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夏朝到清朝用历史地图看中国轮廓- 高考历史 小论文专用.docx
18页一,从万邦林立到战国七雄夏朝到底位于哪里,至今尚有很大的争议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夏朝大概位于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河流域,其主要依据是《国语周语上》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夏朝的疆域大概其北到达山西省南部,其西到达了黄河、潼关一带,其东到开封一带,其南大概到达伏牛山一带从夏朝开始,中国对地方的管辖就实行了分封制,夏朝分封的诸侯有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等其越国祖先也是夏朝分封,可能早期分封于今天的淮河上游一带,后来因为周公东征而南迁到了江浙一带商朝版图周人主要活动在渭河流域,是西戎北狄中的一支,后来依靠农业而兴起在公刘期间初步建立了国家制度,在古公亶父时期进一步发展季历时期,周国强盛起来,曾被商朝册封为“牧师”,称为西部的霸主,发展到了文王时期,正式称王,和商朝对立周武王时期,灭商朝,将疆域扩张到了东方周公东征,继续讲疆域扩展到了东海、黄淮一带后来周昭王、周穆王、周宣王等不断对南方的楚国、徐国用兵,使得周朝的疆域达到了顶峰其疆域北到燕山一带,东到大海,西到渭河上游,南到江汉淮地区西周也同样实行分封制,主要的封国有鲁、齐、燕、晋、宋、卫、郑等。
要注意的是楚国是和周朝是对立的国家,楚国国君称“王”,和西周国王并立,周朝也只是在名义上册封楚王为“楚子”而已,因此楚国不算西周的疆域在整个西周历史上和楚国的战争几乎也是没有断绝过春秋后期版图战国时代,各国向四周的扩张进一步加剧秦国进一步吞并了西戎义渠地区,并且兼并了巴蜀两个古老的国家;赵国灭中山,占领林胡、楼烦之地,基本吞并了北狄,将疆域推广到河套地区;而燕国则向辽东开辟土地;楚国则灭越国,将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占据各国之间不断的兼并扩张,使得过去的北狄、西戎、南蛮、东夷甚至吴越、巴蜀等民族开始和华夏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民族融合,为汉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朝版图秦汉之际,由于中原战乱不断,南越、瓯越等地又失去了控制西汉初期的疆域相当于秦朝统一之初的疆域,大约为200多万平方公里到了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战役,收复了河套地区,后来设置了朔方刺史部;发动河西之战,夺取了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又灭瓯越,将其纳入了会稽郡管辖;灭南越国,设置为9个郡,其管辖范围包括海南岛;此后又经营西南夷地区,在夜郎设置牂牁郡,在云南设置了益州郡,在贵州北部设置犍为郡等,首次将云贵高原纳入版图;汉武帝还灭卫满朝鲜,首次将朝鲜纳入到了中国版图。
汉武帝经营西域各国,在西域驻扎军队,控制着天山南北到了公元前60年,汉朝正式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此时,汉朝的面积已经接近600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东汉版图西汉在内地设立了十三州刺史,到了东汉,刺史成为了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称“州牧”,这为后来的大分裂埋下了隐患公元189年,黄巾之乱爆发,东汉名存实亡,中国进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分裂时代在经过地方势力的兼并重组后,在220年形成了魏蜀吴三国再这个时期,吴国和蜀国不断加强对南方地区的开发,而魏国则减少了对西域和辽东的控制,并且基本丧失了对陕北地区的控制魏国将辽东的人口大量内迁,从而给高句丽的强大提供了条件西晋西晋灭亡后,其残余势力在东南建立了东晋这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战乱不断,称为“十六国”东晋曾经试图多次北伐统一中原,最终都因为内斗而失败;而北方的苻坚建立的“前秦”也一度统一北方,并试图南征东晋,但在淝水之战中失败,北方再次陷入了战乱不过在东晋的疆域也通过不断北伐得到了一定的扩张,后来将巴蜀、江淮一带纳入了版图南北朝初期隋朝版图唐朝建立后,在623年统一全国,开始开疆拓土之路在唐朝前期,先后消灭了厥、高句丽、薛延陀、高句丽等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将蒙古高原,西域、和朝鲜半岛北部纳入了管辖范围。
唐朝在内地设立了十个道(后改为十五道),在边疆地区设立了6大都护府,进行了军事控制,分别是安东都护府,控制辽东、辽西和朝鲜;安南都护府,控制岭南(包括越南北部)、云贵;安西都护府,控制天山以南地区;北庭都护府,控制天山以北地区;安北都护府(燕然都护府、瀚海都护府),管辖阴山以北的蒙古高原;单于都护府(云中都护府)管辖内蒙古高原一带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的唐朝版图安史之乱后,唐朝进入了后期唐朝后期,其内部藩镇割据不断,而唐朝的在西域、辽东、辽西的势力也退回了内地,以至于吐蕃占据了西域,契丹族在辽河流域强大起来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唐朝周边开始出现了一些比较强大的汉化政权,如南诏国、渤海国五代十国版图到了北宋时期,也只是统一了五代十国的范围,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在南方,对黎朝的战争失败,越南从一个地方割据政权演变为了相对独立的藩属国;在西南,宣布和大理国永久和平宋朝一代唯有在和西夏的战争中取得了较多的胜利北宋后期,经过王安石变法后,其军队战斗力一度加强,占据了青海北部和甘肃一带,建立了陇右都护府但是很快北宋就灭亡了北宋全盛版图1127年,南宋建立,偏安于东南其疆域大概位于秦岭淮河以南,而且基本稳定从唐高宗之后,汉族建立了的政权所控制的范围不断缩小,随着少数王朝的成熟,汉族已经基本丧失了开疆拓土的能力。
如今新兴建立的辽、金等政权都十分严密,其政权组织形式是过去的匈奴、突厥等无法比拟的而辽和金等又兼有游牧和农耕两大特征,其优势也是单纯的游牧民族和单纯的农耕民族难以抗衡的从此之后,中国疆域的扩张的重任就基本交给了少数民族的手中四,从元朝的大一统到清朝:中国疆域的最终奠定在唐朝开始,中国周边的少数民族就不断开始吸收中原文化,并开始仿照中原建立了成熟的国家制度这标志着汉文化进一步得到了周边少数民族的认同,因此新兴的少数民族政权就已经脱离了过去松散的组织形式,变得更加严密而强大如唐朝建立了渤海国、南诏国、新罗,北宋时期的辽国、西夏国、大理国和高丽、越南黎朝等;南宋时期的西辽、金国等由于对汉文化的认同,因而他们也开始认同了“中国”这个概念强大的辽、金都宣称自己就是中国这一种文化观念的认同,为新的大一统创造了新基础南宋时期的东亚大陆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建立了吗,蒙古汗国随后蒙古通过三次,建立了横跨亚欧地区的蒙古帝国在东亚,蒙古消灭了西辽、西夏、金国,大理,征服了高丽、吐蕃,不过由于蒙古实行了分封制,使得这个帝国很快就分崩离析了1260年,忽必烈宣布继承蒙古大汗,因此引发了汗位之争最终忽必烈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是其他的四大汗国却失去了控制,这也宣告蒙古汗国正式瓦解。
1271年,忽必烈在北京正式宣布继位为中国的皇帝,建立了元朝1276年,元朝灭南宋,正式完成了新的大一统此时的元朝已经继承了蒙古汗国对西夏,金国,吐蕃,大理,高丽等地的管辖控制,并且首次将青藏高原纳入了中国的版图范围元朝在全国推行了行省制度,这个制度一直使用到现在元朝版图元朝灭亡后,明朝继承元朝在汉地地区的控制,而蒙古人则退回北方大漠明朝建立后,其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地区的控制的局限性再一次暴露了出来,明朝不仅始终无法控制其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地区,还对青藏地区也失去的控制,只是名义上进行了一些册封在黑龙江流域,仅仅在永乐时期通过设置奴儿干都司控制了20多年在明朝全盛时期,其疆域北到奴儿干北海(鄂霍茨克海),南到越南中部,西到甘肃嘉峪关一带不过这个疆域仅仅维持了20年永乐皇帝之后,随着奴儿干都司和交趾布政司的撤销,明朝的疆域就基本退缩在内地,疆域面积大约400万平方公里明朝后期地图明朝时期,青藏高原同样是吐蕃各部控制,在1642年被和硕特蒙古统一,建立了和硕特汗国而蒙古高原分裂为三部分,分别是漠西卫拉特蒙古(瓦剌)、漠南蒙古(内蒙古)和漠北喀尔喀蒙古(外蒙古)在东北,女真族逐渐走向统一,到了1616年建立了“后金”。
随后,清朝崛起了皇太极时期,东征朝鲜,西征漠南蒙古,北征野人女真(黑龙江),南征辽西,为了清朝入关做好了准备1644年,清朝入关,到1661年基本统一了内地,后来建立了汉地十八省1683年,清朝又统一了台湾岛,这是第一次将台湾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清朝统一了内地后,开始和准噶尔争夺外围生存空间康熙先击败了俄罗斯的殖民势力,于1689年和俄罗斯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规定了中俄东部边界随后开始三次亲征噶尔丹,最终将喀尔喀蒙古纳入了清朝的版图,后来清朝在此设立了乌里雅苏台将军后来准噶尔汗国又灭和硕特汗国,康熙命令军队进入青藏高原,驱逐了准噶尔,将青海和西藏纳入了版图,后来清朝在此设立拉萨办事大臣和西宁办事大臣,并且驻扎军队1757年,乾隆又直接消灭准噶尔汗国,时隔1000年重新将西域纳入中国的版图,因此称为“新疆”,在此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此时,清朝的疆域北接西伯利亚,东北到外兴安岭;西北到达葱岭(帕米尔)和巴尔喀什湖,西南到达喜马拉雅山,南包括南海等,面积1300多万平方公里,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