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年上海市徐汇区六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13页历年考试真题汇总 1/132022-20232022-2023 年上海市徐汇区六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年上海市徐汇区六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27 分)1.古诗文默写、红军不怕远征难,_七律长征)_,大渡桥横铁索寒七律长征)卷地风来忽吹散,_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宿建德江中诗人傍晚停船,直抒羁旅之思的诗句是_,_答案】.万水千山只等闲.金沙水拍云崖暖.望湖楼下水如天.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闲、崖、湖、渚、暮”等字要正确书写阅读诗歌,完成小题甲】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2.甲诗乙词均为宋代名家所作,一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人名),另一位是与之齐名的豪放派代表_(人名)3.下列对两首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两首诗词体裁不同,甲诗为七绝,乙词是小令,其中“西江月”是词牌名。
B.甲诗用“翻墨”形容暴雨将至的态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景C.甲诗用比喻描绘了夏季西湖阵雨图,乙词用典型景物描绘了秋夜乡村丰收图D.甲诗乙词都寓情于景,动静相映,虽景色不同,但作者都在雨后生出喜悦之情历年考试真题汇总 2/13【答案】2.苏轼.辛弃疾3.D【解析】【2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甲诗的作者是苏轼苏轼(1037 年 1 月 8 日-1101 年 8 月 24 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 东坡易传 东坡乐府 潇湘竹石图卷 古木怪石图卷等乙词的作者是辛弃疾辛弃疾(1140 年 5 月 28 日1207 年 10 月 3 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西江月是词牌名3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D.“都在雨后生出喜悦之情”理解有误,甲诗是在雨中生出喜悦之情故选 D阅读下文,完成小题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善哉乎鼓琴善:(2)汤汤乎若流水若: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历年考试真题汇总 3/1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6.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出自吕氏春秋,又称吕览,由秦相吕不韦集门客共同编写而成B.文中的伯牙善奏,子期善听,看似相辅相成,却始终还是伯牙之技更胜一筹C.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充分表现其失去知音的痛苦和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D.成语“高山流水”源自这对好友的故事,用来形容乐曲高妙或比喻知音难觅答案】4.(1)好(2)好像5.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6.B【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句意:你弹得真好呀2)句意: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若:好像5 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语句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以为(认为)、足(值得)、复(再)、鼓琴(弹琴)”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6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B.文中的伯牙善奏,子期善听,赞美了他们之间真挚的友谊,同时也阐述了知音难觅的道理并没有表达“伯牙之技更胜一筹”的意思故选 B点睛】参考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历年考试真题汇总 4/13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沈复浮生六记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见二虫斗草间见:(2)方出神方: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9.从这件幼时趣事中可见儿时的沈复是个_的孩子10.请从上文中找出一个成语:_【答案】7.(1)看见(2)正在8.(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9.充满童趣且有同情心10.明察秋毫【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见二虫斗草间”的句意是: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见:看见2)“方出神”的句意是:看得正出神8 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语句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尽(全,都)、为(被)、吞(吞噬)”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9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可以看出儿时的沈复充满了童真童趣;从 历年考试真题汇总 5/13“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可以看出儿时的沈复具有惩罚强暴、有同情弱小的朴素感情。
据此概括作答10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明察秋毫:本义为视力好到能查辨秋天鸟兽的细毛明:视觉敏锐秋毫:鸟兽秋天新长出的细毛后多形容人精明,目光敏锐,能洞察一切点睛】参考译文:我回忆自己年幼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直视太阳,也能注意到最细微的事物当我)见到微小的事物,必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庞然大物,推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大吃一惊我定了定神,捉住了这只蛤蟆,鞭打蛤蟆,(把它)驱赶别的院子去了二、现代文(28 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竹节人(节选)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 p zhn。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历年考试真题汇总 6/13我也凑过来,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11.看拼音写汉字p zhn()12.根据选文概括主要情节我和同桌摆开场子斗竹节人,吸引一众同学观战上课了(2)_下课后(3)_13.第段画线句中两处加点词分别运用了_和_的人物描写,其表达作用是_1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第段连用五个短句和感叹号,营造出竹节人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
B.第段通过对观战同学的侧面描写,烘托出大家对斗竹节人的入迷C.第段中我和同桌因自己的竹节人竟也受到老师的青睐而心满意足D.选文最后我和同桌捡回了被老师没收的竹节人,沮丧和怨恨化为乌有答案】11.破绽12.下课时.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与同桌搏将,被老师发现并没收了竹节人.无奈的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随后发现老师在专心的玩耍着刚才收去的竹节人,我和同桌怨气消失13.神态.动作.生动形象表达了我玩耍竹节人的渴望,内心沮丧14.D【解析】【1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历年考试真题汇总 7/13破绽(p zhn):衣物上的裂口,比喻讲话或做事时暴露出来的漏洞12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和概括第一空:根据文章第段“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可知,下课时,“我”和同桌摆开场子斗竹节人,吸引一众同学观战,故此空填写“下课时”第二空:根据文章第段“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和文章第段“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
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可知,上课时,“我”与同桌依旧兴奋盎然的搏将,被老师发现了,没收了“我们”的竹节人,故此空填写“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与同桌搏将,被老师发现并没收了竹节人”第三空:根据文章第段“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文章第段“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和文章第段“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可知,下课后,“我”和同桌眼巴巴看别的同学玩耍,无奈的去转悠,发现老师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令“我们”内心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故此空填写“无奈的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随后发现老师在专心的玩耍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我和同桌怨气消失”13 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赏析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盼望,描绘了“我”和同桌无奈的看着其他同学玩耍的神态,故为神态描写转悠”描写了“我”和同桌因没有竹节人可玩耍而无奈的到处走的动作,运用了动作描写。
根据文章第段“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可知,“我”和同桌的竹节人被老师没收了通过神态、动作描写,展现出了想要玩耍竹节人的渴望和因竹节人被老师没收的沮丧14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D.根据文章第段“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