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描写苏州园林的古诗词.docx
9页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描写苏州园林的古诗词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我在此整理了描写苏州园林的古诗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描写苏州园林的古诗词1 1、点绛唇有怀苏州 吴文英?〔宋代〕 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路梦游熟处一枕啼秋雨 可惜人生,不向吴城住雁将秋去天远青山暮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以时空人事的变化,来反衬词人对苏州的眷念之情始终不变结构严密,语言自然流畅,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词运笔轻灵,颇见深情和远韵,是一首婉约深曲疏快的小词 2、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 苏轼?〔宋代〕 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 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泪珠不用罗巾浥,弹在罗衫,图得见时说 词的上片先是直抒思乡之情,谓虽已“甚颜华发”,却是“故山归计”仍未决以问句出之,见感慨更深 词人此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导致了“旧交新贵音书绝”而且眼前,“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只有这位歌妓情意恳切,输肝沥胆,是可贵的知己这首阊门留别词中,可以看到词人不仅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侍宴的歌妓,对她以及她们寄予深刻的同情,而且进一步把佳人当作可以推心置腹的知音,把自己的宦游漂泊与歌妓不幸的命运联系起来。
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样有不幸的命运,临别之际,自然会触动真情 下片写与佳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由“殷勤别”到“离亭欲去”,意脉相连,过片自然不同的是上片由己及人,下片由人到己,充分体现出双方意绪契合,情感交流歌妓擅唱,以歌赠别属情理之中但与自己最爱重的知音作别,就必然是未歌先凄咽,以至于泣不成声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咽”字说尽了佳人的海样情深十月初冬,寒风袭人,但双方只觉得离愁如满天细雨,纷纷扬扬,无穷无尽,一时意忘了冷风吹泪脸 结句用武则天《如意娘》诗之诗意:“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词人用意则更进一层,劝佳人不用罗巾揾泪,任它洒满罗衫,等待再次相会时,以此作为相知贵心的见证这既是劝慰佳人,也是自我宽解,此时洒泪相别,但愿后会有期 纵观苏轼的一生,一直处于“欲仕不能,欲隐不忍”的矛盾中自因反对新法而离京后,他郁郁不得志,思归故里之情更为迫切此词即流露出上述思想 描写苏州园林的古诗词2 1、病梅馆记 龚自珍?〔清代〕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王朝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2、题张司业诗 王安石?〔宋代〕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这首诗是对张籍创作经验,也是诗人自己经验的总结就诗歌创作而言,看上去平淡无奇,无华丽辞藻,无艰字僻典,无斧凿痕但这是平淡,而不是平庸这是淡而有味,是诗人着力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然而这种境界并不容易达到金代诗人元好问评陶渊明诗的语言风格时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说:“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绮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宋梅尧臣《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庭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至辄书一时之语以奉呈》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这种平淡无奇的诗,可细味之下便觉奇崛无比这种诗看似很容易,而写的过程却煞费苦心,惨淡经营从“豪华”到“真淳”,从“绮丽”到“平淡”,可能是一条漫长的路,不走完这条路很难写出激动人心的作品来的 其实,“看似寻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不仅适用于诗歌创作,也适合于其它事物对于看似“寻常”的东西,不要轻视,不可忽视,有的“奇崛”就隐藏在看似平常的外表中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做出貌似寻常而实为奇崛的事来 描写苏州园林的古诗词3 1、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白居易?〔唐代〕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2、题苏州虎丘寺僧院 许浑?〔唐代〕 暂引寒泉濯远尘,此生多是异乡人荆溪夜雨花开疾, 吴苑秋风月满频万里高低门外路,百年荣辱梦中身。
世间谁似西林客,一卧烟霞四十春 描写苏州园林的古诗词4 1、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 苏轼?〔宋代〕 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作栖霞楼,为郡中胜绝元丰五年,余谪居黄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楼中歌乐杂作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觉而异之,乃作此词,盖越调鼓笛慢公显时已致仕在苏州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危柱哀弦,艳歌余响,绕云萦水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独回首、烟波里 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云梦南州,武昌东岸,昔游应记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这首词前面的小序交代了背景和写作经过词虽然是写梦,但一开篇却像是正在展开的令人兴致飞扬的现实生活 此词上下片衔接处的“空回首,烟波里”与“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感情之怅惘,身世之孤孑还是很清楚的结尾处不说自己梦故人,而想象故人梦来见自己正像一切事物在超负荷重需要有超剂量的补偿一样,是由异常寂寞的心境上产生出来的浪漫幻想这使得这首词在风流潇洒中又有沉郁之致这种沉郁,正是诗人实际处境、心情的一种反应 2、泊平江百花洲 杨万里?〔宋代〕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尾联承“半世三江五湖棹”从眼前泊岸的孤舟兴感,说别再埋怨孤舟漂泊不定,将自己载往三江五湖,要知道,自己原就是一只不系的孤舟上句先放开一步,下句却透过一层,揭示了事情的底蕴这个结尾,将“四泊百花洲”所引起的感触与联想凝聚到一点上:身如孤舟,漂泊无定,从而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3、声声慢寿魏方泉 吴文英 〔宋代〕 莺团橙径,鲈跃莼波,重来两过中秋酒市渔乡,西风胜似春柔宿春去年村墅,看黄云、还委西畴凤池去,信吴人有分,借与迟留橙径 一作:怅径) 应是香山续梦,又凝香追咏,重到苏州青鬓江山,足成千岁风流围腰御仙花底,衬月中、金粟香浮夜宴久,揽秋云、平倚画楼 描写苏州园林的古诗词5 1、过苏州 苏舜钦?〔宋代〕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 这首诗是诗人过苏州时流连光景之作作品不仅描摹了苏州的明媚风光,也抒发了诗人达观不羁的情怀。
刘克庄在《后村诗话前集》中说“苏子美歌行,雄放于圣俞(梅尧臣),轩不羁,如其为人其实轩昂不羁的,不只是他和歌行体,像这首律诗,虽以清切闲淡为主,却也散发着俊快不羁之气诗之佳处,正在于此 2、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唐代〕 秋夜深深北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这首送别短章,写得明白晓畅而又感情深挚,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伤感,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这两句写诗人在秋夜沉沉的晚上,听着蟋蟀(即“阴虫”南朝宋颜延年《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夜蝉当夏急,阴虫先秋闻)切切的鸣叫声,想到自己明天就要与友人分别,心情异常沉重 在写法上,这两句真切地写出了送别时那种黯然神伤的环境,通过环境的烘染,把即将离别的愁绪表达得婉转有致秋夜”,点出送别的时间秋天气氛肃杀,特别是在秋天的晚上,本来就容易勾起对朋友的思念,而偏偏在此时,自己却要送好友离去此送君”三字,字字透出送别时的凄苦之情沉沉”二字,一方面从视觉着笔,写在船上看见四野茫茫,黑夜深深,无边无际,什么也看不清;另一方面写出了的心情相当沉重,可谓一箭双雕。
同时,又从听觉着笔,写两岸草丛中蟋蟀的鸣叫,“切切”的叫声似在相互倾诉,又似在低低饮泣,这悲伤的秋声,使即将离别的人不忍卒闻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选取了最能代表秋夜伤怀的景物,交叉描写,虽没有明说送别的愁苦,然而经过环境的渲染,这种愁苦具体形象,伸手可触,真正做到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这两句以想象中的明天,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想:今夜,虽然有离别的愁苦,但毕竟还没有分手,还可以在一起倾心叙谈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到明天,当我再在这只船中回望你所在的苏州时,那就见不到你了,唯见到满天的白云到那时,凄然孤独之情,一定比今晚更深更浓 这两句看似在写明日的白天,其实仍是在写今晚的秋夜,通过这样别出心裁的安排,更为深刻地表达出秋夜送别的难分难舍 描写苏州古诗词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