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谈中考物理图表题的解答思路与方法.pdf
5页Vo1.38 No.9 Sep.2009 中 ’j}b 参考 中考遮递 例谈中考物理图表题的解答思路与方法 田 骏 (浙江省上虞市丰惠镇中学 312361) 图表是承载物理信息的重要方式.作为物理学科 的“第二语言”,它综合性强,信息量大,表达简明,是 数、形、意的完美统一,体现了物理的简洁美.因此,在 知识内容迅速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的现代,捕捉 信息,分析、理解各种图表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从近 几年的中考来看,图表题已成为考查的热点题型,它 灵活多样,很多信息都是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在考生面 前.这类考题提供的背景可以来源于日常生活、生产, 也可以直接来源于课本的插图或实验的一个片段;可 以出现在选择、填空题中,也可以出现在实验、计算、 分析、推理等题型之中,它可以有效考查学生的阅读、 分析、归纳、推理、整合、应用等各种能力及解题技巧. 然而,图表题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很多学 生在掌握了物理基本知识点的情况下,面对图表题 却经常束手无策,原因在于他们无法全面、准确地获 取图表中的信息并正确描述、阐释物理本质.下面笔 者就以典型的图表题为例来谈谈这类考题的解答思 路与方法. 一、要做到“三会”——会看、会用、会画 1.会看.指能够不被图象的表面形状所迷惑,由 坐标系纵轴和横轴所代表的物理量,结合图象,认识 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 例1距离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反 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 号后自动计算出物体与传感30 器间的距离,并显示物体的20 距离(s)一时间( )图象.已知 ,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是340 m/s. (1)若传感器在发出信号 图1 后0.01 S收到从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则物体距传感 器多远? (2)若传感器显示物体的 £图象如图1所示,那 么物体在0至15 S内的运动情况如何? (3)如图2所示,一物体在F一10 N的水平拉力 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传感器显示物体的 图象如图3所示.求:在0至15 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 力多大?拉力的功率多大? 传感器 30 2O lO o 图2 图3 解析 (1)由题意知,超声波通过的路程为 —vt=340 m/s×0.01 s=3.4 rr1.物体到传感器的距 离应是超声波通过路程的一半,即s 一s/2一1.7 m. (2)图1中横轴表示的物理量——时间由0到 15 s变化的过程中,纵轴表示的物理量——路程始终 保持20 m不变,故物体保持静止. (3)图3中横轴表示的物理量——时间由0到 15 s变化的过程中,纵轴表示的物理量——路程由 0增加到30 m,而且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故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可见,物体所受合力为0,故摩擦力 .厂一F一10 N,拉力的功率P===W/t=Fs/t=20 W. 2.会用.指能够运用已知的物理图象,抓住物理 量间的变化关系,对照物理定律和定理阐述物理 问题. 例2如图4所示,绳子(9O 悬吊着质量忽略不 计的杆,在杆的a点挂上重物 G,在0点右侧b点处挂上钩 码.重物G的质量及n到0的 距离不变.要使杆保持水平,b 点挂的钩码个数(各个钩码质 量相同)和b到0的距离的关 图4 中考逮递 系图象是图5中哪一幅图? 中 :fb 学参考 C D 第38卷第嗍 2009~9月 ( ) 化的图象.根据图象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分析出物理 规律,即压力传感器的电阻R随压力F的增大而减 小,但不成反比. 二、典型例题分类解析 1.分析型 (1)分析定律型 图5 解析 由图4可以看出,此图考察杠杆的平衡条 件.图中0是支点,重物G的重力是阻力,n、O间距 离是阻力臂,钩码的重力是动力,b、O间距离是动力 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在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不变 的情况下,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也不变,即动力和动 力臂呈反比例关系.对照图5可知答案为B. 3.会画.由于物理定律、物理规律表明了物理量 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所以“会画”就要求学生能 够根据题目条件正确画出物理函数图象,将物理过程 的变化规律用不同的图象反映出来,然后根据画出的 图象综合分析有关问题. 例3 传感器是现代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器件 之一,传感器通常是将感应到的物理信号转换成电流 (或电压)信号,如温度传感器、声传感器、光传感器 等.现有一压力传感器(可视为一个电阻),其电阻R 的大小随压力F的变化而变化.实验测得R与F的 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压力F/N O 50 1OO 15O 200 25O 电阻R/Q 300 220 l65 12O 1OO 90 (1)根据表中数据画出电阻R随压力F变化的 图象. (2)利用表中数据或R-F图象可得到的结论 是 . 解析 由题意分析知,把表中电阻R及对应的压 力F的值在坐标系中描出点来,然后把描出的各点用 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可得到电阻R随压力F变 ⑤ E—mail l phyr@cfe21.corn 例4小敏利用“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 大而减小”的性质,设计了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如图6(a)所示,电源、电流表、定值电阻和 压敏电阻由导线连接成一个串联电路,压敏电阻和一 块挡板固定在绝缘小车上,中间放置一个可活动的绝 缘球.压敏电阻不受力时,电流表示数为厶,小车运动 状态的变化会引起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如图6(b)所示 是某次小车向右做直线运动时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 象.下列有关该小车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 图6 A.0到t 时间内,小车速度变大 B.t 到t 时间内,小车速度不变 C.t。
到t时间内,小车速度变大 D.t到t 时间内,小车速度变小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象.图(a)表明 压敏电阻的阻值会随绝缘球对其压力大小的变化而 变化.如果绝缘球对它的压力增大(减小),则其阻值 减小(增大),串联电路总电阻减小(增大),从而引起 电流增大(减小).由图(b)可得出:0到t 时间内,电 流大小保持不变,故压敏电阻的阻值保持不变,即绝 缘球对压敏电阻的压力保持不变,物体应做匀速直线 运动.t 到t 时间内,电流变大,故压敏电阻的阻值变 小,即绝缘球对压敏电阻的压力变大,物体应做加速 运动.同理可知,t 到t时间内,物体应做匀速直线运 动;t到t 时间内,物体应做减速运动.正确答案 为D. (2)分析规律型 例5如图7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 Vo1.38 NO.9 Sep.2009 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的熔点是48℃ B.海波在BC段没有吸热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 rain时海波已全部 熔化 解析本题考查对晶体 熔化规律的理解.由图可知, 6 rain和12 min是两个转折 中 l 参考 ( ) (4)分析比较型 6 l2 18 图7 点:O~6 min,海波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增加而升高; 6~12 min,海波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过程是晶体 的熔化过程,因此可以得出海波的熔点是48℃; 12 rain之后,物体的温度又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而升 高.根据此图还可判断得出物体的状态:AB段物体 是固态;BC段物体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物体是 液态.正确答案为A. (3)分析计算型 例6有两个电路元件A和B,流过元件的电流 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8(a)所示.把它们串联在电 路中,如图8(b)所示. 图8 (1)由图(a)可知,元件 中的电流与它两 端电压之间的关系遵循欧姆定律. (2)将A和B串联后,闭合开关S,这时电流表的 示数为0.4 A,则电源电压和元件B的电功率分别是 、 0 解析(1)由图(a)可知,A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 条过原点的直线,故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遵循欧 姆定律. (2)根据图(a)读出电流为0.4 A时元件A和B 各自的电压,即可根据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分电压 之和计算出电源电压为2.0 V+2.5 V===4.5 V.根据 P=UI可计算出此时元件B的电功率为1 w. 巾考遵建 例7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分别 用R,、R。
两个电阻进行探究,并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 绘制出如图9所示的I-U关系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 R 、R 的大小关系为 ( ) A.R1>R2 B.R1 .根据R—U/i,可得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