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考语言学概论笔记讲义.doc
58页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学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对语言的概念、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语言和民族、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语言符号、语言系统、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及语言学的任务等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重点、难点】 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语言符号的层级性;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单选 多选 名词 简答 分析 论述 05年 4 17 06年 4 4 6 07年 3 3 4 8第一节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 一、什么是语言 导入: (1)一位语言学家的故事 (2)牛顿的故事 对语言的初步了解: (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语言是交际工具 语言是一种工具,一种交际工具,以传达思想,交流感情 语言消失后人类还能交际吗?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除语言外,还有其他的一些交际工具,如文字、手势、眼神、面部表情、旗语等,相比起来,这些表达方式、交流思想的工具,都不能与语言相提并论所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文字:消除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限制,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尤其是在通讯不发达的时代现在文字的作用有所减弱文字无法与语言相比.捎信和文字无法相比: 例如:《红楼梦》中凤姐让小红传信: 凤姐听了笑道:“嗳哟!你原来是宝玉房里的,怪道呢也罢了,等他问,我替你说你到我们家,告诉你平姐姐:外头屋里桌子上汝窑盘子架儿底下放着一卷银子,那是一百六十两,给绣匠的工价,等张材家的来要,当面称给他瞧了,再给他拿去再里头床头间有一个小荷包拿了来 红玉上来回道:“平姐姐说,奶奶刚出来了,他就把银子收了起来,才张材家的来讨,当面称了给他拿去了说着将荷包递了上去,又道:“平姐姐教我回奶奶:才旺儿进来讨奶奶的示下,好往那家子去平姐姐就把那话按着奶奶的主意打发他去了凤姐笑道:“他怎么按我的主意打发去了?”红玉道:“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两丸延年神验万全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在我们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去的 (2)旗语:《亮剑》旗语是一个人两手各拿一面旗子,通过不同的摇晃形式所表达出来的意思。
旗语只能用在比较特殊的场合 (3)手势语 3.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 ①动物的所谓“语言”和人类的语言有着根本的区别: a.社会性(约定俗成) b.明晰性(如jiang) c.任意性 d.能产性(用有限的材料和规则造出无限多的句子来) e.传授性 ②动物学不会人类语言:举例美国人训练猿人 (二)语言是思维工具 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不是很大 抽象思维必须以语言为工具:想问题是一个默默自语的过程比如:今天下午要开会,我真不想去;可是如果我不去,领导会不会批评我?会不会扣我的奖金?如果扣的话,扣多少?一百还是二百? 二、口语和书面语 举例: 口语:我是大学我郁文大学,经济系哎,我中学是教会学校,中学那个时候啊,我们小时候儿那个时候儿啊,学学学英文哪,那都是在在高小就是外国人教,就跟现在是的,他这外国人,他不会,不会这个中文,他就他就是说,那个小时候儿他就自己就自然而然的就会了 书面语:我是郁文大学经济系毕业的我中学念的是教会学校那个时候学英语,从高小起就是外国人教外国老师不会说汉语,我们自然而然地就学会外语了 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1.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①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
②有的语言没有书面语 2.书面语有自己独立的发展规律: ①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书面形式 ②书面语有自己独立的发展规律 三、语言和民族 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语言(理想化的) 2.一个民族,一种语言(基本上的) 3.一个民族,多种语言(很多情况) 4.多个民族,一种语言 5.民族问题;淡化语言和民族的关系 四、语言和种族(近1、2年考的可能性很小)第二节 语言的性质一、语言和言语 (一)语言和言语的定义 例如: (1)这篇文章的语言不错 (2)说话要注意语言美 (3)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言语: (1)言语就是说话(包括写作),是一种行为动作 (2)言语就是所说的话(写作),是行为动作的结果概括地说,言语就是个人说话的行为和结果 2.语言是人们用以说(写)和存在于所说(写)中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二)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1.区别: (1)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定的,具有相对的静止状态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 (2)语言是个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此,社会因素是它的本质因素。
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的过程和结果,因此,言语除了具有社会的因素外,还具有个人的因素 (3)语言系统的各个结构成分是有限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它们说出无限多的句子来 2.联系: (1)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 (2)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作用于言语,语言对言语起着积极的、巨大的、强制性的规范作用 二、语言符号 用A事物代替B事物,A事物就是B事物的符号语言是一种符号 (一)“能指”和“所指” 符号有形式和意义两方面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音,语言符号的意义是语义 索绪尔给语言符号创制了专门的术语:能指、所指 语音就是“能指”,语义就是“所指” 例:红、人 语言符号的形式不是文字 (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 1.任意性:语言符号的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它们的结合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表现:某种具体语言的音义结合关系;形成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2.强制性:符号的任意性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说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它的社会成员来说就具有了强制性任何人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改变音义之间的结合关系。
例如: 据说,古代有个人走路渴了,便到一处山泉喝水,当他听说这处山泉名叫盗泉,就拒绝喝水,因为他怕这泉水玷污了他的名声这个人就把名和实的关系混为一谈了 清代小说《镜花缘》中有个“小人国”,语言十分奇特,主要区别在词汇小人国”的居民使用的是一种反话例如他们问你“苦不苦”,就是“甜不甜”如果你觉得菜淡了,你必须说“咸了”因此在这个国家里,你说话要十分小心如果你买水果,你要是想要甜的、大的、好看的,就必须说:“请给我拿苦的、小的、难看的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这很正常,因为音义的结合具有任意性 (三)语言符号的可变性 语言是缓慢变化的: 1.语音和词汇: 例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语法:变化缓慢 例如:汉语的补语的产生 (1)砍累了、砍倒了、坎钝了 (2)周迟明(先秦汉语中就有补语了)、梅祖麟(汉语的补语产生于南北朝)、太田辰夫(汉语的补语产生于两宋) 例如:扑灭;扑而灭之 (四)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 1. 离散特征: 语言符号是可以分解的:jiang这个音节可分为,声母J,韵母iang,还有声调。
其中韵母又可以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 例如:我们学习语言学 2. 线性特征: 语言符号在时间轴上是线性排列的 例如:天突然下起雨来了 三、语言系统 (一)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语言符号是一个系统,又可以分为子系统 1.语音系统: 二十多个声母,一些元音 ,4个声调经过排列组合就能说出汉语当中几千个语素再经过语素的组合,就能说出无限的句子 语音系统最重要的体现在其中的一个因素出现变化,其它的音素也要跟着起变化 例如:古代汉语的元音系统是一个四角构形;而现代汉语的则是一个三角构形 2.词汇系统: 例如:山药(红薯);麻山药;白山药 3.语法系统: 例如: (1)拉他起来;拉起他来;拉起来他8 系统具有封闭性 (二)语言系统的层次性 语言符号系统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 1.语言符号系统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任何一种语言的音位在数量上都是有限的,一般只有几十个,但这几十个音位却可以组成众多的音节,为表达语言符号的意义在形式上准备了足够的声音材料音位只有音没有意义 2.语言符号系统的上层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及其序列,又可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即一定语音形式和相应的语义内容相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如黑板 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这样,语言符号系统的底层与上层、第一级和第二级、第二级和第三级紧密结合,并按照一定的规则,由下向上逐层逐级,最终形成了语言符号这个复杂的系统,显示出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语言符号系统数量上的增加:音位→语素→词→句子 语言符号系统质的变化: (1)首先体现在音位层和语素层区别上,音位是语音单位(音位不表示意义,所以不属于语言单位),语素是语言单位 (2)词、词组、句子也有本质上的区别,词是备用单位,句子是使用单位.表达一种思想,必须要说出一句话来,即使说的话只有一个词,也是一句话 (三)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 1.组合关系 例如:我吃饭 这个句子里包含三个词“我”“吃”“饭”这三个词如果排列组合,可以有四种排列方法:我吃饭――我饭吃――饭我吃――饭吃我 只有“我吃饭”是符合语法的(第三种“饭我吃”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也符合语法),这说明语言单位是有组合关系的,必须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才能表达一定的意思 2.聚合关系: 例如:我吃饭 “我”可以用别的字替换,比如“他”变成“他吃饭”“你吃饭”“小王吃饭”,因为“你”“我”“他”“小王”这些词都可以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所以有相同的语法性质。
就可以放在一起归为一类,说明这些词之间是一种聚合关系 再如:“李明学习语法” “学习语法”同“李明”发生组合关系,“李明”是主语,“学习语法”是谓语,他们有主谓的组合关系学习”同“语法”有动宾组合关系, “李明”与“语法”之间没有直接的组合关系,它们之间就不能组合 语言符号和符号之间组成的言语链条关系叫组合关系;在链条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聚集成类的关系叫聚合关系 区别:组合关系是一种现实的、有顺序、可数的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是一种联想的、无顺序、不易精确数出来的纵向关系 联系:它们互为存在的前提,哪里有组合关系哪里就有聚合关系,聚合关系为组合关系提供可供选择的“货源” 组合关系也叫做句法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