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基层 夯实基础 全面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doc
9页立足基层 夯实基础 全面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立足基层 夯实基础 全面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作 者】华建敏【作者简介】华建敏,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摘 要 题】公共管理【正 文】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是全国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石近年来,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全面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进展还不平衡全面加强基层工作是当前应急管理工作全局中一项突出的重要任务一 近年来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加强应急管理,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积极预防和努力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2003年,抗击“非典”的过程给了我们很多重要启示,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明智的、负责任的政府,一定会从灾难中掌握比平时更多的民情,了解比平时更多的民意,赢得比平时更多的民心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聪明的民族,在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还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各级政府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效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切实保障公共安全。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公共安全形势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做出了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决策2003年7月28日,在中央召开的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同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在2005年五中全会上进一步要求实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并把这项任务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同时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本届政府组成以来,国务院一直把应急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一案三制”建设和相关政策规划制定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每年都明确提出了年度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国务院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从2003年部署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抓好“一案三制”工作开始的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成立了应急预案工作小组;2004年初,在北京和郑州分别召开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市)及大城市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会议,会后印发了部门和省级政府制定、修订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全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全面展开;2005年1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此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并原则同意国务院关于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报告,国务院还就此问题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做了报告;4月至6月,国家总体应急预案、25件专项预案及80件部门预案,共106个预案陆续印发。
2005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并做出重要部署;2005年12月,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正式成立,承担国务院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和国务院总值班工作,履行应急值守、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2006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应急管理工作指导思想和目标,提出了加强“一案三制”工作的具体措施;国务院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对贯彻文件、推进工作进一步做出部署;5月,国务院第138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9月,在南京扬子石化召开了中央企业应急管理和预案编制工作现场会,推动应急管理“进企业”工作;12月,《“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通过国务院专题会议审议,对全国应急体系建设主要任务和布局、重点建设项目以及保障措施等进行了统筹安排;12月31日,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正式成立2007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先后转发、印发了《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防范和应对全球变暖引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工作方案》等有关文件5月19日在浙江省诸暨市召开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推进应急管理“进社区、进乡村、进基层单位”,从而也就基本完成了对应急管理工作在各个层面的安排和部署。
总的来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扎实工作、狠抓落实,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广泛参与,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制订各级各类应急预案130多万件,基本覆盖了常见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所有的省级政府、97.9%的市级政府和92.8%的县级政府,都已编制了总体应急预案,同时还因地制宜地编制了大量专项及部门预案;社区、乡村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预案编制工作也在深入推进,其中所有中央企业都完成了预案编制任务;有关部门、地区还根据实际需要,陆续编制印发了《中国公民出境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甘肃省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军队系统编制了总体应急预案和若干专项预案,并在全军部署了预案编制工作二是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要求,截至2006年底,所有省(区、市)都成立了应急管理领导机构,30个省(区、市)成立或明确了办事机构,90%左右的市级政府、80%左右的县级政府成立或明确了办事机构;国家防汛抗旱、抗震减灾、森林防火、灾害救助、安全生产、核应急、公共卫生、通信、公安、反恐怖、反劫机等专业机构应急指挥与协调职能进一步强化;军队系统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得到加强。
三是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初步形成,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不断加强200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灾害信息军地共享机制建设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军地协同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机制四是应急队伍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公安、武警、军队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消防、海上搜救、铁路事故救援、矿山救护、核应急、医疗救护、动物疫情处置等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应急志愿者为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五是应急保障能力切实加强近几年,中央累计投入数百亿元,重点加强了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装备灾害监测网络日趋完善,预警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进一步健全;灾后恢复重建能力明显增强,因灾损毁民房基本做到当年重建六是法制建设继续推进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已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还制订或修订了与应急管理相关的40多部法律、40多件行政法规和60多件部门规章一些地方人大和政府也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关地方法规和规章,为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治保障。
此外,随着科普宣教和应急演练等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社会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明显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加强,使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2003年以来,我国在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自然灾害在偏多、偏重发生的情况下,损失程度大幅度降低安全生产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能源、资源、运输供求关系偏紧的情况下,保持了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态势;特别是煤矿整顿关闭和瓦斯治理两个“攻坚战”取得明显效果,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03年的3.72、2004年的3.02、2005年的2.81降至2006年的2.04,与2003年相比,下降了45%,达到了我国历史最好水平;道路交通安全在人流、物流、车流和驾驶员数量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自2003年以来连续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三下降”同时,继取得抗击“非典”胜利,我们有效防控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没有爆发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群体性事件起数和参与人数均保持持续下降趋势,社会治安总体稳定 回顾几年来应急管理实践,我们必须坚定以下认识:一是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三是必须坚持把加强应急管理作为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作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把应急管理水平作为检验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四是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军地协同、条块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深化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和体制、机制建设;五是必须坚持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群众,努力提高应急管理法制化、科学化、群众化水平;六是必须坚持不断探索应急管理工作规律,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
以上认识,是我们在应急管理工作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必须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方面,当前我国公共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据专家预测,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各类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将进一步加剧,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有可能加重;影响安全生产和环境安全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事故灾难仍处于易发期;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增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时有发生,传染病传入和传出的概率增大并呈现国际化特点;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大量存在,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另一方面,我国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尤其是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进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基层政府还没有把应急管理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考虑,许多社区、乡村和基层企事业单位还没有把应急管理作为自身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应急能力与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农村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一些边远乡村“条上够不着、块上管不到”同时,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流动就业人口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安全保护问题日益突出等,也给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锲而不舍地把应急管理这项安国利民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二 全面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基层工作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基础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尤其要狠抓基层,固本强根多数问题发生在基层,多数问题也要解决在基层抓住了基层,也就抓住了根本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依靠群众、立足基层、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力争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基本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初步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相关法规政策进一步健全;基层应急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广大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普遍提升;基层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显著提高为此,要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抓好基层应急管理,是基层政府、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职责和重要工作县级政府要成立或明确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要根据实际需要积极探索跨区域的单元化应急管理模式,完善相应的组织体系。
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在强化相关部门应急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加强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可根据实际情况,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