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前练习试卷D卷 附答案.doc
5页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2020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前练习试卷D卷 附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詹姆士和朗格提出了( )A.丘脑情绪理论B.情绪的认识一评估说C.情绪的机体知觉理论D.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2、某中学一次教学考试中,陈鹏是唯一满分的学生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陈鹏内心非常高兴,但他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应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 A.稳定性 B.持久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 3、一个国家的人口( )是确定该国教育规模的基础因素。
A、数量B、增长率C、质量D、分布4、陈老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怎么区分它们呢?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深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这种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讲授法 C.演示法 D.谈话法 5、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和书面检测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测评与反馈这种教学评价被称为( )A.诊断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6、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B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7、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 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张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8、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这符合中学德育( )的原则。
A.言行一致 B.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D.通过集体进行教育 9、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 )A.“六三”制 B.“五四”制C.九年一贯制 D.多种形式并存10、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布鲁纳B.赞可夫C.舒尔茨D.皮亚杰11、在我国近现代学制改革中 , 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 , 实行男女教育平等 , 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12、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戴克提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造一种“完形”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13、李老师对自己的教学力十分自信,认加自已能教好学生,这主要反映了他的哪种心理特征( )A.教学责任感 B.教学幸福感C.教学理智感 D.教学效能感14、小明看书时可以“一目十行”,而小华则“一目一行”。
这反映了他们在哪种注意品质上存在差异?( )A、注意广度B、注意分配C、注意稳定D、注意转移15、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其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其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B.绝对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16、李哲爱好广泛,恰逢本周六晚上既有足球赛,又有演唱会,他都想去看由于二者时间冲突,他很矛盾他面临的冲奕是(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超避式冲突D、多重超避式冲突17、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后反复出现,且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和深化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 )A.直线式 B.螺旋式C.分科式 D.综合式18、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锱”元素时,向学生们介绍了“锱”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C.启发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9、小霞能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以平等为标准,在同情、关心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事件进行判断,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晓霞的道德发展处于( )。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20、我国先秦时期,主张 “ 有教无类 ” ,倡导 “ 因材施教 ” 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21、对于教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B、教材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C、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D、优秀教师进行教学时不需要教材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2、学习迁移是学校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它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3、总的来说,学校课程内容主要是由间接经验构成4、动物界也存在教育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压力产生的来源2、教师如何写好教案?3、简述狭义的课程目标4、简述贯彻长善救失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一位高中女生接受心理时的自述:进入高三以来,我就觉得自己被笼罩在一种紧张学习迎接高考的氛围中,时常感觉到心烦意乱,学习成绩也时好时坏,为此整天惴惴不安我常常想到高考问题,感觉也与以前有所不同。
心跳的剧烈程度比以前强很多,身体有种不舒服的躁热,思维不太受控制注意力也难集中我怕老师提问,老师一叫我回答问题不论是能答上来还是答不上来,回答时总是语无论次而且声音发颤虽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考试之前,我会非常紧张,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考试时常因为太紧张而不能认真审题;并且考试时,感到心跳加速,头脑发胀,昏昏沉沉结果考试成绩越来越差老师,你说我能改变这种情况吗?问题:请结合材料,说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表现,产生的原因和调方法2、田雨从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被某中学录用为语文教师,上岗后,她精神饱满,信心十足,相信只要积极学习教师的经验就能够成为一名好教师在教学中,田雨虚心向老师请教,向同事学习,还经常观看精品课课程,然而,期中教学检查后,她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与同事们的对她的评价都很一般这令田雨十分不解甚是苦恼,自己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对工作非常敬业,并努力将教师的经验运用到了自己教学中,可为什么就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她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中……问题:结合材料分析田雨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并向田雨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C2、C3、答案:A4、C5、D6、B7、C8、A9、【答案】D。
解析:目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实行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六三”制或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制,以及不划分的两个阶段的“九年一贯制”综上可知,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是多种形式并存的故本题选D10、C11、答案: :C 12、C13、D14、A15、答案:D16、A17、【答案】B解析:常见的教科书的编排形式有直线式和螺旋式两种直线式教科书结构,就是一门学科的教材在各个教学阶段前后一贯地排列,直线推进,不重复螺旋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把同一课题内容繁简、深浅、难易的不同程度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使得每一次重复都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逐级递进故本题选B18、B19、【参考答案】D20、答案:A21、答案:D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错误理由:确定课程目标,首先应该处理好课程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对学生的特点、社会需求、学科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行之有效盼课程目标2、【参考答案】×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学习迁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如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来划分,可以把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其中正迁移对学习起促进的积极作用,负迁移对学习起干扰、阻碍的消极作用由此,笼统地说学习迁移对学习新知识起促进作用是不准确的 3、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学校教育中教给学生的经验是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所以学校课程内容主要由间接经验构成4、【参考答案】×解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 压力是人们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心理与生理上的综合感受压力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心理压力源: (1)认知:信息太多或太少,目标模糊、不确定,时间紧,难以选择或没有选择等,都会导致压力的产生。
(2)情绪:恐惧、焦虑、悲伤、愤怒,厌倦产生的动机冲突等也会导致压力 (3)人格因素:易敏型人格或抑郁型人格容易产生压力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网提供 生理压力源:(1)生理性:睡眠缺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