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道教常识-全面了解道教四大名山-易德天下.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05584641
  • 上传时间:2023-06-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53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全面了解道教四大名山有人说中国道教有四大名山,其实道教有三山、五岳、 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三十六靖庐、二十 四治(后期为四十四治)等,除此之外还有众多仙山,仅说 四大远远不够但是如果非要说四大道教名山,其实说法也 不只有一种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块了解一下大众认知中的 道教的四大名山道教四大名山,当代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湖北武当山、 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除此之外还有其他 三种道教四大名山的说法首先了解一下我们最常见的说法!Ill位于江西鹰潭市,祖天师曾在此处修行,练就金丹,现 龙虎山正一观有一口 1900年历史的古井据说就是当年的炼 丹井,另有龙虎山太上清宫一棵将近 1900年历史的古树, 据说是祖天师手栽据道教典籍记载,祖天师第四代孙张盛 天师携带印、剑、返回龙虎山修行,从此龙虎山就成了正一 道祖庭和正一道中心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将近一千九百多年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霞地貌构成了这里自然人文的绝唱,2010年8月2日,龙虎山与龟峰被一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二、湖3北武当山位于湖北丹江口市,有 72 峰、36 岩石、24 涧、3 潭、 9 泉;除了道经中记载的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道飞升外,我 们当代历史所记载的武当山道教最开始起源于春秋时期,老 子弟子文始真人尹喜曾在武当山隐仙岩修道。

      后唐代五龙祠 的修建开启了武当山辉煌的历史篇章,经历宋元、特别是明 朝时代武当山道教走向了最辉煌的顶峰山间道观总数达2万余间,现存古建宫观庙宇53处, 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万平 方米,1994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景区位于四川都江堰市,是道教发祥地之一,历史源远流长, 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 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 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并建观(丈人观)纪念全山林木青 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 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 誉1=1 o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 200 平 方公里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 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全山有 36 座山峰,诸峰环 绕状如城廓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 积 200 平方公里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 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全山有 36 座山 峰,诸峰环绕状如城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 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 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 有数十座道教宫观。

      在 2000 年被评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 遗产四、安徽齐云山位于安徽省徽州市,又成白岳,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 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齐云山素有“黄山白岳相 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之称境内有 36 奇峰、72 怪崖, 间以幽洞、曲涧、碧池、青泉,汇成胜境唐朝,四川青城山“天谷子道人”的门徒余氏六三娘从湖北武当山来齐云山传道,属正乙派,养文生、耀生、志生、 立生四子皆入道,为齐云山最早的四大房,是开山建道之始 自余氏六三娘来到齐云山,至南宋的数百年间,道教在山上 建有众多宫观庙院,南宋时代齐云山道教开始逐渐走向了兴 盛,明代全国上下,从天子至庶民多数崇道,齐云山道教在 明代走向了辉煌的巅峰以上是我们常见的四大名山的说法,青城山不用说,武 当山和齐云山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是在元明清时代,龙虎山 从元代开始统领三山符箓,成为了江南道教的领袖这个目 前常用的说法,应该是从元明清三代逐渐确立的,是距离我 们最近的说法反映了三代四所名山道教的辉煌下面我们一同了解一下道教四大名山的全部说法:第一种说法: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 安徽齐云山第二种说法:四川鹤鸣山、江西龙虎山、江西阁皂山、 安徽齐云山。

      第三种说法:四川鹤鸣山、山东昆嵛山、江西龙虎山、 湖北武当山第四种说法: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山东省崂山、 四川青城山第一种说法为目前常说的说法,刚才和大家一块了解 了,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第二种说法中的两所名山:四川鹤鸣 山和江西阁皂山一、四川鹤鸣山又称“鹄鸣山”,位于四川成都西部大邑县城西北 12 公里的鹤鸣乡三丰村,属岷山山脉,海拔 1000余米,北依 青城山(约 30 公里),南邻峨眉山(约120 公里),西接 雾中山(约 10 里),足抵川西平原,距成都约 70 公里因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而得名,为古代剑南 四大名山之一这里山势雄伟、林木繁茂,双涧环抱,形如 展翅欲飞的立鹤,故名“鹤鸣山”鹤鸣山有众多的名胜古 迹现存,主要的景点有三宫庙、文昌宫、太清宫、解元亭、 八卦亭、迎仙阁等宫庙建筑鹤鸣山的道缘,是因为祖天师在此地遇到老君下降,赐 予其二十四品秘箓,并以此为基础,正式形成了正一盟威道, 是为正一道道源地之一晋葛洪《神仙传》:张道陵者,沛国人也,本太学生, 博通五经,得黄帝九鼎丹法闻蜀人多纯厚,易可教化,且 多名山,乃与弟子入蜀,住鹄鸣山,著道书廿四篇可见鹤鸣山名声的兴起和正一道有着不解之缘。

      二、江西阁皂山又称葛岭;位于江西省樟树市东南,武夷山支脉,誉为 清江碧嶂,为第三十六福地逶迤绵延 200 余里,峰回峦复, 古竹苍松,霞蒸云蔚,引絮含烟,山川风光,胜景天成骆驼、太极、玉女、凌云、丁仙诸峰环抱,中为腹地, 以道医著称为国家 AAAA 级景区阁皂山是一座寓道教文化 和中药史文化为一体的名山,其道教的历史离不开葛玄天 师,东汉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道教天师和医药学家葛玄真 人在此悟道修真葛玄天师既是灵宝派道教的始祖,又是樟 树医药业的奠基人,阁皂山也因此成为樟树药帮的“祖山”以阁皂山为中心形成了历史地位崇高的灵宝派道教,后 期发展为与龙虎山宗、茅山宗并称的阁皂宗,为符箓派道教 三山之一,更有“天下科仪出灵宝”说法,可见阁皂山在道 教中的历史地位第三种说法中,提到了山东的昆嵛山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境内,胶东半岛东端,面积 48 平方公里,属暖温带季风型气候和海洋性气候,主峰泰礴顶 海拔 923 米,是胶东半岛第一高峰,方圆百里,峰峦绵延, 林深谷幽,古木参天,多有清泉飞瀑,遍布文物古迹中国 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胶东革命的摇篮,素有“海上仙 山之祖”美誉,“海上仙山属蓬莱,蓬莱之祖是昆嵛”之说三国魏晋时葛洪仙翁在其著《神仙传》中,曾经描写仙 人麻姑,曾立于此处,发出沧海桑田的感慨,现存有岳姑殿。

      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祖师自终南山云游东下,聚徒 讲道于烟霞洞中,逐渐在昆嵛山地区形成了全真派道教,称 为全真道重要的起源地之一昆嵛山作为道教名山离不开全 真道的推动第四种说法中,提到了山东崂山崂山,位于青岛市东部,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 等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崂山的主峰名为“巨峰”, 又称“崂顶”,海拔 1132.7 米,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 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 云高,不如东海崂崂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崂山自春秋时期就云集一批长期从事养生修身的方士 之流,明代志书曾载“吴王夫差尝登崂山得灵宝度人经” 到战国后期,崂山已成为享誉国内的“东海仙山”西汉武 帝建元元年(前 140 年)张廉夫来崂山搭茅庵供奉三官并授 徒拜祭,成为了崂山道教开山祖师,奠定了崂山道教的基础 从西汉到五代时期末,崂山道教基本属于太平道及南北朝时 期寇谦之改革后的北天师道,派上分属于楼观派道教、灵宝 派道教、上清派道教历史上最从宗辉煌的几大道教宗派都曾经在崂山发展 壮大,并辉煌一时金代全真派道教再次活动,并把崂山道 教地位推向了顶峰,从金代延至明代,崂山教派总数达到 10 个,崂山及周边地区道教长盛不衰,至清代中期,道教宫观 多达近百处,对外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

      民国时 期,因为崂山道士坚持抗日爱国,崂山道教被打击毁坏极其 严重,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国家给予大力支持,不 少道观恢复开放综上所述,以上四种说法是目前较多的观点四大名山 的说法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变迁的,反映了一个时代某 地区道教发展的兴衰变化道教名山远不止四山,但是这几 大名山却是道教历史上地位崇高的圣地仙山洞天,灵气充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修行人前去 修行悟道,经过历代的建设与恢复终成历史、人文、宗教圣 地,信道修道之士如有闲暇,不妨前去访道游学,不失为一 种好的修行与休闲方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