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皮农田水利建设规划.doc
75页南皮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1.基本情况1.1自然条件南皮县位于沧州市区南约40km,地理位置北纬37°50′-38°11′,东经116°32′-117°02′之间,县域面积790km2南皮县属黄河、海河冲击平原,地势低平,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高程6.0-13.0m,地面坡度1/6000-1/20000南皮县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2.3℃,多年平均降水量567.4mm,全年蒸发量2172mm南皮县属第四纪堆积物海陆交错互相沉积地层,沉积厚度450m左右,地质结构十分复杂地下水资源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地层中地下水可分为四个开采段,目前我县主要开发利用第Ⅳ开采段的地下水,该开采段底板埋深350-460m,砂层比较发育,厚度14-25m,出水量一般在4-5m3/h•m,矿化度0.8-1.1g/L 1.2社会经济状况南皮县辖3乡6镇312个自然村,2007年总人口36.0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1.51万人全县国民生产总值365649万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53681万元,林业生产总值237万元,畜牧业生产总值12909万元,渔业生产总值220万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145元1.3农业生产状况南皮县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等,2007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89.42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7.21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30.4%,播种单产268.4公斤/亩,总产量73030吨;玉米播种面积26.814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30.0%,播种单产325.9公斤/亩,总产量87396吨;棉花播种面积19.17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1.4%,播种单产(皮棉)48.9公斤/亩,总产量9367吨。
受土壤条件、灌溉条件、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因素影响,我县农作物产量相对较低,如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产潜力较大我县畜牧业发展规模较大,2007年末牛、马等大牲畜存栏3.07万头,猪、羊存栏8.55万头,鸡、鸭存栏74.5万只,畜牧业实现总产值12909万元林业、渔业规模较小,林业年产值237万元,渔业年产值220万元1.4自然灾害情况南皮县十年九旱,自然灾害频发,有些年份春旱接着秋涝,灾害损失严重近年来,我县加大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田水利设施逐步完善,大大降低了旱涝灾害造成的损失2.农田水利现状2.1工程现状2.1.1水源工程(1)引水闸截至2008年底,全县共有干渠引水闸12座,引水流量为191.1m3/s2)机井截至2008年底,全县共有深机井698眼,装机17450kw;浅机井7679眼,装机30716kw3)坑塘截至2008年底,全县共有坑塘312个,有效库容208.1万m32.1.2灌溉工程(1)灌溉渠道截至2008年底,全县共有引水灌溉干渠23条,引水流量7.5-40m3/s,配套节制闸30座;支渠191条,引水流量0.2-3m3/s,配套节制闸4座2)管道输水截至2008年底,全县共有地下输水管道1170.7km,控制灌溉面积19.46万亩。
2.1.3排水工程南皮县灌溉渠道同时具有排水功能2.2运行管理现状南皮县现有水闸工程大多修建于七、八十年代,多年来为全县引蓄水、排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经过多年的运行,部分水闸工程损坏严重,带病运行,影响了引蓄水、排沥作用的正常发挥全县干沟水闸工程由县水务局统一管理南皮县机井工程大多建于八十年代前后,近年来,陆续建设了少量机井工程由于本区域地表水资源缺乏,农业抗旱灌溉、工业用水、城乡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地下水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破坏了采补平衡,造成近年来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机井出水量减少,部分机井甚至干枯报废全县大部分深机井工程由村委会统一管理,小部分由村民承包经营;浅机井工程大多由村民联户建设管理少数深机井工程安装了水表,按实际用水量收取水费,大多数机井工程根据用电量收费近年来,南皮县对部分深机井配套建设了地下输水管道工程,减少了灌溉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减少了亩次灌溉用水量,同时提高了灌水质量地下管道工程大部分由村委会统一管理2.3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特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现有水利工程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规模偏小,投入不足,配套不完善,年久失修,病险严重等问题,导致水资源利用不足,灌溉保证率低,不能有效解除旱涝灾害特别是旱灾的威胁,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河道、干沟(渠)及配套工程不能充分发挥效益近年来,由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我县多条干沟(渠)淤积严重根据2008年9月水利工程普查结果,全县多条沟(渠)淤积深度在0.5-2.5米之间,造成引水不畅、蓄水量降低多数干沟(渠)配套水闸工程老化失修,不能正常运行,影响了我县的引蓄水工作 二是地形差异造成用水死角刘八里乡一号干沟以西地区和冯家口镇,由于地势较高,从漳卫新河、宣惠河引水时,无法引蓄到这两个地区近年来,由于南运河无水可引,这两个地区又无其它水源,成为地上水的用水死角三是支斗沟及配套工程滞后各乡镇原来开挖的支、斗沟工程,由于缺乏管理,现已淤积严重,有的已被填平,农田排灌能力大大减弱,一旦遭受暴雨势必造成农田沥涝灾害在全县现有的支、斗沟上仅有3座水闸,且由于年久失修、疏于管理,已起不了蓄水作用由于支、斗沟上水利工程不配套,造成干沟有水支沟满,干沟无水支沟干的现象,无法形成梯级蓄水在支、斗沟上修建的涵洞多已淤积堵塞,引排水不畅四是扬水站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各乡镇修建的扬水站工程,由于缺乏维修和管理资金,多数已不能正常运行,甚至废弃,不能正常发挥效益。
五是坑塘建设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利用坑塘蓄水是农田水利建设中引蓄水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些村庄有坑塘,但多数是村民为了搞水产养殖而开挖的坑塘,与引水干支沟并不相通,只能靠蓄滞雨水,水源没有保证,形不成蓄水网络六是节水灌溉工程普及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全县79.69万亩耕地中实现节水灌溉面积19.46万亩,节水率为24.4%大部分耕地没有采取节水措施,水资源浪费严重,节水潜力巨大2.4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1)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粮食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头等大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兴修水利,农田水利设施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缓解了农业灌溉用水的不足,为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县农村水利设施仍比较脆弱,农田水利化程度相对较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目前,全县灌溉工程标准低,工程实际供水能力下降,工程性缺水问题比较突出再者,随着人口增加,粮食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必须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2)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增加农民收入,就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特别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产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收。
研究表明,农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不适应市场日益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要求,是农民增收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只有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产品结构调整才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只有不断改善技术装备,提高农业科技的应用和转化能力,才能使农民进一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多形式、多层次转移,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需要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农产品结构调整,而很多地方因为水利设施不到位无法进行农产品结构调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要及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必须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合理发展“绿色经济”、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保护绿色生态环境促进我县农田水利事业快速健康发展3.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3.1水土资源总量3.1.1水资源(1)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根据1994年《南皮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结合其他有关资料,南皮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33.1万m3,水资源可利用量为5328.5万m3(包括深层地下水限采量860万m3);平水年(P=50%)水资源总量为6483.5万m3,水资源可利用量为4908.1万m3(包括深层地下水限采量860万m3);偏枯年(P=75%)水资源总量为5054.2万m3,水资源可利用量为4783.2万m3(包括深层地下水限采量860万m3),详见表3-1。
2)现状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基准年水利工程设施的供水能力,包括水利工程的分布状况、设计供水量和供水现状见表3-2表 3-1 全县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汇总表 单位:万m³分区水平年来水保证率(%)当地水资源量水资源可利用量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客水其他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全县多年平均6029.93936.6633.49333.11391.93936.65328.5平水年50%3199.83936.6652.96483.5971.53936.64908.1偏枯年75%2452.83936.61335.25054.2846.63936.64783.2枯水年90%表3-2 全县现状供水能力及可供水量预测表 单位:万m³水平年现状年2010年2015年2020年保证率50%75%90%50%75%90%50%75%90%全县地表水150011609759301061851800220719871700地下水5112511251125112564856485648595759575957其他小计6612627260876042670964996488816479447657(3)可供水总量预测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规则,随着分配我县引黄水量的增加,南水北调成功引水,污水处理回用量的增加,微咸水利用量的增加,我县可供水量将有所增加,分别预测到各规划年水平年保证率50%、75%、90%时的全县可供水总量。
见表3-23.1.2 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总量 土地资源总量是指规划区的总土地面积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牧草地、园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以及城乡建设、工矿、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见表3-3 表3-3 全县土地资源可利用量与潜力预测表 单位:万亩土地类型现状年2010年2015年2020年全县耕地79.6979.7279.7979.86林地3.203.313.593.67牧草地园地3.713.733.773.85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342.362.372.4其他29.7929.6129.2128.95小计118.73118.73118.73118.73注:1、数据以经批准的县级土地利用规划和相关年鉴等为准;2、其他用地指城乡建设、工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