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ppt
46页1,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 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41-2008 (交流学习资料 ),杭州天恒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2,(一)强制性条文简介 (二)规范 GB50141-2008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三)规范GB 50268—200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四)建议在“应用指南”中强调条款内容,3,(一)强制性条文简介,1、强制性条文简介 1)、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分类 目前,强制性标准包括2类:一是批准发布时未明确为强制性标准,但其编号中不带“/T”的,可视为强制性标准;二是批准发布时已明确为强制性标准的强制性标准中的所有条文都是围绕某一范围的特定目标提出的技术要求或技术途径,这些技术要求或技术途径都是成熟可靠、切实可行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标准条文中采用的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如“必须”、“应”、“宜”、“可”等)去遵照执行 强制性标准更多体现了政府的技术指导性,在无充分理由且未经规定程序评定时,不得突破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当发生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后,强制性标准将作为判定责任的依据4,,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意义 发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是工程建设技术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无论是对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还是对建设工程的技术监督和管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都以实用、直接、明确和易操作的特点受到普遍欢迎。
尤其是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作为审查和备案的技术依据,发挥了有力的保障作用加大《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实施力度、强化贯彻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自觉性,对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5,,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缺陷 (1)各强制性条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性不强 由于强制性条文摘自各条文呈有机整体的强制性标准中,难免有断章取义之嫌,各强制性条文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性不强因此,在贯彻执行强制性条文时,必须在全面理解、掌握原强制性标准相关条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强制性条文的实质 (2)现行强制性条文未能覆盖工程建设领域的各个环节 目前,强制性条文仅摘自现行强制性标准由于一些推荐性标准所覆盖的领域、环节中可能也有直接涉及质量、安全、环保、人身健康和公众利益的技术要求因此,作为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要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除必须严格执行强制性条文和强制性标准外,还应积极采用国家推荐性标准6,,2、给水排水规范强制性条款 1)、GB50141 7条 2)、GB50268 6条 3)、GB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4.4.4井盖:强度、稳定要求等条款。
“检查井盖强度应符合设计强度,满足路用功能”7,(二)规范 GB50141-2008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4页 前言 一、总则 第一页 1.01 1.03 1.04 二、术语 (3条) 1、第二页 2.0.5 施工缝 2.0.6 后浇带 2.0.7 变形缝 2.0.8 止水带 2、第三页 2.0.17 满水试验 2.0.18 气密性试验(消化池)污染环境、细菌清理施工监理、监督控制要点关系管道、构筑物安全实用功能8,,三、基本规定 1、 3.1基本规定 (8条) 1)3.1.1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施工人员应具有相应资格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 检查管理体系,还应补充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落实该规范是技术规范,安全写的内容不宜过多 2)3.1.4开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关键的分项、分部工程应分别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必须按规定程序审批后执行,有变更时应办理变更审批 查:必须按规定程序审批后实施执行 3)3.1.5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工期,保护环境、降低成本的措施,并应根据施工特点,采取下列特殊措施: 查:安全 环境 保护措施。
9,,1、地下、半地下构筑物应采取防止地表水流进基坑和地下水排水中断的措施;必要时应对构筑物采取抗浮的应急措施; 3、在地表水水体中或岸边施工时,应采取防汛、防冲刷、防漂浮物、防冰凌的措施以及对防洪堤的保护措施; 4、沉井和基坑施工降排水,应对其影响范围内的原有建(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必要时采取防护措施 4)、3.1.10工程所用主要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等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进行进场验收 进场验收时应检查每批产品的订购合同、质量合格证书、性能检验报告、使用说明书、进口产品的商检报告及证件等,并按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进行复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混凝土、砂浆、防水涂料等现场配制的材料应经检测合格后使用 强调:1必须进场验收 2按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进行复验制 3现场原材料应检测合格后使用的制度,10,,5)、3.1.11在质量检查、验收中使用的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应经计量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承担材料和设备检测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 查:计量检定制度 6)、3.1.14施工单位应做好文明施工,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查:文明施工控制 7)、3.1.15施工单位必须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应遵守有关施工安全、劳动保护、防火、防毒的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施工对高空作业、井下作业、水上作业、水下作业、压力容器等特殊作业,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查:安全施工控制 8)、3.1.16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分项工程应按照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分项工程完成后,应进行检验; 2、相关各分项工程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所有隐蔽分项工程应进行隐蔽验收;未经检验或验收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分项工程施工; 3、设备安装前应对有关的设备基础、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高程、尺寸等进行复核 工程施工有序控制,11,,2、 3.2质量验收基本规定 (6条) 1)、3.2.1 P7给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基础上,按分项工程(验收批)、分部(子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的顺序进行,并符合下列规定: 3、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 验收人员有资质 5、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并形成验收文件; 隐蔽验收形成验收文件规定 6、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试块、试件和现场测项目,应按规定进行平行检测或见证取样检测; 平行检测、见证取样的规定(监督站应有专项规定) 7、分项工程(验收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验收;每个检查项目的检查数量,除本规范有关条款有明确规定外,应全数检查; 主控、一般项目等规定 8、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分部工程应进行试验或检测; 结构安全及使用功能的相关规定,12,,2)3.2.5 P8 4 涉及构筑物水池位置与高程、满水试验、气密性试验、压力管道水压试验、无压管渠严密性试验以及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抽水清洗和产水量测定、地表水活动式取水构筑物的试运行等有关结构安全及使用功能的试验检测、抽查结果应符合规定; 功能性试验必须满足 3)、3.2.4 186页 检验批规定要求 本规范规定按不同单体构筑物分别设置分项工程;单体构筑物分项工程视需要可设验收批;其他分项工程可按变形缝位置、施工作业面、标高等人分为若干个验收批。
不设验收批时,分项工程为施工质量验收的基础;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的基础是分部(子分部)工程所含的分项工程均验收合格13,,4)、3.2.7 186页 返修规定可以使用的范围 本条规定了给排水构筑物工程质量验收不合格品处理的具体规定:返修,系指对工程不符合标准的部位采取整修等措施;返工,系指对不符合标准的部位采取的重新制作、重新施工等措施返修或返工的验收批或分项工程可以重新验收和评定质量合格正常情况下,不合格品应在验收批检验或验收时发现,并应及时得到处理,否则将影响后续验收批和相关的分项、分部工程的验收本规范从“强化验收”促进“过程控制”原则出发,规定施工中所有质量隐患必须消灭在萌芽状态 但是,由于特定原因在验收批检验或验收时未能及时发现质量不符合标准规定,且未能及时处理或为了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时,在不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条件下,可根据不符合规定的程度按本条规定进行处理采用本条第4款时,验收结论必须说明原因和附相关单位出具的书面文件资料,并且该单位工程不应评定质量合格,只能写明“通过验”,责任方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14,,5)、3.2.8 P9返修规定不可以使用的规定,条文必须严格执行不做解释 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的分部(子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严禁验收。
6)、3.1.12 P10 正式验收时,该工程管理或使用单位有关人员也应参加验收 对符合竣工验收条件的单位(子单位)工程,应由建设单位按规定组织验收施工、勘察、设计、监理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应参加验收,该工程的管理或使用单位有关人员也应参加验收15,,四、土石方与地基基础 4.1一般规定 (6条) P11 1)、建设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建(构)筑物及其他公共设施资料,施工单位应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1施工单位提交底不提,全风险接受 2监理要支持公道,建议召开各方管线调查会 3要求施工单位现场探测 2)、 4.1.6 围堰、围护结构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挖至设计高程后应及时组织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并应减少基坑裸露时间基坑验收后应予保护,防止扰动 减少基坑裸露时间(有一篇文章称为时室效应) 3)、 4.1.7 深基坑应做好上、下基坑的坡道,保证车辆行驶及施工人员通行安全 上、下坡道安全检查的规定,16,,4)、 4.1.8 有防汛、防台风要求的基坑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确保安全 防汛 5)、 4.1.9 施工中应对支护结构、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和监测,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施工。
本条强调基坑(槽)土方施工中应对支护结构、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待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施工本条中监测是指沉降观测、变形测量等工程施工安全监测项目 支护结构,环境监测 6)、 4.1.10 P11 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应由建设单位会同设计、勘察、施工、监理等单位共同验收;发现岩、土质与勘察报告不符或有其他异常情况时,由建设单位会同上述单位研究确定处理措施 三层含意:地勘、验槽规定1来源 见187页 2处理 3无地基验槽记录及地勘报告工程施工依据不足17,,4.2 围堰 (4条) 1)4.2.5 P13围堰施工和拆除,不得影响航运和污染临近水水源的水质 2)4.2.6 (3条) 围堰内基坑排水过程中必须随时对围堰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围堰坑内积水、渗水量应进行测算,并应绘制排水量与下降水位值之间的关系曲线,在堰内设置水位观测标尺进行观测与记录; 2 排水量与水位下降发生异常时,应停止排水,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后,再重新进行排水; 3 排水后堰内水位不下降,甚至上升时,必须立即停止排水,进行检查;如发现围堰变形、结构不稳定,必须立即向堰内注水,使其恢复至平衡水位后,查明原因并经处理合格后方能抽除堰内水并重新排水。
结构不稳定,18,,3)、4.2.7 (4条) 土、袋装土围堰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填筑前必须清理基底; 2 填筑材料应以黏性土为主; 3 填筑顺序应自岸边起始,双向合拢时,拢口应设置于水深较浅区域; 4 围堰填筑完成后,堰内应进行压渗处理,堰外迎水面进行防冲刷加固; 堰内压修处理,堰外迎水面防冲刷加固 4)、 4.2.9 P14在通航河道上的围堰布置要满足航行的要求,并设置警告标志和警示灯 通航河道警示标志 3 4.3施工降排水 (3条) 1)、4.3.2 降排水施工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4 对基坑渗透性的评定和渗水量的估算,以及地基沉降变形的计算; 5 确定变形观测点,水位观测孔(井)的布置; 查4、5款,重点讲P187 4.3.2 系例带砂WA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