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考试题.docx
6页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渺远miǎo 明晰xī 羁绊jīpànB.恬静tián 蓦然mò 烧灼zhuóC.淋漓lín ní 瞳仁tóng 颤栗zhàn lìD.冗杂rǒng 耳畔bàn 磅礴páng bó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翻来覆去 抑扬顿挫 五脏六腑 疙瘩B.装模做样 屏气凝神 谈笑自如 玩耍C.叹为观止 鸦雀无声 余音绕梁 喝采D.嘎然而止 大彻大悟 左右逢源 皓齿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自出心裁,别有一番风味。
B.云南石林的石头,千姿百态,惟妙惟肖C.中国古代名画展上人头攒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前,参观者更是络绎不绝D.王小波是当代有影响力的作家,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入木三分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B.(这腰鼓)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却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C.三班能够流畅背诵《安塞腰鼓》的同学超过30多人,比起四班来可是强多了D.通过观看腰鼓表演,使我领略到了陕西汉子的豪迈激情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三月兮《诗经·郑风·子衿》)②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_____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④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缥缈孤鸿影。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⑥驿外断桥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⑦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2)默写《关雎》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有间,曰:“已习其技,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①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②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③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此曲确《文王操》④也!”(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注】①志:这里指意境。
②为人:作曲的人③王:称王④《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味美)B.教学相长也(促进)C.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代词,他)D.师襄子辟席再拜(同“避”,离开)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丘得其为人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②有间,曰:“已习其技,可以益矣4.小滨和小江看了这两篇文言文后,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补全下面的对话小滨: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小江:是的,孔子学琴过程中不着急学习新内容,正好印证了甲文中“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的道理小滨:说得没错!只是乙文中加点的“穆然”一词,我不太理解,你能分析一下吗?小江:我查到《古代汉语词典》里面“穆”的常用义项有四个:①美好 ②和畅 ③和睦 ④恭敬从上下文来看,这个词语描写了孔子学琴时的神情因此,我推测“穆然”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小滨:谢谢你,我明白了。
让我们一起学习文中孔子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课文《社戏》节选,完成下面小题①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②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③“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④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⑤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
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⑥“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⑦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⑧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⑨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蹋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⑩“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⑪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⑫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⑬“豆可中吃呢?”⑭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⑮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⑯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⑰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1.请概括选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情?2.文章题目是《社戏》,请问“偷吃罗汉豆”这一情节能否删去,为什么?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4.请分析双喜这一人物形象5.你的童年有遇到过像双喜这样的人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五、诗歌鉴赏(共5分)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这首诗描绘深秋凄清的景象,运用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诗人追求“________________”的深情执着和可望难即的惆怅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六、语言表达(共10分)某同学为活动拟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为了增强同学们的公民意识,营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的美好环境,我校团委号召广大青少年坚守网络公约,【A】抵制网络谣言,为了避免不犯错误,特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B】同学们,让我们进一步增加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正义感 , 坚决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杜绝虚假信息,共建诚信网络1)A句有不合逻辑的语病,应将“________”“________”删去2)B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一词改为“________”七、作文(共40分)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这几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以“我周围的环境”为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