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docx
8页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陈雨朦Summary: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联合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与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根据临床用药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组除使用常规组所用药物外,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比较临床离校、用药安全性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分数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联合组治疗后NIHSS分数与常规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联合组的临床疗效与常规组相比,明显更优(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联合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与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在临床中推广Key:缺血性脑卒中;急性;阿司匹林肠溶片;依达拉奉注射液;神经功能缺血性腦卒中俗称脑血栓或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发作,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因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及早诊断和治疗,以改善预后,挽救患者生命[1]抗凝、溶栓、降颅压治疗和对症治疗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原则。
对发病时间低于6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可畅通堵塞血管,显著改善脑梗死状态[2]但临床研究发现,溶栓具有较大的风险,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易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对此,临床将内科综合治疗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研究方向[3]本文主要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联合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与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根据临床用药的不同,分为联合组(n=50)和常规组(n=50)常规组患者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76岁 ,中位数59.1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1h,最长10h,中位数4.96h发病部位:脑干9例,额颞叶3例,丘脑5例,颞顶叶4例,内囊4例联合组患者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8岁 ,中位数61.3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30min,最长9h,中位数4.21h发病部位:脑干8例,额颞叶5例,丘脑4例,颞顶叶6例,内囊2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至就医时间、发病部位等资料相比,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要求,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
排除存在用药禁忌症者,排除脑出血者,排除严重感染或凝血功能障碍者方法常规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厂家:湖南新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3021756 ;规格:50mg*100s)治疗80g~300mg,一日1次连续用药14d联合组除使用常规组所用药物外,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厂家: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592;规格:20ml:30mg)治疗发病后24h内给药,静脉滴注将30mg加入250~300mL生理盐水中稀释后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每日2次,14d为一个疗程评价指标⑴2组患者神经功能对比: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共11项,总分0~42分,分数与患者意识障碍程度成正比⑵比较药物安全性疗效评估标准[4]痊愈:症状消失,NIHSS减少分数超过90%,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好转:症状明显改善,NIHSS减少分数50%~89%;有效:症状改善,NIHSS减少分数在 18%~49%;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或NIHSS减少分数减少分数在17%及以下,或NIHSS增加分数在18%以上,甚至死亡治疗总有效=(痊愈病例数+好转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统计学处理SPSS18.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c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分数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分数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联合组治疗后NIHSS分数与常规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见表12.2 2组患者的疗效对比联合组的临床疗效与常规组相比,明显更优(P<0.05),见表22.3 2组患者用药安全性对比用药后,常规组有2例出现胃肠道不适,占比4.00%;有2例出现皮疹,占比4.00%,未见其他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联合组有3例出现胃肠道不适,占比6.00%,有1例出现皮疹,占比2.00%,有1例出现肝功异常,占比2.0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c2=2.011,P>0.05)3、讨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增生或肥厚、颈部动脉外伤、肿瘤压迫、先天颈动脉扭曲等因素致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脑部缺血缺氧,最终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以突发眩晕、双眼黑矇、复视、失语、感觉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内科治疗应以阻止卒中进一步发展,减轻脑损害,维持血压、扩张血管、减轻脑水肿为治疗方针[5]。
随着医学的颈部,溶栓方案及血管内介入术等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中,治疗水平显著提升,但仍有部分患者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未得到有效治疗对此,在接受溶栓或介入术治疗的同时,给予药物联合治疗十分必要阿司匹林肠溶片为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作用,同时,阿司匹林还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兼具解热、镇痛作用临床研究发现,对症状较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发现单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可起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文将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患者所为对照组资料显示,氧自由基含量的高低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进展关系密切当机体受到损伤时,炎症因子水平急剧上升,自由基大量积聚,对脑细胞形成攻击作用,脑血管通透性增加,脑部缺血症状加重[6]依达拉奉是一種脑保护剂有研究提示N-乙酰门冬氨酸(NAA)标志着特异性神经细胞的存活状态NAA含量在脑梗塞发病初期呈现急剧减少趋势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转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可达到改善脑部血供状态,抑制卒中周围局部脑血流量减少,提高NAA含量的目的刘晓霞,朱蓓蕾等[7]在其研究中发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其缺血/缺血再灌注后,经静脉给予依达拉奉,可改善脑水肿状态,延缓脑梗死进展,还可缓解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伴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现代药物机理研究提示,依达拉奉不仅可清除自由基,还可抑制脂质过氧化,显著减轻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等脑部神经组织的氧化损伤NHISS评分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的主要评估量表,对患者病情合理评估、个体化治疗、预测预后及正确的健康教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分数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联合组治疗后NIHSS分数与常规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联合组的临床疗效与常规组相比,明显更优(P<0.05)与刘晓霞,朱蓓蕾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联合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与阿司匹林肠溶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其神经缺损程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分析原因,考虑与依达拉奉注射液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使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显著抑制机体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机体炎性反应,平衡自由基代谢,保护神经功能有关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提示依达拉奉注射液与阿司匹林肠溶片均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联合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与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在临床中推广。
Reference:[1]刘宏为,蒋艳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cy VCAM-1及NT-proBNP水平与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河北医学,2020,26(3):389-393.[2]吴勤烽,徐利芬.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抗炎作用研究[J].新中医,2020,52(9):52-55.[3]褚妩边.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5,47(8):44-45.[4]郝博.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辽宁医学杂志,2020,34(1):30-33.[5]李惠明,阳玉霞,刘江龙.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7):39-40.[6]谢芬,胡杰,王允琴.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病变关系及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7):59-64.[7]刘晓霞,朱蓓蕾,杨迎民.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34(7):753-755.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