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语句法结构分析.ppt
86页第五章 句法结构分析,什么是句法结构 句法结构指的是词与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一个具体的句法结构通常称为一个结构体结构体: 解决问题 结构成分:解决+问题 结构关系:动宾关系 语义关系:施受关系,,一、层次分析法 (一)句法结构的层次性层次就是指一些句法单位在组合时所反映出来的不同的先后顺序;小明 很 高兴层次性是句法结构的本质属性二)关于层次分析法 1.层次分析法即直接成分分析法(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简称为IC,是美国描写语法学派用来分析句法结构的基本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揭示句法内部各要素组合时的先后次序具体说层次分析法就是逐层顺次找出某一语言片段的直接组成成分的一种方法对一个语言片段分析,要根据其内部构造层次从大到小逐层地进行切分,一直分析到一个个的单词为止例如对语言格式A,可作如下分析:A A 1 A2 A11 A12 A21 A22A121 A122 A221 A222A2221 A2222 在这个语段里就把A1和A2看成是A直接成分,把A11和A12是A1的的直接成分,把A121和A122看成A12的直接成分,余照此类推。
在作层次分析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逐层分析,不能随意跳过某个层次 第二,切分的终点是分析出每个实词,但是不需要切分到语素 第三,由于层次分析法操作时基本上采用二分法,为了不使切分有所遗漏,最好采取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逐块切分每一次切分以后,还要标上该短语的结构关系2.层次分析法的图解 ①切分法 ②组合法 ③树形图 优秀学生干部能很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他买书 SNP VP Vt NP 他 买 书,,,,,,,,,(三)层次切分依据的原则 1.结构原则 切分出来的两个部分必须是合法的句法结构体 李艳精致的手提包 一辆新车 A B C,,,,,,,,,,,,,,,,,,,,,,,,,,,,,,,,,,,,,,,,,②功能原则 切分出来的这两个部分,可以根据汉语句法的组合规律再重新结合起来他们非常重视文明礼貌 A B 刚买的书包 A B,,,,,,,,,,,,,,,,,,,,,,,,,,两个直接成分能否组合,有时还会跟二者之间的选择性(即搭配习惯)有关。
那位人民代表的衣服 那件人民代表的衣服,,③意义原则 被切分后的直接成分不但各自成结构体,也能互相组合,而且组合后产生的意义要跟原语段意义相一致,即不歪曲或改变该语段的原有意义 年轻的军官的子女(都上了大学) A B大红|花 大红花大|红花,,,,,,,,,,,,,,,“结构”、“功能”与“意义”三个原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不成结构体,自然不能相互组合,也就与原意不符成结构体,在别的地方也许能组合,但在该语段中却未必能组合,因为组合起来不符合原意可见一个正确的切分必须同时满足结构、功能、意义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四)对汉语一些特殊结构的处理 1.二分与多分层次分析法以二分为主,也不排斥多分,该二分还是多分取决于语段内部的组合层次例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三分: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 四分:,,,,,,,,,,,,,,,,,,,,,,,2.状动宾结构 对一般的有状语有宾语的短语切分顺序,目前倾向于“先状后宾”,但遇到状语和动词结合很紧的可以“先宾后状” 不看电视 高举红旗很有意见,,3.连动结构连动结构即一个语段里包含有多个连续发生的动作,或前边是动作后边跟着一个状态的结构①第一个动词前边有修饰语该从哪儿切分?例如: 飞快地打开门跑出去紧紧地靠着榕树头睡着了,,②三个或三个以上动作相连续的结构该如何切分?例如: “开门进去拿衣服”有作出三种不同切分的可能:开 门 进 去 拿 衣 服 A B C,,,,,,,,,,,,,,,,,,,,,,,4.兼语结构 兼语结构,有的语法书叫“递系式”。
即前一个动词的宾语又是后一个动词的主语对这种兼语结构存在两种切分方法例如:“叫小王吃” 叫 小王 吃 A B,,,,,,,,,,,,,,5.双宾语结构双宾语就是一个动词后边带上一个间接宾语(往往为与事)和一个直接宾语(往往为受事)用层次分析法对它进行切分,也存在这种可能:给 他 书 A B,,,,,,,,,,,,,,6.非连续结构一个语段中的两个直接成分之间,插入另一个不跟这两个直接成分中的任何一个成分发生直接关系的成分,从而使这两个直接成分隔离开来,这种结构就称为“非连续结构”插入去的那个成分就叫隔开成分例如: A组: a.他这条裤子我看太宽了b.这种药据说有副作用 c.这事儿估计难于解决,,B组:a.扶起老太太来 b.说不出一句话来 c.买回一个球来 对A组句子可以这么处理:把加插在两个直接成分之间的隔开成分移开,按正常手续切分他这条裤子我看太宽了,,,,,,,,对B组句子可以有两种处理办法:扶起来老太太 扶起老太太来,,,,,,,,,,,,,,,,,,,,,,,,,,,,,,,,(五)层次分析法与中心词分析法 1.中心词分析法 中心词分析法,又叫传统分析法或六大成分分析法。
它的主要特点: ①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②设立句子的六大成份,并且分为三个层面:主语、谓语是主要成份;宾语、补语是次要成份;定语、状语是附加成份③每个实词都跟句子成份一一对上号,只承认联合词组和主谓词组可以直接充当句子成份 ④分析时,先一举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我的好朋友早已斟满了一杯香香的葡萄酒 定 定 主 状 谓补 定 定 宾,,朋友 斟 葡萄酒我的 好 早已 满了 一杯 香香的 中心词分析法的优点: ①简明、易于操作 ②有利于归纳句型 ③有利于识别病句我国首次升空的“神州-3”经过264个小时在太空运行之后按照原先预定的时间安全、准确地返回原先计算好的我国西北某地区的地面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中心词分析法的局限性: ①缺乏“层次”观念,不能鲜明地反映句法构造内部的组合层次 ②缺乏“关系”观念,不讲究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致使多个定语、多个状语甚至多个宾语或补语在一个层面上出现 ③一般每一个成分只是一个单词。
那么词组(联合词组和主谓词组除外)在句中的地位就没有了这不符合语言的客观实际 ④由于强调寻找中心词,把修饰成份看做附加的、不重要的,致使在语义理解时出现偏误走进了教室 熬红了眼睛 吃坏了肚子 他不是坏人 中国队把日本队打败了 他死了一条小狗,,2.层次分析法优缺点 层次分析法优点: ①能鲜明地揭示、反映一个语段内部的组合层次 ②有一贯性一个语段切分出其直接成分,一般二分 ③层次分析法能更细致地描写语法规则,更多更好地说明汉语的语法事实层次分析法的局限性: ①在某些语法事实面前它无能为力 他在教室坐/他在教室喊 鸡吃不了/鲁迅的书/大熊猫的杯子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②从大到小层层往下切分,只有分析,没有综合,不易于归纳句型 ③没有综合,句型不清,对长句子较难于检查出毛病,有时难免顾此失彼二、变换分析法 (一)什么是“变换”“变换”译自美国描写语言学中的transformation指不同句式的变换 所谓句式的变换,指的是同义变换 所谓同义,并不是说句义完全相等,只是相同或相当而已 例如:我吃完了菜 我把菜吃完,,,,一般说来,形成不同格式的同义句由下列几个因素造成: ①两种句式的主要的成分词相同; ②成分词的排列次序有所不同; ③必要时,非成分词可以有所增减; ④两种不同句式表达出来的句义相同或相当,但句义重点或强调点、说明点有所不同。
二)变换分析的产生 层次分析法不能解释句法结构内部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要揭示这种隐含在句子中的语义结构关系,必须寻求新的分析手段,变换分析法正是适应这种研究的需要而产生的 例如: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词类序列为1(句式1 )1.名(施事)+在+名(处所)+发现+名(受事) 此句式可以有A、B两种类型的句子:,,A.我在飞机上发现了敌人的坦克我在屋顶上发现了草丛里的小偷他在天文台发现了这个小行星B.他在抽屉里发现了蟑螂他在马桶里发现了钥匙他在词典里发现了邮票A可以变换为词类序列2(句式2) 2.名(施事) +发现+名(受事)+时,名(施事) +是+在+名(处所) 如: 我在飞机上发现了敌人的坦克 我发现了敌人的坦克时我是在飞机上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草丛里的小偷 我发现草丛里的小偷时我是在屋顶上 他在天文台发现了这颗小行星 他发现这颗小行星时他是在天文台B可以变换为词类序列3(句式3) 3.名(施事) +发现+的+名(受事) +是+在+名(处所) 如: 他在抽屉里发现了蟑螂 他发现的蟑螂是在抽屉里 他在马桶里发现了钥匙 他发现的钥匙是在马桶里 他在词典里发现了邮票 他发现的邮票是在词典里。
A式只能变换为句式2 B式只能变换为句式3通过这样分析,验证了“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确实是个歧义句,而句式1确实是个歧义句式这种分析方法就是变换分析法三)变换分析遵循的原则 1.同一性原则同一性原则,是指具有变换关系的两个句式中相对应的实词或实词性成分,以及这些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必须保持一致 一则是说相对应的成分必须保持一致; 二则是指具有变换关系的两个句式中,相对应的成分之间要保持一致的语义关系抄错了题→题抄错了?错车了→车错了?他补了一条毛巾→补了他一条毛巾他在床上躺着→他躺在床上?水在沟里流着→水流在沟里 在纸上写字→字写在纸上?在盆里捞汤丸→汤丸捞在盆里,,2.平行性原则根据某一变换式把许多符合该变换式的实例分行排列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整齐的矩阵 变换式1: N1+V+C+N2→N1+把+N2+V+C A.我写好了报告→A′我把报告写好了 B.他戴好了帽子→B′他把帽子戴好了 C.他穿破了袜子→C′他把袜子穿破了 D.小王打碎了玻璃→D′小王把玻璃打碎了 E.老李喝完了酒→E′老李把酒喝完了 F.他收拾完了行李→F′他把行李收拾完了,,变换式2: NP+Vf着+N→N+Vf+在+NP A.椅子里坐着客人→A′客人坐在椅子里 B.床上躺着病人→B′病人躺在床上 C.门口蹲着小狗→C′小狗蹲在门口 D.头上戴着鸭嘴帽→D′鸭嘴帽戴在头上 E.门边贴着对联→E′对联贴在门边 F.墙上挂着字画→F′字画挂在墙上,,变换式矩阵里的句子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语义上,都表现出了一系列的平行现象: 1.变换以前与变换以后,竖行的句子在形式上和高层次语义关系上一致; 2.每一横行左右两边的句子在低层次的语义关系上一致; 3.所有横行左右两边的句子,高层次的语义关系相同或者差别一致。
所谓高层次上的关系指的是与整个句子的语法意义直接相关联的,因此是比较重要的语义关系,所谓低层次的关系是指与整个句子的语法意义不直接关联,因此是低层次的语义关系朱德熙),,变换式的平行性原则是检验变换实例是否可靠的一个鉴别标准思考下列两个变式: 变换式3: N+在+NP+V着→N+V+在+NP ①衣服在阳台上晾着→衣服晾在阳台上 ②毛巾在绳子上搭着→毛巾搭在绳子上 ③他在沙发上坐着→他坐在沙发上 ④老张在床上躺着→老张躺在沙发上 ⑤宋华在桌上趴着→宋华趴在桌上 ⑥?小李在马背上跳着→小李跳在马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