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沙江罗开口水利枢纽基本资料.doc
16页金沙江罗开口水利枢纽基本资料1 工程概况罗开口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境内的金沙江中游河段上, 是金沙江中游河段规划 梯级电站的第六级 枢纽区位于鹤庆县中江乡境内 电站地理位置适中, 距昆明、 攀枝花和大理的直线距离分别为 565km、266km和226km,距鹤庆县县城公路里 程约120km,现有简易公路可达坝址区右岸,对外交通较为便利坝址控制流域面积24x104km罗开口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境内的金沙江中游河 段上,是金沙江中游河段规划梯级电站的第六级 枢纽区位于鹤庆县中江乡境内 电站地理位置适中,距昆明、攀枝花和大理的直线距离分别为 565km、266km和 226km,距鹤庆县县城公路里程约120km,现有简易公路可达坝址区右岸,对外 交通较为便利23坝址控制流域面积24x104km,多年平均流量1690m/s坝址附近年平均气 温在12.6T〜19OC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在 590.8mm左右工程的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 兼顾灌溉和供水 水库建成后可发展旅游和库 区航运,促进地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库正常蓄水位 1298.00m,水库总库容5.58亿m3,调节库容1.13亿m3,具有日调节性能;电站总装机容量 为5X 360MW。
多年平均流量1690m3/s坝址附近年平均气温在12.6C〜19.0C 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在 590.8mm左右2水文资料金沙江罗开口水利枢纽坝址以上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 18.2C,多年平均降雨量 590.6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80%,多年平均蒸发量 360.1mm,多年平均风速0.62m/so坝址以上径流主要由降雨形成, 据项源水文站径流资料分析, 多年平均流量31690m /s,多年平均径流深570mm流域有罗开口雨量站,附近流域有中江雨量站,其中中江站距坝址较近,1957 年建站至今已有近50年历史根据气象站(台)的气象要素统计分析,流域内 的主要气象要素为:气温:流域内多年平均气温为205C,上游高山区年平均气温约低1— 2C; 以7月份平均气温29.4C为最高,元月份平均气温15.7C为最低;历史极端最高 气温为31.06C (1953年8月11日),极端最低气温-3C( 1990年12月29日)湿度:流域内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80%蒸发:流域内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360.1mm (C 20Cm蒸发皿)日照:流域内多年平均日照小时数1977.6h,上游高山区约少100— 200小时。
无霜期:流域内多年平均无霜期 252天左右,上游区略少冰冻:每年十二月到次年二月易出现冰冻现象,每次冰冻期一般仅几十小时, 连续几天冰冻的现象很少;每年的1—3月常出现降雪,但降雪量不大,形成积 雪时间很短;多年平均冰冻时间为 30天风向与风速:多年平均风速0.62m/s,瞬时最大风速10.3m/s以上,各月平均 风速在0~1.3m/s之间,冬季盛行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因流域四周环山, 静风占各有风向一半以上降水:本区域属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0.6mm,降雨年际 变化较大,最大报降雨量为1954年的936.2mm最少为1971年的356.8mm,最大年 降水量为最少年降水量的2.62倍.降水在年内分配不均匀,降水集中在4—6月,降水量占全年50%左右,7—9月 为台风雨,降水量次之,占全年20%,1 — 3月份雨量占全年20%,10-12月降雨占全年 10%左右.坝址控制流域面积24X104km2,多年平均流量1690m3/s坝址及下游控制断 面不同频率下洪水流量见表1表1不同频率下来流洪水流量表洪水频率P (%)0.020.10.20.5152050流量(m3/s)19300169001590014500134001080083606430本阶段各坝、厂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均采用水力学公式计算。
河道大断面采 用实测的大断面,中、低水部分以实测水面线为控制,糙率按实地踏勘了解的河 段地形、河床组成、植被等情况,结合《天然河道糙率表》取值为 0.042推算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见表 2,表中下游控制断面在坝线下游 900m,水位库容关 系见表3表2金沙江罗开口电站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水位(m)1212.501218.91225.11230.881231.51233.621236.463流量(m /s)01960463064307560836010800水位(m)1239.281240.381241.481242.811243.931244.891245.253流量(m /s)13400145001590016900178001850019800表3 金沙江罗开口电站 坝址水位库容关系曲线 单位:m3/s库容(亿m3)水位(m)库容(亿m3)水位(m)库容(亿m3)水位(m)0.00061212.50.68711245.03.2106i 1281.(0.01511214.C0.84191249.03.7267' 1285.00.05551217.C1.01991253.04.30631289.00.10741221.01.22341257.05.33431293.00.17001225.01.45331261.05.6772! 1297.00.24461229.01.71231265.06.4795i 1301.00.33211233.02.01001269.07.3746i 1305.00.43471237.02.35691273.08.3829) 1309.00.55251241.02.75541277.0表2-3金沙江罗开口电站坝址设计洪水过程线成果表月日时典型洪水过程线月日时典型洪水过程线6712221.56817180013410182272.51443019390015462.520236517405212080183452219102428523155081312.52410353487.591767.545203652.551097.55677.561190867571392.511622.58145513632.591462.514620101472.515610111492.518615121517.520557.5131517.521552.5111512.5103457.51415009430151482.512387.5161557.53地形、地质条件3.1坝址区域主要特点罗开口水电站位于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接壤的斜坡过渡地带, 属滇西纵谷山区及滇中红层高原区地貌单元,以冰蚀、侵蚀、剥蚀地貌为主。
水系发育,沟谷 纵横切割强烈河谷两岸阶地较发育,沿江两岸发育有3~5级阶地库区金沙江 总体流向自北向南,局部蜿蜒弯曲,河床平均纵坡坡降约 1.8%工程区处于扬子准地台西部边缘的盐源 ~丽江台缘褶带(I 1)内远场区构 造背景复杂,地震活动强烈;近场区位于小金河 ~丽江断裂以南的川滇菱形地块 南部,边界断裂活动较强坝址区无中强地震震中分布,无区域性断裂及活动性断裂发育 根据中国地 震局地质研究所《金沙江罗开口水电站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水库诱发地震 评价报告》,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毗度,50年超越概率10%的基岩水平地震动峰 值加速度为0.182g, 100年超越概率2%的基岩水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394g 坝址场地50年、100年不同超越概率水平的基岩水平向加速度峰值见表 2.2-1坝址50年、100年不同超越概率基岩水平向加速度峰值(gal)表 2.2-1超越概率50 年 63%50 年 10%50 年 5%50 年 2%100 年 2%PAG62.9181.8240.3321.5394.13.2枢纽区工程地质概况地形地貌金沙江自北向南流经坝址区,坝区内河道顺直,河谷较为开阔,河谷岸坡左陡右缓,为不对称的“ U”型宽谷,河床地面高程1216.4~1204.6m,枯水期水 面宽30~100m,主河道靠左岸。
址区埋藏河道与现今河道三维图,见图 2.3-1341600 3418W 342000 3421OT坝轴线图2.3-1坝址区埋藏河道与现今河道三维图左岸以基岩斜坡为主,覆盖层在高高程局部分布;右岸主要由第四系堆积岸坡和局部基岩岸坡组成,并发育I ~"级堆积阶地组成,1级阶地前缘高程在1230m左右,依次分布至W级阶地前缘高程在 1290m左右坝址所处河段河床高程约1205~1209m,河床及漫滩均为aLQ43冲积砂砾卵石层,厚度4〜10m;右岸河漫滩以上堆积有公路开挖人工堆积块碎石土, 厚5〜8.5m,左岸河床以上堆积有残留U级阶地砂砾卵石层,厚度 8〜13m;河谷砂砾卵石层厚4〜10m,基底基岩面基本平缓,江边基岩裸露形成岛礁,坝轴线处河 床水面宽约47~75m,正常蓄水位1298m处河宽约721~746m右岸山坡水板沟、涧漕沟及水阱沟(罗开口沟)之间的山脊,在高程1355~1550m之间发育A区、B区、C区等变形体,高程1355m (坝轴线附近) 以下为风化破碎区,见图2.3-2图2.3-2右岸变形体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坝址区基岩为二叠系上统玄武岩组(P2 B)玄武岩、燕山期煌斑岩脉及正长 斑岩侵入体,高高程见黑泥哨组(P2h)灰岩和砂岩,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主要分 布在坝址区左岸边坡高高程、右岸台地和右边坡。
现对岩性特征及分布范围,由 老至新分述如下:(1)二叠系上统玄武岩组(P2P )中段P2P 2层:分布于整个坝址区,可分细为 P2 P 2_1、P2 P 2_2和P2P 2_3三个 小层坝基分布均分布在 P2 P 2"3岩层,呈暗灰、灰紫色致密块状玄武岩,局部 含少量杏仁,致密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斜长石、角闪石、次要矿物石英、赤 铁矿、橄榄石、绿帘石等杏仁粒径 2~5mm为主,成分以石英、赤铁矿为主 厚度大于800m,沿坝址高程1320m顺to凝灰岩层以下范围分布上段P2P 3层:可细分为10层,其中P2 p 3-1~P2 p 3-6层在坝址两岸均有分布, P2P 3_7~P2 P 3_10层分布于右岸高高程岩性呈灰、灰紫色、暗灰色,含少量杏仁的致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