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象征主义手法在《永别了,武器》中的运用(Word可编辑版).doc
6页优质文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象征主义手法在《永别了,武器》中的运用(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 【摘 要】在其代表作《永别了,武器》中,美国作家海明威成功地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观和自然现象的描述,达到了烘托气氛、塑造人物以及深化主题的创作目的本文试分析作品中以上两方面的象征意义,以期实现对该作品的进一步深入解读 【关键词】象征主义;高地;平原;河流;雨;雪 【Abstract】In A Farewell to Arms, Hemingway uses symbolism successfully. With the help of description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the natural phenomena, Hemingway achieves his goals of presenting the atmosphere, creating the characters and deepening the theme of this novel.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further comprehension of A Farewell to Arms, this paper will try to analyze the symbolic significance in the two aspects above. 【Key words】Symbolism; Highland; Plain; River; Rain; Snow 出版于1929年的《永别了,武器》是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早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借助主人公亨利和凯瑟琳的人生悲剧来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很多观点和态度在创作过程中,海明威将简练的语言描述和象征主义手法完美结合,巧妙地把自然景观描绘与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融入一体,达到寄情于景、以景带情的艺术效果本文试从自然景观和自然现象两个方面入手,分析象征主义手法在《永别了,武器》当中的运用 1 自然景观的象征意义 象征,是文学创作时经常被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者通过对具体的事物的描写并赋予其某种象征意义来唤起读者的想象和共鸣,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意境《永别了,武器》中的很多自然环境,包括高山、平原还有河流,都被海明威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作者达到了烘托气氛、塑造人物以及深化主题的创作目的 1.1 高地和平原的象征意义 美国著名的海明威问题研究专家卡洛斯?贝克尔认为,《永别了,武器》存在一个主要的象征结构:在生命和家庭的形象(高山)与战争和死亡的形象(平原)之间的深刻的、中心的对照[1]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的开篇就提到高山的形象,并在第二章当中进一步展开得知亨利想去度假,神父向他推荐自己的家乡阿布鲁奇,因为那里天气“晴朗干燥”,景色优美,适合打猎。
在这里,借神父之口,与阿布鲁奇高原相联系的自然淳朴的生活气息跃然纸上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军官朋友则力荐亨利前往佛罗伦萨和罗马等等一些所谓的平原上的文明城市去,因为那里“有漂亮女人”后来,亨利听从了军官的建议而后,平原的形象与肮脏和堕落相关联在亨利度假归来的懊恼中得到深化:“我只去过烟雾燎绕的酒吧间和夜总会,那里整个屋子都在旋转,你必须盯住墙才能停下来,夜间躺在床上,烂醉如泥,自以为一切都是这样[2] 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高地和平原之间对比的象征意义得以进一步强化当亨利和凯瑟琳逃往瑞士后,他们住在蒙特娄山坡上的一个小木屋里那里青松环绕,宁静祥和,目光所及尽是阳光、高山、白雪、湖泊,对他们来说,这里就是远离战争的世外桃源后来因为凯瑟琳产期临近,他们决定搬下山,住在洛桑这个在平原上靠近医院的大城市不久后,凯瑟琳在生产时不幸遭遇难产,孩子夭折,自己最终也因大出血而死至此,已经告别了战争的亨利,不得不和自己的爱人永别如果说在山坡上他们对未来生活满是憧憬的话,那么这个平原上的大城市则是夺走生命和所有希望的伤心地 1.2 河流的象征意义 在《永别了,武器》这部小说的开头,就出现了对河流的描写:“那一年炎夏,我们住在乡下一间小房子里。
从我们那座房子,看到隔河的平房,平原同高山连在一起,河底有圆石子,在阳光下又白又滑;河水又蓝又清,水流得很快,军队从房子旁边的路上走过,卷起尘沙,洒在树叶上[3]阳光晴好,河水清亮,作者开篇铺设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祥和静好的风景画河流以它奔动流淌的姿态,“流得很快”,本身就给人一种能涤荡污垢,清洗尘埃的感觉和岸边“军队一开过去,尘沙满天”形成鲜明的对比 河流的“涤荡清洗”的象征意义随小说情节的展开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在小说的第三章,在卡波雷托战役溃败撤退之际,亨利被意大利宪兵怀疑成德军间谍而遭到逮捕,在即将被执行枪决时,亨利伺机挣脱,趁着夜色一头跳进冰冷的河水里成功逃生在这次逃生的经历中,河流对于亨利来讲,“涤荡清洗”的象征意义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愤怒连同义务职责都给河水洗得干干净净从这个角度来讲,亨利跳进河里逃生对他而言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从此他把荣耀、神圣、光荣这一类虚无荒谬的人生理想彻底抛到脑后,从真正意义上告别了战争 2 自然现象的象征意义 2.1 雨的象征意义 在《永别了,武器》这部小说中,雨的意象很多次出现,贯穿小说情节发展的自始至终作者通过“间隔反复”的修辞手法赋予了雨特定的内涵和意象,使读者在阅读这部小说时,能够深刻体会到雨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恶劣的外部环境,深切的内心矛盾与痛苦,雨也预示着不幸与死亡。
[4] 小说的第一章便提到“冬季一开始,就下起了绵绵不绝的雨”,在细致刻画残酷战争环境的同时,也给整部小说奠定了凄冷忧伤的基调在小说的第十九章中,亨利因为受伤住进了位于米兰的医院里,在医院养伤期间遇到凯瑟琳并与之相爱但是两人恋爱伊始,雨的意象就多次出现:凯瑟琳常说:“我一向怕雨她还说:“我怕雨,因为我有时看见自己在雨中死去凯瑟琳反复强调“怕雨”,这也可以看做是对她自已未来人生悲剧的一个预示在小说中,雨和疾病也是紧密相连:比如第一章中提到的冬雨带来的军中爆发的霍乱还有第二十二章中亨利因为被大雨淋透而患上的黄疸病在随后的故事情节中,当亨利养好身体要返回前线时,“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夜晚”,凯瑟琳和他在火车站依依惜别第二十四章中,意军在德奥两军的攻击下,在“风刮着雨,到处积水,到处泥泞”的背景下,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撤退甚至在亨利决定跳河逃生的时候,天空也是下着雨亨利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凯瑟琳在雨夜中因难产致死而结束小说的最后,我们只看到那个绝望的亨利独自一人“离开医院,冒着大雨走回旅馆去 纵观小说从前到后的情节发展,我们可以看到:雨的意象总是和灾难、疾病、分离、痛苦乃至死亡相关联,从而使得整部小说笼罩在一层浓浓的伤感哀愁当中。
2.2 雪的象征意义 雪的意象在整部小说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是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小说的第二章,在满目萧条的大地上,伴随着“迟缓又沉重”的大雪,第一年的战事宣告结束紧随其后,在亨利想要去度假时,牧师他到自己的老家阿布鲁奇高原去看看在那里,下雪“就像撒粉一样”,“打猎可好啦”在牧师看来,那里就是远离战争痛苦的一片净土后来,当亨利和凯瑟琳逃往瑞士定居在蒙特娄山坡时,在那里,“湖对面的高山一片雪白”阳光晴好的日子里,亨利和凯瑟琳在雪地上漫步,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大雪纷飞,不仅净化了空气,也给整个世界带来了一片安静祥和之气大雪的出现,总是象征着纯净的世界和短暂的幸福,可以说,在《永别了,武器》当中,雪的意象和雨的意象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纵观整部小说,我们发现,象征着不幸和痛苦的雨的意象是贯穿始终的:主人公亨利和凯瑟琳在雨中相恋,也在雨中永别――这正像他们竭尽全力却始终摆脱不掉命运的悲剧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是海明威作品中一个非常典型的艺术风格,同时,海明威本人也是一位极富悲剧创作意识的作家在《永别了,武器》中,通过高地、平原、河流等自然景观以及雨、雪等自然现象的象征意义,海明威成功地渲染了悲剧气氛并烘托出悲剧主题。
【参考文献】 [1]曹喜梅.《永别了,武器》中自然现象的象征意义[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02-104. [2]海明威.永别了,武器[M].林疑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4]乔佳梅.浅议《永别了,武器》的艺术特色[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76-79. [责任编辑:汤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