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军邮明信片绘枣庄风景 见证日军侵华史(图).doc
2页日本军邮明信片绘枣庄风景 见证日军侵华史(图)A-A+2014 年 5 月 23 日 14:12 齐鲁晚报 2 条评论明信片上的“峄县西门外”影像原标题:日本军邮明信片绘山东风景原标题:日本军邮明信片绘山东风景 见证日军侵华史见证日军侵华史( (图图) )军用明信片是根据军事、战事用邮需要而发行,据史料记载,最早的军用明信片是北德意志联邦于 1870 年发行的,它专供普法战争中的德军使用军用明信片问世,比奥地利的“世界第一片”只晚 1 年,在明信片的“辈分”中,应排“老二”从此以后到 20 世纪初期,发行军用明信片的只是欧洲几个军事强国和亚洲的日本,发行目的是供作战官兵通信使用近日,枣庄集邮爱好者杨金海在天津邮品拍卖会上购得一枚印有“峄县西门外”的日本军邮明信片这枚印有峄县西门外风景的明信片由日军侵略峄县时由随军画家小椋繁治绘制,在日本印刷,规格为 140 毫米×94 毫米,图案画面规格为 95 毫米×88 毫米,由日本陆军恤兵部发行经过半个多世纪,如今这枚记载着特殊历史的藏品又从天津一名藏家的手中回流到枣庄,它记载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成为日军侵略枣庄罪行的佐证明信片上的“峄县西门外”影像就是今天的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原峄县城池的西门外。
这枚明信片上的图像,全方位展现了峄县西门外当时的风土人情,忠实地记录了峄县西门城楼外优美的自然风光在高大壮观的峄县西门城楼外,不但有树影婆娑的杨柳树,还有汩汩流淌的承河水,河边浣洗衣服的妇女,挑着新鲜蔬菜进城的农夫,来来往往进出城门的人流,城外南侧放牧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时的城墙内外壁为长条块石砌垒,中间填以夯土毛石城门上方的城墙上有城楼,为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形如宝塔,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中间设悬空板,周边设护心栏,高大森严,气势恢宏城楼高出城墙丈余,是县城的城头堡,也是护城军官的指挥所和瞭望台城墙中间是平坦的通道,内外两侧建有规则整齐的凹凸型垛口,既是守城士兵的掩体,又是装饰城墙的风景在画面的右上方题有一首小诗:“峄县城头秋色艳,悠悠万里运河边炮声一发飞鸿断,战罢仰来明镜天落款作者为槌本业,可能是一名日军记者或秘书,诗中描绘的是当年峄县城外美丽的秋色,战争打响后,通信被迫中断,战争结束,仰望明镜的天空,表达出一个日军战士在峄县的心境明信片的正面印有“军事邮便”字样,还加盖了矩形的“军事邮便”戳和“检阅济”印章,印章中责任者栏目中同时又加盖了名为“宿原”的椭圆形名章可见当时这枚小小的军邮明信片是经过多次审查、阅检盖章才发出的。
明信片正面内容翻译为,发件人:群马县邑乐郡小泉街道国民学校初等科(相当于高中)第五学年,御次同各位同学写;收件人:北支派遣(侵华日军)第 4226 部队细谷敏雄收;信件正文内容:学校全体同学精神饱满,努力学习,小川晏弘君和其他同学都在给前线的学友写信大家遵照松北先生的教导,通过努力刻苦学习都通过了结业考试,升入第六学年学习一部分同学去上级生学校继续努力学习,争取更多地、更好地受教育从信件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御次和各位同学一起与他们的学长之间的通信明信片由于通信内容公开,保密性差,许多国家不发行军用明信片上个世纪,军用明信片在战争中或是非常时期在欧洲和日本一些少数国家发行过,它的发行范围、发行方式、发行数量均有特殊性,因而给集邮者带来收藏契机,这枚在战火硝烟中实寄的军邮明信片更为难得据考证,这是目前国内外所见,涉及到山东省枣庄市有关内容最早的一枚明信片文/片 李海流 徐向东【更多热点请上新浪新闻 APP 订阅山东新闻 齐鲁事尽在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