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产行业背景分析.ppt
43页牧星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市场部水产行业背景分析,我国水产品现状及市场格局,一、水产品行业现状 二、行业划分 三、市场格局 四、主要品牌 五、营销现状,,一、水产品行业现状,1.水产品市场概况2.水产品行业产业链3.水产品生产(养殖、捕捞)领域现状,,二、行业划分,一、水产品养殖业二、水产品捕捞业三、水产品加工业四、水产品周边产业,,三、市场格局,1.市场格局 2.国内的水产品流通现状 3.水产品零售业交易活跃,对批发交易起到了互补作用 4.区域水产品市场尚待发育 5.中西部地区和内陆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6.进口产品的成倍进入 7.市场营销方式日新月异 8.水产小品种、小产品、小字号异军突起,,水产品牌,水产企业龙头——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对虾产业首家上市企业——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晓芹公司,是中国海参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恒兴集团)中国驰名商标——好当家,,1.水产品市场概况,在近20年间,全世界的水产总产量一直保持低速持续增长,由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9000万吨左右增长到2005年的1.3亿吨;同时,中国的水产品产量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势头,以2001年为例,中国水产品产量在2005年已经达到约4900万吨,占世界水产品产量的35%,位居世界第一位,尤其是养殖产量已占到世界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2005年,全世界人均水产品占有量约20公斤;而中国2005年的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已达33.8公斤,超过了世界人均占有量,但人均食用量仍很低,不到13公斤。
目前,中国亿元以上72个水产批发市场,全年成交金额为447亿元,比2004同期增长11.93%是肉、禽、蛋成交额119亿元的4.1倍水产品是继蔬菜之后,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中,成交量最大的商品同时,中国食品方面的物质性消费需求,正在快速地向精神消费需求转变水产品的养殖、加工、销售,在满足了传统市场的基础上,都瞄准餐饮市场、旅游市场,以准确的把握市场的变化2.水产品行业产业链,经过二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水产品行业已经形成了从养殖、捕捞到营销的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其运作流程如下:根据市场的反馈信息,水产品养殖户或企业以及水产品捕捞企业生产出生鲜水产品,或经过水产品的初级加工或直接进入水产品专业市场,进而进入国际市场、零售、深加工等领域,其中餐饮业占有很大比重,再通过这些渠道进入到最终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中又涉及到其他相关行业,如设备制造、商业服务业、贸易、流通领域、仓储业、饲料产业等,分别为水产品行业在生产、流通领域提供产品和服务整个水产品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农业部渔业局,以及各地方渔政部门,其中水产品的检验是其重要职能之一;另外,根据国家政策对水产品行业实施宏观调控,落实产业规划也是渔政部门的主要工作。
而自律性协会则对主管部门对水产品行业的管理起到了非常大的补充作用,而且纯粹民营,由渔农自发组织的民间渔业协会、商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种民间协会与以往计划经济时期留下来的,或者是政府部门转变成的协会,有很大不同,最大区别在于,他们是自己领导自己,自己管理自己他们是纯粹市场经济的产物通过协会,帮助渔农争取到更大范围的话语权;,,同时,对于市场新产品、工艺、饲养等方面的开发则主要是科研部门的任务,这些 科研部门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和国家、地方性研究所,同时,一些有实力的民营和国有企业也建立了相应的科研成果转化研究机构,如通威集团等这些部门、实体综合作用,形成了水产品行业的产业链条,其中,水产品专业市场在整个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水产品行业还处于自由竞争阶段,市场集中度较低,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因此,各水产品生产企业只能被动接受市场博弈的平均价格,而对产品价格的影响力较小使得专业化市场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成为水产品流通的主渠道3.水产品生产(养殖、捕捞)领域现状,(1)大面积水产开发势头强劲,优势水产品区域化布局逐渐形成 由于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市场上对有机食品、天然食品、野生食品的需求日趋旺盛,使得曾经被人们所不问津的大水面水产养殖重新回到水产养殖舞台上来,中国优势水产品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各地一批批优势水产产区、优势水产品应运而生。
2003年初,农业部发布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对水产品在未来5年的主攻方向、优势区域和发展目标做了详尽的规划,在这一规划基础上,逐渐形成东南沿海、黄渤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和长江中下游出口河蟹优势养殖区,即“两带一区”的区域化布局,各地结合此规划合理安排本地区渔业生产,大水面特色渔业开发势头愈加强劲,,(2)水产品出现品牌竞争势头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品牌经营是水产业强渔兴水的有效途径品牌化的竞争已经成为水产品行业的新动向 以“通威鱼”为例,“通威鱼”一直雄踞水产行业的桥头堡,在中国各大超市一举成名,以其无泥腥味和其它异味、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健康安全的独特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好评通威鱼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和规程生产和加工,产品没受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经过这一番精雕细琢,使得这一个小家碧玉般的鱼儿“一举成名天下知”公司在2001年开发出这一产品,现已在成都建立拥有10万亩规模的无公害鱼生产基地和12个产品经过国家的有关认证并获得政府颁发的证书;营销网络已覆盖了整个成都市场,在市区内已拥有100多个大型售场,300多个会员伙伴售点,,(3-1)水产品加工方兴未艾 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是渔业生产的延续,所谓“加工活,则流通活,流通活,则生产兴”,搞活了加工,货畅其流,无形给养殖生产开辟了一个永久性的的高速通道。
因此,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于整个水产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中国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与世界水平相比差距还十分明显一是加工量比例较低,中国水产品加工比例不到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其中淡水产品不足5%;其次是加工技术含量低,高附加值产品少;三是废弃物综合加工利用水平不高,加工过程中的鱼头、内脏、鱼鳞、鱼骨、虾头、蟹壳及腐烂水产品等废弃物,主要用来生产饲料鱼粉,对其中很有价值的成分尚未充分提取和利用;四是传统产品加工技术落后,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许多传统风味水产食品仍然沿用传统的作坊式手工加工方法,市场逐渐萎缩近些年,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尤其是海外市场的不断增长,中国的水产品加工行业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势头一方面原有传统的加工企业由于油价上涨、WTO开放等原因,利润率下降,出现了周期性的紧缩,但是从需求来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水产品深加工等高附加值的领域,中国的科研和加工能力还有待加强,可喜的是,随着中国水产品加工业的不断发展,在水产品深加工领域,也出现了喜人的增长势头中国提取河豚毒素成功并取得高纯度的结晶,从而获得美国FDA认可并进入国际市场,结束了日本公司独霸市场的局面从海洋生物中提取DHA、EPA、DPA、鲨鱼软骨素、活性多糖和多肽类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保健和治疗疾病,目前都已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这为中国水产品深加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鉴于此,尽管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波折,中国水产品加工业仍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趋势,成为产业发展的亮点之一3-2)近些年,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尤其是海外市场的不断增长,中国的水产品加工行业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势头一方面原有传统的加工企业由于油价上涨、WTO开放等原因,利润率下降,出现了周期性的紧缩,但是从需求来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水产品深加工等高附加值的领域,中国的科研和加工能力还有待加强,可喜的是,随着中国水产品加工业的不断发展,在水产品深加工领域,也出现了喜人的增长势头中国提取河豚毒素成功并取得高纯度的结晶,从而获得美国FDA认可并进入国际市场,结束了日本公司独霸市场的局面从海洋生物中提取DHA、EPA、DPA、鲨鱼软骨素、活性多糖和多肽类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保健和治疗疾病,目前都已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这为中国水产品深加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鉴于此,尽管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波折,中国水产品加工业仍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趋势,成为产业发展的亮点之一一、水产养殖业 水产养殖是指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
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 我国是世界上从事水产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养殖经验丰富,养殖技术普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调整了发展重点,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水产养殖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等传统养殖区扩展到全国各地 我国水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出口额增速较快,这主要是由于国际水产品价格上涨引起的另外,我国国内市场的消耗量也在加大,沿海、沿江、珠三角、长三角一带是水产品主要市场,总体来看,我国是一个水产养殖为主的大国,在水产品方面实现了自给自足,并且出口大于进口,而进口的也只是与我国水产品有互补的产品中国淡水养殖对象除传统的鲤科鱼类外,近年来还增加了非鲫、虹鳟、银鲑、白鲫、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淡水珍珠贝等人工繁殖技术和网箱培育方法的采用,为养殖提供了大量苗种 中国的海水养殖也有较久的历史,宋代已有人工培育珍珠、插竹养牡蛎和藻类养殖的记载1986年已进行海水养殖的浅海、滩涂面积为488万亩(占可供养殖面积2000万亩的24%),产量为85.8万吨,占全国水产总产量的10%其中海带占23.7%,紫菜占1.6%,贻贝占24.5%,牡蛎占6.4%,蛏和蚶占17.5%。
此外还养殖鲻、鲮、鲈、遮目鱼、对虾、海水珍珠、鲍、扇贝、海参等二、水产品捕捞业中国捕捞业由近海过洋性捕捞向大洋性捕捞升级全球近海资源枯竭,大洋性捕捞仍有发展空间,我国远洋捕捞产值产量仅占全球1.3%, 2010年年水产品产量5366万吨,增长4.9%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3850万吨,增长6.3%;捕捞水产品产量1516万吨,增长1.4%三、水产品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是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的延伸,共同构成了水产业的三大支柱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于渔业的发展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不仅是我国当前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优化渔业结构、实现产业增值增效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渔业产业化的长足发展,水产加工业显示了空前的活力和巨大发展潜力,已发展成为包括冷藏、冰鲜、干腌制、熏制、罐制、调味熟制、鱼糜加工、生鱼片加工、模拟水产制品、药物与保健品、鱼粉与饲料、海藻化工等10几个专业门类的庞大行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产加工体系但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与世界水平相比差距还十分明显:水产加工业行业集中度低,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还有待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还比较弱;技改投入不足,产品结构趋同,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行业自律性较差,部分企业内部管理还有待加强,,四、水产品周边产业 设备:水产品设备水产加工设备主要有冷冻保鲜设施、鱼类处理机械、鱼糜加工机械、鱼制品加工机械、虾加工机械、贝类藻类加工机械、鱼粉鱼油加工机械等 渔具:中国不仅是一个渔具加工大国,中国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渔具消费市场,据统计2002年中国国内的渔具交易总额是12亿元人民币,另据中国钓鱼协会统计, 在各钓鱼协会有记录的中国钓鱼人数是9000多万,也就是钓鱼人年人均渔具消费为13.33元人民币,这说明中国国内渔具消费市场的潜力仍然不可估量,因 为在9000万钓鱼人中,就算竞技钓友和高层次的休闲钓友合计2000万,这些人一般年人均消费渔具不低于500元人民币,这个渔具消费总量就是100亿 人民币,可见中国国内渔具消费市场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中国国内渔具消费市场也以每年20% 的速度高速递增 目前,我国的渔具营销不仅面临 着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且亦面临着生产能力与经济要素日趋过剩的状态对此,许多渔具制、销商则采取了以“出口为主”来释放对国内市场的压力,而又因 自身的外向依存度很高,故还须面临着开拓销售渠道和发展不同层次、不同渔具种类及提高渔具品质等国际高标准的环境要求故我国渔具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已 经由20世纪末的生产能力问题转移到了流通和消费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