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种培菌方法.doc
8页B系列运营培菌方案本次在培养过程中,直接用所解决废水培菌,因此是培养和驯化同步进行一、接种前的准备工作:(1) 需要拟定构筑物及设备与否可以正常使用(2) 拟定污水中营养物质的比例与否满足培菌规定:BOD5 :N:P=100:5:1(3) 碳源以BOD5表达,N以NH3-N表达,P以PO43-表达测定水样的pH,对好氧微生物来说,pH值6.5-8.5之间较为合适4) 拟定COD和BOD可以测定(5) 拟定污泥与否能回流(不回流也可以),若能回流拟定回流的途径,一方面回流到接触氧化池,另一方面回流到水解酸化池6) 挂上填料样品以便于观测生物膜的生长状况(7) 如果泡沫增多,加入消泡剂二、接种污泥的来源 污泥接种可以大大缩短污泥培养驯化的时间 本次培菌采用A系列的活性污泥作为接种污泥选择活性良好的接种污泥是挂膜的第一步三、污泥的培养:污泥的培养有持续培养法和间歇培养法1)直接挂膜法(属于持续培养法):这种措施是在适合的水温、溶解氧、pH、BOD5及营养元素等条件下,持续进水正常运营解决系统,使污水中的土著微生物能在填料上附着生长此种措施类似于活性污泥培养,培养过程实质上是使污水中的微生物能大量繁殖并且附着生长在载体上。
这种挂膜措施可以参照活性污泥培养的环节对于生活污水,或混有大量生活污水的工业废水可以采用直接挂膜法,一般通过7~10d就可以完毕挂膜①接种培养曝气池注满污水,然后大量投入接种污泥,再根据投入接种污泥的量,按正常运营负荷或略低进行持续培养接种污泥一般为都市污水解决厂的干污泥,也可以用化粪池底泥或河道底泥这种措施污泥培养时间较短,但受接种污泥来源的限制,一般只适合小型污泥解决厂,或污水厂扩建时采用对于大型污水解决厂,在冬季由于微生物代谢速率减少,不受污泥培养时间限制时,可选择污水解决厂的小型解决构筑物(如:曝气沉砂池,污泥浓缩池)进行接种培养,然后将培养好的活性污泥转移至曝气池中②自然培养是指不投入接种污泥,运用污水既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渐繁殖的过程这种措施,适合于污水浓度较高、有机物浓度较高、气候比较温和的条件下采用必要时,可在培养初期投入少量的河道或化粪池底泥自然培养又可以有如下几种具体措施A.持续培养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停止进水,闷曝1d,然后持续进水持续曝气(出水肯定不达标,会影响我们的出水水质),当曝气池中形成污泥絮体,二沉池中有污泥沉淀时,可以开始回流污泥,逐渐培养直至MLSS达到设计值。
持续培养时,由于初期形成的污泥量少,污泥代谢性能不强,应当控制污泥负荷低于设计值,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负荷培养过程污泥回流比,初期也较低(一般为25%左右),随着MLSS浓度提高,逐渐增长污泥的比,直至设计值B. 间歇培养(结合我们的实际状况,因有A系列在运营,因此可以采用接种间歇培养)采用此种而不采用持续是由于考虑到出水达标不达标的问题将曝气池注满水,然后停止进水,开始曝气(考虑一下污泥进入的量和时间,在进水之前)只曝气不进水的过程,称之为“闷曝”闷曝2~3天后,停止曝气,静沉1h,然后排除部分污水并进入部分新鲜污水,这部分污水约占池容的1/5左右后来循环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进水量比上次有所增长,每次闷曝时间应比上次缩短,即进水次数增长在污水的温度为15~20℃时,采用这种措施,通过15d左右即可使曝气池中的MLSS超过1000mg/L此时,可停止闷曝,持续进水持续曝气,使进水量逐渐增大,并开始污泥回流,这种挂膜法由于营养物供应良好,只要控制挂膜液的流速,保证微生物的吸附待挂膜后再逐渐提高水力负荷至满负荷最初的回流比不要太大,可取25%,随着MLSS的升高,逐渐将回流比增至设计值。
挂膜驯化后,系统即可进入试运转,测定生物膜反映设备的最佳工作运营条件,并在不佳条件转入正常运营四、培菌过程的具体操作(1) 因A系列在运营中,因此直接将调节池内的污水注入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水满后流入接触氧化池2) 注入水占池容的三分之一时,开始持续曝气,将反映池灌满水,然后投入污水解决厂的正常污泥3) 当接触接触氧化池液位达到设计液位时,停止调节池向B系列的进水,闷曝1~2d(或3天)只曝气不进水的过程,称之为“闷曝”闷曝2~3天后,停止曝气,根据固液分离状况决定静沉时间,一般静沉1~2h,然后排除部分污水并进入部分新鲜污水,这部分污水约占池容的1/5左右后来循环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进水量比上次有所增长,每次闷曝时间应比上次缩短,即进水次数增长参照:出水与间歇时间比为12:3)当填料表面生长了薄薄一层黄褐色生物膜,可改为持续进水持续曝气,使水量逐渐增大,并开始污泥回流,进行动态培养在曝气过程中要控制池中溶解氧含量在2~4mg/L(一般控制在设计正常值的1/2左右即可)之间,并需测试污泥沉降比,若发现该值逐渐减少,阐明这些污泥已粘附在填料上4) 如果可以回流污泥,将污泥回流至接触氧化池,继续闷曝2~3d(可以根据实际状况拟定)。
闷曝一种星期后,启动B系列进水阀门,污水进入B系列后续解决单元,水量逐渐增大待挂膜后再逐渐提高水力负荷至满负荷被解决污水的加入量可用生化池设计负荷的20-30%,检测COD的变化,计算一下COD的降解能力COD降解能力上去了,再继续增长,每次以增长设计负荷的10-20%为宜,每次增长负荷后,须等生物适应巩固后再继续增长,直至满负荷为止5) 依上述流程持续运营,观测填料上污泥的生长状况若微生物增殖正常,可加大水量6) 当填料上的生物膜达到1~2mm厚时,且沉淀池的出水较清澈,氧化池进出水清除率>60%时,可觉得生物膜的培养基本结束此时可关闭沉淀池中的污泥回流泵,不再将污泥回流至接触氧化池当水质恶化时,可适时启动污泥回流泵,以增强解决效果7) 随着时间的延长,生物膜开始新陈代谢,老膜开始剥落,出水中浮现悬浮物,标志着挂膜阶段结束,可进入正常运转五、 系统监测 (1)通过镜检,观测原生动物数量、种类和活跃状况判断微生物挂膜及解决效果在挂膜过程中,应常常采样进行显微镜检查,观测生物相的变化生物膜上的可从侧面反映生物膜的培养状况生物膜以放线菌的菌丝体及活性泥团为底膜,并夹有多量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时,提示生物膜已进入正常微生物环境的代谢状态,生物膜挂膜过程基本完毕。
生物膜上的原生动物可以参照活性污泥培养成熟时的原生动物镜检只能作为评价生物膜挂膜完毕与否的辅助材料,生物膜培养成熟与否应结合对污染物项目的清除效果来综合评估挂膜与否完毕可通过监测反映器对废水中COD、氨氮等清除与否达到设计规定且稳定若挂膜达到设计规定并稳定,可觉得挂膜完毕可供参照的生物变化过程)约15天之后,填料上有某些变形虫、漫游虫(用生物显微镜观测),手摸填料有粘性、滑腻感,在20天后来浮现鞭毛虫、钟虫、草履虫游离菌等原生动物在通过20天的培养浮现轮虫、线虫等后生动物,标志生物膜已经长成2)检测污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一般不低于2mg/L (3) 观测污水的顔色变化 (4)常用水质及测定措施,见下表:监测项目测定措施重要分析仪表、仪器COD重铬酸钾法COD测定仪SS重量法分光光度计色度铂钴原则比色法分光光度计PH检测及比色法PH计及试纸前两次的监测项目是这几项,第三次加上BOD5 、TP六、挂膜与驯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了保证生物膜挂膜与驯化能顺利进行,在挂膜驯化中应注意如下事项:(1) 挂膜过程中需要控制的环境条件:在生物膜的挂膜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合适的营养比例,特别是碳、氮、磷的比例,一般可以按照BOD5:N:P=100:5:1来设立;在挂膜期间,应当避免大量有毒物质进入挂膜或驯化系统。
除了合适的营养物质之外,还应当保证挂膜与驯化系统中有合适微生物生长的pH值、温度等一般春秋季节污水温度15~20℃之间,适合进行好氧活性污泥的培养,可合适投入接种污泥,并控制较低的运营负荷一般冬季培养污泥时,培养时间会增长30~50%2) 在挂膜初期应注意控制系统的溶解氧一般来说溶解氧应当比正常运营是稍少,对于有曝气系统的生物膜系统,可以减少曝气量来达到目的控制溶解氧的目的是减少挂膜初期曝气作用导致生物膜冲刷流失污泥培养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产生的污泥絮凝性能不太好,好处在离散状态,价值污泥浓度较低,微生物易处在内源呼吸状态,因此曝气量一定不能太大,一般控制在设计正常值的1/2左右即可,否则,絮状污泥不易形成3) 挂膜初期进水流量不不小于设计流量,一般状况下,可以按照设计流量的20~30%启动运转当挂膜观测到有微生物附着生长在填料上时,填料层表面应逐渐被膜状污泥(生物膜)所覆盖,可以合适提高进水流量,一般提高到60~80%比较合适当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规定并稳定,可以再合适提高污水流量直至设计流量在生物膜培养的初始阶段,负荷应由小至大,待运营稳定后逐渐增大污水水量,提高污泥有机负荷直至满负荷运转。
4) 生物膜过厚会导致生物膜中厌氧细菌的大量繁殖,严格控制生物膜的厚度,保持好氧层厚度2mm左右,应不使厌氧层的过度增长,保证生物膜的脱落均衡进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镜检发现生物膜生物相发生异常、生物膜过厚时,应通过调节水力负荷,调节回流水量等措施,促使生物膜脱落以达到合适厚度5) 曝气池水面的漂浮物要定期捞除 定期观测设备运营和解决出水,发现异常状况应即时解决6) 沉淀池大块污泥上浮:沉淀池浮现大块污泥上浮,上浮污泥带有淡铁锈色、不臭、并附有小气泡,为污泥反硝化所至解决措施:加大回流比、缩短泥龄、增长污泥负荷、多排泥7) 试运营中,应严格监测生物接触氧化池内DO、温度、PH值变化、微生物生长状态及种类;(8) 生物接触氧化在运营过程中应注旨在低、中、高负荷时,DO控制不当均有也许发生生物膜的过度生长与脱落,故应控制污泥负荷在0.2~0.3kgBOD5/kgMLSS之间;(9) 运营前对所有设施、管道及水下设备进行检查,彻底清理所有杂物,以避免通水后管道、设备堵塞和维修水下设备影响调试的顺利进行10) 培菌初期,曝气池会浮现大量的白色泡沫,严重时会堆积整个生化池走道板,这一问题是培菌初期的正常现象,只要控制好溶解氧和采用合适的消泡措施就可以解决。
11) 运营后期发现二沉池出水带有絮状生物膜、并且从沉淀池底部污泥斗易翻团状污泥,故应尽快排出沉淀池底部污泥斗污泥,减少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12) 污水解决系统调试过程中也许浮现的异常状况及排除方案序号也许浮现的异常状况引起异常现象也许的因素解决方案1水泵抽不上水或出水量很少1、 水泵电机接线有误ﻫ2、水泵被异物缠绕3、水泵电机损坏1、 更换电机三相接线ﻫ2、 清除水泵泵腔内的异物ﻫ3、 更换水泵2出水色度不达标1、 原水色度超标ﻫ2、 加药量局限性ﻫ3、 药剂效果不抱负1、 控制原水色度在设计值范畴之内ﻫ2、 合适加大药剂投加量ﻫ3、 选择效果更好的药剂3出水COD不达标1、 微生物营养不2、 曝气量局限性3、PH值及水温不正常1、 向池中按比例投加N、P等营养物质2、 增长曝气量ﻫ3、调节PH及水温4池中有成团气泡上升曝气管道堵塞应立即清洗或更换5液面翻腾不均匀曝气有死角检查池底四角有无积泥,应即时清淤6浮现大量白色泡沫1、水中具有大量洗涤剂等发泡物质 ﻫ2、进水水质有变化1、 应在调节池内投加消泡剂,以清除表面活性剂的影响或定期用水枪对池内泡沫进行喷洒 ﻫ2、 测量进水水质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