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结核治疗致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docx
5页抗结核治疗致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 摘 要:分析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DIL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患者400例采取针对性护理手段,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使其依从性提升,达到治疗与护理的目的结果:本组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中共发生DILD82例,发生率为15.98%,P<0.05)结论: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患者发生DILD的危险因素复杂,应对高危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早发现、早预防,准确预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DILD的发生或减轻对肝脏的损伤程度关键词:肺结核;抗结核治疗;药物性肝损伤引言:结核病(TB)作为一种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TB现在仍然是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死亡率居传染病之首,估计2000-2020年存在约10亿人感染,死亡3500万人TB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更高,我国TB的发病率占全球的25%,是TB高发国家之一目前我国临床治疗TB主要药物是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然而这三种药物皆具有潜在肝毒性,可导致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ATDH)我国是TB高发患病区,因抗结核药物应该采取早期、规范、长效、适量、联合等应用措施。
本文通过对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研究进展一一阐述,旨在提高对TB的认识,提高综合治疗水平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肺结核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①纳入标准:均符合肺结核临床诊断标准,并经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均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肝功能均正常;治疗期间随访资料完整②排除标准:患有恶性肿瘤者;合并其他脏器功能障碍者;哺乳期及妊娠期患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告知患者及家属在家康复期间应当保证室内通风,温湿度也要适宜,可以定时开窗通风,但注意勿使病人着凉在门诊部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的结核病知识的宣传,让家属既能做好消毒、隔离,又能关心爱护患者,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其次是指导患者按时按量的用药,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用药监督,观察所有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到医院检查肝功能状况如果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并发症,应做好相应的针对性处理嘱咐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复发1.3观察指标统计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和饮酒情况;记录所有患者的疾病史及治疗情况,包括糖尿病史、肝脏病史、治疗方案(初治、复治、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方案)、保肝药物使用情况、营养状况(以血清白蛋白<35g/L诊断为营养不良)等。
2结果2.1DILD发生情况本组513例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中发生DILD82例,发生率为15.98%其中男65例,女17例;年龄26~78岁根据是否发生DILD将513例患者分为DILD组82例和非DILD组431例2.2单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有肝脏病史、是否酗酒、是否有营养不良、是否使用保肝药物与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患者发生DILD有相关性,2组上述相关因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的性别、糖尿病史、吸烟以及治疗方案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多因素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有肝脏病史、酗酒、营养不良以及未使用保肝药物是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患者发生DI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讨论3.1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该疾病通常情况下可细分为固有型与特异质型,其中固有型主要是由内源性肝毒性及对药物特异反应所引发,其与药物剂量之间存在相关性,能够进行有效预测;而特异质型则属于一种身体对药物的过敏或特异反应,主要发生于敏感个体中,其与药物的剂量之间无直接关联性,通常下无法进行有效预测[1]。
ATDH的临床表现形式无典型性,与普通药物所致肝脏损伤不存在明显差异性3.2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抗结核药物能够对TB进行有效控制,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一线治疗药物中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均属于显著治疗TB的化疗药物该治疗方案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令人满意,但也容易导致肝毒性、皮肤反应和神经系统疾病等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出现除乙胺丁醇外,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都被称为肝毒性药物根据相关文献报道显示,一线抗结核药也会对患者的脾脏及血液造成损害,在各种不良反应的损害中以肝损害最为严重,同时也属于导致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主要原因[2]3.3肺结核患者质量与结核药物依从性提升对肺结核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4]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和饮食习惯,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在康复期间,应当避免患者摄入过多的刺激性食品同时在治疗期间患者还有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不良情绪,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述治疗方案的目的和必要性,使患者了解用药类型以及在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获得一定的疾病知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合理用药有积极效果而当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后,护理人员还应采用心理护理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聆听患者的需求,并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家属愿意配合治疗工作开展辅助。
相关临床研究显示,优质护理服务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用于肺结核病症的防治工作中,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应用价值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首选优质护理服务,这样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同时在优质护理方案中还会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服务,有助于患者建立良好的康复信心,使患者以积极的状态接受治疗,配合各项治疗工作的开展,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综上所述,年龄≥40岁、有肝脏病史、酗酒、营养不良以及未使用保肝药物是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肺结核患者发生DILD的高危因素对于抗结核治疗患者,应全面掌握患者病史,对高危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早发现、早预防,准确预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DILD的发生或减少对肝脏的损伤程度,以提高结核病治疗的有效率和完成率参考文献:[1]周宇.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0):54-55.[2]丁显峰.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96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6):131-132.[3]石清红,周本刚,郭鹏,聂进,陈玲,张建勇.水飞蓟宾预防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效果的Meta分析[J].山东医药,2016,56(08):44-46.[4]郑晓丹,洪丽如,陈瑞烈.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80例临床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5,15(04):536-538.-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