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全域旅游的解析.pdf

86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60806941
  • 上传时间:2018-11-1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40MB
  • / 8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陈楷健 全域旅游的时代背景 全域旅游的发展历程 全域旅游的发展架构 景点旅游向全域旅 游转变的内涵与要求 全域旅游的概念及其定义 全域旅游的支撑基础 全域旅游的核心理念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 全域旅游目的地类 型及其发展模式全域旅游的实施举措 全域旅游的时代背景 日益增长的环境压力 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雾霾、水土污染、食物中毒等问题日益 严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旅游产业被推到了前台 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 汽车和房地产等引擎产业后劲不足,工业产品出口量下滑,以 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呈现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城乡统筹的进一步加强 党的十七大指出:“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 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我 国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居民于当地就业,发 展当地经济,逐渐缓解城乡差距 国家政策的重视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促进旅游休闲产业 健康发展,国务院先后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与《国民经济休闲纲要(2013-2020)》 旅游模式的转型升级 传统的景区化模式已满足不了国民的旅游休闲要求 旅游者可选择的空间更大 传统的观光旅游急需突破 第三产业地位的提升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 总值的比例持续飙升,已超第二产业 国民休闲欲望需求增加 信息渠道的增多,私家车的普及,日常工作压力的增长导致了 国民休闲欲望增加 全域旅游的概念及其定义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 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 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 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政界定义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 全域旅游的核心内涵是在旅游资源富集地区,以旅游产业为主导或引导 ,在空间和产业层面合理高效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以旅游产业来统筹引领区 域经济发展,持续增强区域竞争能力的创新模式 ——杨振之 学界定义 全域旅游是一种发展新模式新战略、一种旅游目的地新形态新品牌、一 种新的综合改革平台和载体、一种新的复合型空间和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石培华 所谓“全域旅游”就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 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 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厉新建 全域旅游是一个全产业融合、全资源融合、全民融合的大融合产业, 做全域旅游,其实就是做一个精品的旅游目的地,做一个淡化门票的大景 区全域旅游不仅是整合性产品、创造性产品,更是时间性产品 商界定义 —— 韩吉飞 相 关 概 念 小结 • 全域旅游是什么? • 全域是新的发展理念 • 全域旅游是新的发展方式 • 全域旅游是新的发展路径 • 全域旅游是工作抓手 • 全域旅游不是什么? • 全域不是全域景区建设 • 全域旅游不是一种产品形态 • 不是所有地区都有条件在近期进行 • 全域旅游不是简单复制克隆 全域旅游的发展历程 9 2009江苏《昆山市旅游发展 总体规划修编》提出“全域旅 游,全景昆山” 2010四川大邑县发展全域旅 游高端形态,启动全域旅游休 闲度假战略规划 2011年《杭州市“十二五” 旅游休闲产业发展规划》创新 性的提出了旅游全域化战略, 浙江桐庐提出全域旅游的全新 理念;四川甘孜提出全域旅游 概念 2013宁夏回族自治区明确提 出要“发展全域旅游,创建全 域旅游示范区(省),把全区 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打造”; 桐庐成为浙江省全域旅游专项 改革试点县,诸城市列为山东 省全域旅游试点市;重庆渝中 区启动《全域旅游规划》。

      2014五莲县、临沂市、莱芜 市、滕州市、沂水县成为山东 省全域化旅游改革试点;河南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关 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 2015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 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创建工作的通知》,同时李金 早局长提出:“在2000多个 县中,每年以10%的规模来创 建今年要推进200个县实现 全域旅游,3年600个县实现 全域旅游 2016年2月5日,国家旅游局 公布,262个市县成为首批国 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 位3月4日,李金早在人民 日报发表文章,全面阐述全域 旅游价值和途径 概念提出阶段:2008-2012 地方试点探索阶段:2013-2014 国家示范进阶阶段:2015-2017 总 结 全域旅游的支撑基础 法律法规 支撑 资源支撑 公共服务 体系支撑 人才支撑 法律法规支撑 为了保障全域旅游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相关部门先后颁布了相 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 《中国旅游强县标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评定标准》 《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定标准《国家5A景区标准》 …… 资源支撑 全域旅游的地区必须具备丰富或等级较高的资源。

      只有具有一 定的等级较高的资源才能带动区域旅游形象和品牌的塑造,引领区 域旅游个性,形成品牌影响力 公共服务体系支撑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影响全域旅游质量的重要条件,创建全域 式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必须使旅游业在当地总体发展中确立发展 地位,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完善的工作机制各个部门和各个行业 在达成全域旅游的共识下,建立顺应全域旅游发展的“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新机制,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全域旅游的基本特征要求旅游目的地必须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 体系,覆盖游客行前、行中和行后全过程,对全域内的旅游要素实 现无边界整合,对交通、安全、营销及吃住行游购娱消费等各个环 节、各个要素进行全网优化,实时更新,网络动态发布 人才支撑 区域内的旅游业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的状况直接决定了全域 旅游发展的实施的效果在全域旅游发展中,需要一批素质好、富 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专业理论、实践经验,又有较高文化程度的 旅游专业人才作为其支撑 全域旅游的发展架构 全域景区化架构 全域休闲度假升级架构 旅游新型城镇化架构 美丽乡村与精准扶贫架构 旅游交通架构 景区景点 全域 旅游 全域景区化架构 全域景区的建设不等于全域内景区的简单加总,而是将景区自 身的美学、文化、观赏、休闲价值扩展到整个区域。

      全域景区化的实现模式 精品景区+精品线路 此方法适合观光型区域旅游,在区域内选择若干精品景区进 行重点打造,并将连接精品景区的精品线路进行精细化打造  大景区化 此方法适合不以观光为目的的旅游区域,将整个区域当做一 个大景区进行整体打造,打破门票经济,采用开放式经营方式,崇 尚处处是风景,全域皆可游 全域度假升级架构 全域度假是在一个区域内,以度假旅游引领观光旅游以及其他 休闲旅游,即以旅游业的高端产业引领中低端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 转型 全域度假是全域旅游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需要客观的评价区 域资源、市场和资本 旅游新型城镇化架构 旅游新型城镇化是用旅游产业,引导城镇和乡村实现就地城镇 化,在区域内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城镇与乡村,作为全域旅游新 型城镇化的突破点,按照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城乡均衡等原则, 构建“向心发展、组团布局、统筹融合”的城镇发展体系 美丽乡村与旅游精准扶贫 以全域旅游的视角建设美丽乡村,按照“提质、扩面、连片”,通 过加深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改善村容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 闲农业、发展观光园、采摘园、家庭农场、现代农庄等新兴业态,促进 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实现旅游扶贫。

      旅游交通架构 打通交通瓶颈,形成旅游环线,另外交通应配备智能监控系统、 智能公交系统、旅游标志标识系统、自家露营系统、城乡公厕系统、 旅游服务驿站系统,并于电子地图标注 全域旅游的核心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旅游+”理念 旅游是一个无边界的产业旅游+”,是多方位、多层次的, “+”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旅游+”具有“搭建平台、促进共享、 提升价值”的功能,以巨大的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为所“+”各方 搭建巨大的供需平台,“旅游+”是实现全域旅游的最根本措施,也 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旅 游 + 理 念 图 示 “互联网+”理念 旅游是一种移动生活方式,互联网助推旅游成为智慧化的全新移 动生活,成为一切产业融合的主渠道与通路结构互联网、物联网的 盛行,线上线下联动发展,移动APP的出现与发展,都将促进旅游产 业融合、旅游体验智慧化、旅游方式转变、旅游消费升级 互联网+”理念示意图 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的内涵与要求 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 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 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 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 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 从景点景区围墙内的“民团式”治安管理、社会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转变 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 从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隘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转变 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 • 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 • 实行多规合一、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 • 旅游监管全覆盖 • 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从景点景区拓展到全域 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 实行分类改革。

      实现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 • 对门票经济要进行结构性分析,实事求是地处理 • 公益性的或以公益性为主的景区,要免费或者低价 • 完全市场开放的景区,还需要设置门票 • 注意遏制景点景区门票价格上涨过快势头,打击乱涨价和价格欺诈行 • 要致力开发旅游产品,降低门票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 •要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依 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 • 实现导游执业的法制化和市场化 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 • 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 • 引导旅游需求,实现旅游供求的积极平衡 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 转变 • 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 的融合力度,形成综合新产能 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 • 充分调动各方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以旅游为导向整合资源,强化企业社 会责任,推动建立旅游发展共建共享机制 • 旅游企业要帮助景区周边群众开展旅游扶贫,扶贫任务完成了的,要带 动周边群众开展旅游致富 从景点景区围墙内的“民团式”治安管理、社会管理向 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转变 • 景区景点“民团式”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全域旅游的新要求,必须过渡到 适应全域旅游的综合法制治理机制。

      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 • 打造各部门联动的发展机制,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局面 要从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隘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 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转变 • 需打开国际市场,加强与其他国家旅游合作 多规合一 产业融合 完善设施连带发展 协调发展 转变要点总结 多规合一  以旅游规划作为区域顶层设计,在旅游规划下实现多规合一,使 全域旅游理念在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村镇规划交通规划等 方面切实落地,促使全域以旅游业为重心配置资源 产业融合  确立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通过旅游整合协调各方资源,促进展业融合整体发展 提升发展理念,致力打造旅游大产业,始终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 ,引领产业加快发展 完善设施 公共资源管理创新 人际公平,代际公平,公共产品与公共设施免费或低价使用 公共休闲空间和设施的合理规划利用: 公共文化设施: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影剧院等 公共运动设施:全民健身设施、公立体育场馆、大中小学运动设施 公园广场开放空间:公共绿地开敞空间与市政广场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