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数学教学教案.doc
74页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学教案目 录一、观察物体(三)观察物体二、因数与倍数1.因数和倍数2.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三、长方体与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整理和复习探索图形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2.真分数和假分数3.分数的基本性质4.约分5.通分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整理和复习五、图形的运动(三)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打七、折线统计图八、数学广角——找次品九、总复习1.数与代数2.空间与图形3.观察物体与统计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情感态度: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课时划分:2课时观察物体……………………1课时练习二………………………1课时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从某个角度观察多个物体教学内容:教材P2例1及练习一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老师给你们4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下图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观察物体(三)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学生探究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师: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立体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2.探究结果汇报1)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剩下的1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①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②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师: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观察时,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学生思考,动手实验学生接着展示: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3.学生探究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既可避免重复也可避免遗漏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4.汇报探究结果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①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后面,如下图②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前面,如下图③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④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⑤可以把1个摆在后面,1个摆在前面,如下图教师分别对各个小组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三、课堂小结,梳理提升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立体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是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三)1.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2.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作业: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题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教学内容:教材P~例1、例2及练习一第、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个,有的说3个……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投影出示例22.分小组探究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3.探究结果汇报我们拼搭的图形为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个小正方体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
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3.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三、巩固练习1.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2.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3.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4.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5.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四、课堂小结,梳理提升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在按照物体的三视图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板书设计: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百几排;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作业:教辅相关练习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因数与倍数(1)教学内容:教材P5~6例1、例2及练习二第1、2(1)、6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学会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过程与方法:借助直观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后列出乘法算式,最后结合乘法算式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教材第5页例1。
12÷2=6 9÷5=1.8 30÷6=5 2÷3=0.626÷8=3.5 19÷7≈2.71 20÷10=2 21÷21=1 63÷9=7(1)观察引导:观察例1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是除法算式)(2)分类引导: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分类吗?学生分类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整除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12÷2=6 20÷10=2 30÷6=5 21÷21=1 63÷9=7第二类9÷5=1.8 19÷7≈2.71 2÷3=0.6 26÷8=3.252.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二、探索新知:1.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教学例1)(1)教师引导教师指出: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