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文本: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doc
8页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本文根据相关网络资源整理而成一、语法教学内涵(一)语法的内涵对于语法的内涵,传统的语法概念与现代语法概念有所不同,同一时代的人对语法的认识也会不同一般说来,对语法的看法有以下几种:1. 语法是一种知识持语法知识论观点者认为,语法是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所研究的一门知识,包括描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描述性知识由各种语法规则组成,包括词法、句法和章法,包括词类、从句、时态和语态、情态等;程序性知识指如何运用语法完成交际任务的知识第一种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而第二种知识表现为一种能力,必须通过训练和应用才能掌握2. 语法是一种技能持语法技能观点者认为,掌握了语法知识不等于能说出或写出符合语法的句子,更不等于能用正确的句子交流思想学习者要通过各种练习,要反复使用才能掌握语法对于那些本族人来说,语法更是一种技能,一种自动的技能,因为他们很可能说不出所使用的语法规则3. 语法是一种交际基础很多人认为,合乎语法就等于语言正确无误但是,语法不仅要解决语言正确的问题,还应保证意义得当,使用得体因此,语法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句子结构和单词的用法,同时包括形态和语篇,包括语域在语言使用中的作用。
因此,学者提出了交际语法这个概念,语法成为有效交际的基础二)语法学习语法学习是语言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同样遵循学习的最一般规律,但是语法学习也有其特殊性因此有必要了解语法学习的一点特征,以便设计更好地设计语法教学活动1. 语法自然习得论鉴于母语中语法的习得是在自然的环境中习得的,人们可以不进校门就掌握语法的使用,语法学习也是无意识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现,在特定教学法(如浸入式教学法)中学习的学生也可以在没有显性语法教学的情况习得语法因此,有人提出,语法不用教,学生可以自然习得2. 语法学习序列论二语习得研究者发现,不管采用什么样的顺序教授语法,语法习得的顺序基本是固定的因此,在编写教材时,教材编写人员一般也会考虑语法的习得顺序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材中总是先简单句后复合句,先一般现在时后一般过去时,先肯定句,后疑问句和否定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也多遵循这一顺序3. 行为主义语法学习论语法是语言结构性的最好展示,也自然受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影响最大人们一般认为,熟能生巧,因此,认为语法的学习也应如此加之听说教学法和结构性教材的使用,行为主义学习论更是受到学习者的重视很多学习者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语法规则的背诵和练习之中,虽然这种练习还不一定符合机械训练的要求。
4. 语法学习交际论与行为主义学习不同,交际教学论认为,语法的学习是为交际服务的,语法的掌握也必须通过应用来实现语法只是一个媒介,而不是语言学习的目的在语言使用中显性的语法知识未必有效,最重要的是潜意识中促进语言使用的语法意识因此,持交际学习论者认为语法的学习必须通过活动、交际和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5.显性语法学习与隐性语法学习语法学习的过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显性的,另一种是隐性的是显性学习方式有助于掌握语法,还是隐性学习方式有助于掌握语法呢?我们可以通过教学研究案例来分析两种学习方式对语法学习的作用对语法的了解可以促进语言的习得过程,但是,显性的知识很难促成自然习得,教学的最佳方式是显性学习与隐性学习的结合既有对语法描述性知识的学习,同时又通过各种交际活动使用语法,培养语言的应用能力三)语法教学内容 一般情况,语法教学以形式结构为中心,很少注意语意和语用功能但是,语法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除语言形式 / 结构 (form) (包括词素、语音 / 音素形式、句法形式等)之外,还应该包括 “ 意义 / 语义 (meaning)” 和语用语意包括语法形式与结构的语法意义和内容意义,语用主要形态为功能,指语言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一定的语篇中的表意功能。
语法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更要使学生清楚形式的运用,赋予语法以交际意义二、语法教学策略1.演绎教学策略演绎学习法 (Deductive learning) 与归纳学习法 (Inductive learning) 是人类大脑认识事物、开展思维活动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就语法学习来说,归纳法和演绎法也是理解和掌握语言规则的不同手段演绎教学法实施的过程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教师先是学习者介绍和讲解抽象的语法规则,以便于学习者对这些语言规则产生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借助于范例进一步对这些规则进行说明,接下来就是按照语法规则套用练习显然,演绎教学策略要求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思考、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例如,教师将一个含有助动词的问句写在黑板上,或者引导学习者注意课文上提供的范例,然后详细解释句中所包含的语法规则,包括结构形式和位置变化等此时教师很有可能用汉语讲解,并与汉语中的类似结构进行对比,或者将新学到的英语语法结构与以前学到的结构加以对比接下来,学习者根据一些提示信息,尝试运用学到的规则进行语言表达传统的外语语法教学法都是采用演绎法,其突出特点就是教师直接对语法点进行讲解,然后举例分析其用法演绎法教学策略往往以孤立的方式来教语法,不太注重语言的意义,而且所做的练习大多是机械的替换或变换练习,例如:练习:运用所给短语仿造句子。
green lawn clean house pretty garden nice flowers范例: Mary has the largest house in this city.学习者根据提供的范例,输出下列句子:Mary has the greenest lawn in this city. Mary has the cleanest house in this city. Mary has the prettiest garden in town. Mary has the nicest flowers in town. 又如,教师可以在语法讲解后,要求学习者将所给的语言结构变换为另外一种类似的结构,以帮助学习者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所学语法知识点:练习:运用所给的副词或副词短语将下列句子变成过去式Now she works in Beijing. (last year, New York)We have English and Chinese today. (yesterday, music and drawing)She usually gets up at six. (this morning, five)学习者根据提供的范例,输出下列句子:Last year she lived in New York. Yesterday we had music and drawing. This morning she got up at five. 与归纳法相比,演绎教学策略也有其优点,首先,演绎教学策略非常适合具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习者。
而且,如果是所学语法规则比较复杂时,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演绎法能够节省许多时间同时, 掌握了语法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自信心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语法讲解应简明扼要,辅以清晰的语言运用实例,并且,不可过多地沉湎于规则的例外情况2. 归纳教学策略归纳教学过程强调从特殊到一般,学习者首先接触一些含有要学习的语法规则的语言材料,以对所学内容产生初步印象同时,学习者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对该语法规则进行观察,并针对其特征进行抽象概括,归纳成规则然后再进行大量的练习也就是说,归纳教学策略倾向于发现性学习活动例如,教师向学习者提供包含要学习的语法规则的材料,通过听或读的方式,引导学习者归纳总结出语法的使用规则归纳教学策略主张,只要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含有要学习的语法规则的语言材料,学习者就能够自动掌握语法规则,教师无需讲解如果再辅以具体的实物、图片、动作表情、影像等直观手段,创建一个包含运用语法规则的具体情景,学习者更容易建立语法规则与语言情景之间的直接联系,也就更容易理解语言规则所表达的意义,同时,也能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例如,教师为了演示 this is, these are 这两种语言结构的用法,可以指着一本书或图片说: This is a book; This is a picture. 然后,指者一摞书或多幅图片说: These are books; These are pictures 。
然后可以借助教师内的其它物品举出类似的例子学习者借助于情景很容易理解上述两种语言结构的单复数关系,然后,学习者再通过观察、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归纳出该语法规则的用法特点接下来,教师向学习者提供一些提示,如图片或动作等,让学习者尝试使用新学到的语法规则最后,教师也可以要求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归纳出新学到的语法点许多人主张归纳法教学策略要优于演绎教学策略,原因是归纳法比较符合语言习得的自然顺序,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积极探索的精神,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事实上,合理的方法应是演绎法与归纳法的有机结合如果只采用演绎法,容易造成填鸭式教学法,不利于学习者积极性的发挥如果只采用归纳法,虽然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积极性,但若是方法设计不当,容易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既不能只采用归纳教学策略,也不能只采用演绎教学策略,两者应当结合起来,以归纳为主,适当演绎况且,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根据学习者特点、学习目的、语言点难易程度不同而不同例如,如果是侧重培养学习者听说能力的语法教学,则应采用归纳法;如果是侧重培养学习者读写能力的语法教学,则应采用演绎法;如果所教授的语法点比较简单,则采用归纳法,如果所教授的语法点难度较大,则应采用归纳法。
为此,英语教师必须要了解这两种语法教学策略的心理学基础功能心理学主张应当采用演绎法来教语法;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以句型教学代替语法教学;认知心理学主张应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下掌握语法等等总之,我们在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3. 任务教学策略学习者进行语法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习者的听、说、读、写各项技能,因此,语法教学应该融入听、说、读、写任务活动中,使语法真正服务于交际但是,由于语法教学仍然是任务教学的中心,语法教学过程实施的任务教学策略具有以语言形式为中心的特点这类活动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隐性特点的语法活动,如教形容词、副词比较级时,教师先向学习者提供下列图表,然后让学习者与自己的同桌讨论一些食品和烟酒的价格、味道、重要性等,并鼓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真实意见进行语言输出学习者根据自己真实的看法,输出下列对话:学习者 A: I think beer is cheaper than fruit.学习者 B: No, no, I think fruit is cheaper than beer, and is more healthy.由于这类问题并不存在对错与否的说法,完全取决于学习者个人真实看法的表达,因此,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思想交流的过程当中逐渐内化语言规则。
另外一种以形式为中心的语法学习任务具有显性特点,其任务内容通常是语法问题,例如,教师将写有正确与错误两类句子的卡片发给学习者,引导学习者阅读、讨论,选择出符合语法规范的正确形式,最后总结包含该语法点的语法规则在开展语法任务前,教师应当借助阅读材料或听力内容向学习者展示要学习的语法点,并布置学习任务,然后教师按照教师的安排完成运用语法形式的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安排学习者分析一个包含 be going to 语法结构的阅读材料,并引导学习者讨论和认识该语法结构的表意和交际功能,然后组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或想象来谈论即将到来的假期计划安排,并将那些具有相似或相同假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