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的Valsalva动作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应用.docx
3页改良的Valsalva动作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应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不同性别与年龄人群均可发生,患者常首诊于急诊目前临床上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常用治疗手段包括药物、电复律以及刺激迷走神经等[1]其中刺激迷走神经是急诊处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Ⅰ类推荐方式,Valsalva动作在国内外临床上均被认可为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简便、安全急救手段[2]但临床实践表明,标准Valsalva动作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律成功率较低,一般为10%~20%,效果难以令人满意[3]因此,医学专家尝试对标准Valsalva动作进行改良,相关文献报道也指出,改良Valsalva动作能够提高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转复成功率并节省医疗资源[4]我院在此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应用改良的Valsalva动作效果良好,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3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9例,女21例,年龄10岁~83岁,平均年龄(47.23±7.75)岁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18例,合并高血压5例、冠心病3例、糖尿病2例。
入院时平均收缩压(113.47±13.26)mmHg,舒张压(84.15±6.83)mmHg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经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入选前未接受过紧急复律方案治疗;无改良Valsalva动作禁忌证;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无法耐受改良Valsalva动作者1.3方法由专科护士指导患者运用改良的Valsalva动作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作: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45°),取一只10mL注射器(压力大约40mmHg)让患者吹15s,立即让患者仰卧位并抬高下肢45~90°维持15s,之后恢复半卧位(45°)姿势维持45s使用12导联心电图判定心动过速是否终止,干预后1min内心电图查示恢复窦性心律即为复律成功未成功复律者重复上述流程1次1.4观察指标记录患者一次复律成功率、复律总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共复律成功13例,失败17例,复律总成功率为43.33%,其中一次复律成功11例,二次复律成功2例,一次复律成功率为36.67%治疗期间共出现胸闷1例、头晕1例,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3、讨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复律、电复律、刺激迷走神经等。
其中药物复律、电复律容易引发低血压、恶性心律失常、心搏骤停等不良情况而据2015年《AHA/ACC/HRS室上性心动过速管理指南》,迷走神经刺激为急诊处理Ⅰ类推荐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有按摩颈动脉窦、面部冰刺激、Valsalva动作等,其中Valsalva动作是国际推荐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线急救方法[5]但大量临床研究显示,标准Valsalva动作中需要下蹲而导致患者较为难受,尤其是合并眩晕或肢体无力者更是难以完成,且标准Valsalva动作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复律成功率并不高,整体实施效果难以令人满意[6]自2015年LANCET发表了REVERT研究提出了改良的Valsalva动作,国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推广相关文献报道也证实,改良的Valsalva动作实用有效、操作简便、安全,能够快速有效地解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痛苦,且治疗费用低,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有良好的社会效益[7]Lee等[8]的研究也指出,改良的Valsalva动作能够显著提高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窦律的成功率,其原因可能与平卧及被动抬高腿部动作能够促进舒张期静脉血液回流并增强迷走神经张力有关另外,也有研究报道指出,改良的Valsalva动作尤其适用于有用药禁忌的患者(如孕妇等)以及缺乏相关心血管药物及设备的基层医院[9]。
本研究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复律总成功率为43.33%,高于文献报道中标准Valsalva动作的10%~20%,且一次复律成功率高达36.67%,可见改良的Valsalva动作能够有效提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复律成功率,与上述研究报道相符而在安全性方面,3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仅出现2例(6.67%)轻度不良反应,无需经过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表明改良的Valsalva动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当然,这主要是由于改良的Valsalva动作全程在心电监护及医护指导下进行,能够保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从而加强了对风险的防范另外,在治疗成本方面所需耗材为10mL注射器,不需要液体压力计,不仅十分方便、便宜,而且患者在家中也可进行改良的Valsalva动作,有利于节省治疗费用综上所述,改良的Valsalva动作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复律成功率较高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荐参考文献:[1]潘海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6):41.[2]吴蕊,闫菲,韩雅琪,等.体位改良Valsalva动作与标准Valsalva动作对老年患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22(3):253-256.[4]刘仕杰,孙运波.院前急救中修订版Valsalva动作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9,21(5):737-739.[5]刘晋豫,汪晓蜜,兀瑞俭,等.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变异度对Valsalva法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预测价值[J].临床急诊杂志,2018,19(12):847-849.[6]李婷,刘潺潺,王萍.改良Valsalva动作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11):77-79.[7]焦曦,吴亮.Valsalva动作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18(5):102-104.[9]杨晓龙,何金梅.改良Valsalva动作急诊终止室上速临床效果分析[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3):43,46.夏丽华,李国.改良的Valsalva动作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8):4005-4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