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科学教学的生活化.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66166143
  • 上传时间:2022-03-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9.15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学科学教学的生活化                    摘要:在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中,科学教学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科学课的开展,旨在长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身边的科学知识,并能熟练掌握与应用知识科学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通过生活化教学来提升小学科学的质量是可行的对此,文章首先分析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随后提出生活化教学的建议,以期推动相关教学工作的进步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的生活化引言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科学课程就像是一个充满着奇妙事件的新世界,他们可以在各种类型的科学实验活动中掌握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周遭事物的探索欲望,同时还能够强化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而将课堂中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之中1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同学科特点相契合小学科学学科作为自然学科的一门代表课程,在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及自主探究能力提升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小学科学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及实践性,且学科知识范围广泛,加之大多数学科知识均来自实际生活,因此对提高学生生活认知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有重视科学内容同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才能为学生展开科学探索活动提供充足的空间,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生活氛围引导下,真切感知科学学科的魅力二是同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相契合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身体发展的基础阶段,也是发展最快的阶段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情况因此,教师所展开的教学活动要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契合,以学生思维特点为参考,推动学生抽象思维模式的形成,助力学生多元化发展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科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推动思维能力发展,为学生个人发展创造更多空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是推动学生认知水平提升及拓展学生学习发展能力的一项重要教学途径,可以满足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迫切需求2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2.1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提升教学实效学习科学知识,只纸上谈兵是行不通的,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实践是学好科学的关键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基于学生的这种特点,教师要在课堂上结合有趣的科学实验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使知识更形象化、具体化。

      以《动物的一生》为例,教师先讲解课本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课本认识不同动物的卵,为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用事先准备的生鸡蛋,将鸡蛋打碎到器皿中,组织学生观察鸡蛋的组成又如在上《蚕的一生》章节时,学生了解到蚕就是从卵中孵化出来的,刚出生的小蚕是黑色的,在生长过程中渐渐成白色,蚕的生长除了要有充足的食物外,还要有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养几只蚕,观察蚕的生长、身体特征及繁殖产卵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更能有效地吸收知识,开阔了眼界2.2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事实上,在小学科学课程的现有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十分贴近,因此教育者应当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进一步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在不增加学习压力的前提下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中,很多教育者只是一味地照搬教材内容,而忽略了创新的重要性根据这一现象,教育者在日后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开动脑筋,依托小学科学教材内容,合理选择一些适合课堂活动的实验材料,并引入一些令学生感到熟悉的课外读物、实验器材等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为学生打造出更加轻松有趣科学课堂通过分析以往的教学经验可知,能够真正令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材料不仅仅是十分昂贵的实验设备和器材,有时候也可能只是随处可见的塑料瓶、泡沫箱、小布条等,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改造,同样可以变废为宝,成为科学课堂中的核心材料。

      2.3设计课外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外实践与课堂理论知识讲解有机结合起来,借此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课外实践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可有效补充教学内容,在学生个人能力的锻炼及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借助实践活动可将在课堂中掌握的知识真正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对“生活即科学,科学即生活”的理念形成深层次认知此外,教师在设计课外实践活动时,应考虑场地需求及课堂时间等因素,结合教学内容,完成课外实践活动的设计例如,在教学“放大镜下的昆虫”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拿放大镜对不同昆虫的异同之处进行观察以此为基础,教师将教材中的内容应用在实践中,调动学生观察昆虫的兴趣,促使学生借助实践活动完成科学知识的体验与探究针对观察力敏锐且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教师可为他们设计自我展示环节,引导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昆虫知识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实践活动的设计,可大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提供新奇的学习体验,还可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展开学习、思考、观察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2.4教师可用身边的小工具丰富课程内容经过教师的合理引入,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被激发了出来。

      这时,教师要通过详细的讲解,为学生答疑解惑,尤其要注意授课方式,要巧妙利用身边的小工具,通过随处可见的小物件,揭示其中潜藏的科学奥秘例如,在《声音的产生》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直尺和细碎纸团揭示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这一原理,也可以让学生用铅笔敲打不同的物体,教学生怎样判断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工具代替了实验室中的音叉,通过更生活化的教学实例,让学生产生科学兴趣,发现科学就在身边结语科学与学生生活有广泛对接,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对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展开创新探索,结合学生生活认知基础进行对应引导,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利用生活应用材料、推出生活化实践活动,教学组织和调度更为准确,其探索效果逐渐呈现出来生活经验积累是最鲜活的学习体验,能够对学科学习提供有力支持,教师要有对接意识,利用生活化教学契机,打开生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体验中内化学科认知参考文献[1]郝成三.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10).[2]潘晓红.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林区教学,2015(12).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