
2022-2023年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docx
12页2022-2023年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1 一、解题导入,读题质疑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芙蓉楼送辛渐”,生齐读) “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古诗,适时正音辨音“洛(luò)”,认识生字“壶” 2、朗读检查正确、节奏、速度) 诗歌教学,读好诗句是前提从正确朗读、读好每一个字做起,引导学生读出节奏,把握好速度 三、诗文理解,自主交流 1、这首诗写了些什么?你能不能读得懂?请你一行一行地读,一行一行地想生自学) 2、同桌之间交流,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么理解的 3、认为自己读得懂的请举手,说说这首诗大致讲了什么意思生答,师结合注释讲解字词意思) 学习古诗,从字词入手,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弄清诗歌表达的主题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说诗意,考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 四、诗文品读,赏析感悟 1、请大家默读前两句,作者到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的依据在哪里?如果你能说出来,说明你真的弄懂了 “连”“入”两个动词写出了“寒雨”的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出离别时的黯淡气氛。
楚山孤”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诗人离开朋友时强烈的凄冷孤寂感)(板书“凄冷”“孤寂感”) 诗歌是用来表达诗人内心情志的,在理解诗歌大意之后,还需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仔细品读,一字一词推敲,从而由意象深入理解意境 2、前两句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王昌龄送别辛渐一共写了两首诗,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 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孤)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尉,后来因事被贬谪至岭南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其间又遭人诋毁,再次被贬为龙标县尉他一生壮志未酬,与好友分别,心中怎能不孤单、苦闷呢?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句生读) 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感受音韵之美、汉语之美,在反复吟诵中感受古诗的魅力、诗歌的意境 3、读一读后两句诗,说说你的感受诗人还在写自己的离愁别恨吗?诗人笔锋一转,从凄冷孤寂中振作起来,表明自己的信念) 诗人没有再过多地抒发离愁别绪,而是借辛渐向远在洛阳的亲友表明自己的信念那么,诗人是想表明什么?(不因两次被贬而改变自己高洁清廉的品质)哪些字词告诉了你诗人的信念? “冰心”的字面意思是什么?诗人想用它说明什么? “玉壶”是什么样子的?(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 “玉壶冰”首次见于南朝鲍照《代白头吟》中的“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至唐代成为一个久写不衰的意象,多次出现在诗词作品里。
举例说明) “玉壶冰”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也是理解诗人精神品质的难点,知人论诗,因此补充“玉壶冰”的历来寄托就有了依据 4、想象:诗人会向辛渐说什么呢? 5、归纳主题:全诗句句是景,句句是情即景生情,寓情于景,通过送别友人的表白,不仅烘托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表明诗人永葆高洁清廉品质的崇高气节 6、指导背诵 送别诗我们学了很多,有的借劝酒表达对友人的情谊、离别的不舍,同时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托物寓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有的以水深比情深,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有的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了豪迈的歌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还有像今天我们所学的,借送别来表达胸中的积愤或表明自己的心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拓展处安排群诗阅读,既对送别诗做一个小结,又指向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从人物语言、动作中感受人物品质”,围绕书后习题展开学习,群诗阅读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主题性阅读,這样的'学习,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精神。
古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节奏感、音韵感、画面感、意蕴感都需要反复诵读朗读,是有方法的,需要字字入目读,教学生读准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这是基础;入口入心读,让学生能够读懂诗句的意思;入情入境读,引导学生联系创作背景,体会诗情读之有层次,在朗读中充分感受古诗的张力与魅力 古诗文字简练,但内涵丰富,意味无穷,所谓“诗言志,歌咏言”对照注释理解诗句,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感悟,和作者来场穿越千年的对话,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意 古诗教学最终指向“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指向学生核心素养,而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有思维的参与拓展阅读,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让美感流淌在学生心中,把文化的种子种在学生心中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感悟诗人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教学难点: 抓住“冰心”“玉壶”感悟诗人高尚品格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对诗游戏送别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导入课题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着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3、理解诗题 4、背景介绍 二、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1、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读正音 (2)指导读出节奏美;指读、男女生共读 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能不能读出节奏来指名读一读《芙蓉楼送辛渐》,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时是怎么停顿的,有没有读出节奏与韵律 2、师范读,读出韵脚音调 3、生试读,指读 4、齐读古诗 三、感悟诗歌内容 1、自读自悟学生结合注释仔细地读一读,和同桌交流哪些字眼让你看到了送别时的情景 2、同桌交流 3、课堂交流 (1)“寒雨”看出送别时的天气下着雨 (2)“夜”“平明”可以看出送别的时间 (3)“楚山孤”可以看出诗人送别好友时的孤寂心情 四、走进诗人感悟品格 1、教学三、四两句,感受诗人高洁的情怀 (1)师:芙蓉楼一别之后,辛渐即将回到洛阳,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年迈的双亲、结发妻子、兄弟姐妹、友人)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回来?是否吃饱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贬谪?) 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只让辛渐告诉家人“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究竟是为什么? (2)播放动画 通过了解了诗人的经历,请再读读这一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字词体会到的?(板书冰心、玉壶)“冰心”是什么意思?诗人想用它说明什么?“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由此可见,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就是要表明自己的信念 师:多么正直的人,多么高洁的心啊!(板书:高洁) (3)补充“玉壶”典故诗句 3、归纳主题 师:《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一孤一寒,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凄寒孤寂之情,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表明了诗人高洁的操守同时“一片冰心在玉壶”也成为了全诗的主旨所在,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句 4、熟读成诵 师:当我们理解了诗人与朋友离别的伤感,理解了诗人那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之后,让我们再一次跟随着这悠扬的乐曲吟诵这首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播放古诗新唱) 五、拓展延伸,对比阅读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六、作业布置 1、默写古诗 2、搜集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书读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大体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体内容。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在过去三年里,同学们在 老师的带领下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在不断的积累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每一首诗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感或深刻的道理大家还记得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请同学背诵,说说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体会一下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板书课题,请同学朗读 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 1、 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 2、教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位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用卡片检查生字认读: 吴 孤 洛壶 6、检查指导朗读读古诗,边读边想:诗句中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三.指导自学 过渡: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的了解诗句 1.请同学们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板书:读(划停顿,熟读) 解字词(借助注释、查工具书) 解诗句(串词串句) 解全诗(串句连诗) 朗读(体会感情,有语气朗读) 2.小组学习 3.学习汇报按学法汇报) “寒雨连江夜入吴, ”一场冷雨连着一江秋水的寒意在夜间悄悄地来到吴地。
“平明送客楚山孤 ”,清晨送别友人,只留下楚山的孤影,我的心也像楚山那样孤寂 “洛阳亲友如相问,”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问起我的景况,就请转告他们 “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透亮,没有受到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四.深入学习,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渡: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诗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感情,我们还需要了解诗的作者及背景,这是我们这节课增加的学法之一 1. 介绍作者王昌龄及背景 2. 了解作者、背景,与诗歌相结合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了解了背景,理解了诗句,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背一二句写友情的句子) (2)体会诗人表达他和辛渐之间的深厚感情的 3. 深入体会感情,指导朗读 你能把作者与友人深深的离别之情读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不仅理解了诗句,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后我们可以多积累一些古诗词 [注释] 1.芙容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
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赏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