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结构图.doc
3页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知识结构 一、教学内容 1.除法的初步认识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结合上面内容进行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编排特点 1.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 (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原通用教材只安排一个例题,教学“平均分”含义实验教材将“平均分”列为一小节,安排3个例题,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充分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为教学除法建立良好的认知基础 (2)更加注重概念的本质特征 除法不再从两种分法进行教学,而是建立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 两种分法安排在“平均分”中,作为分东西的不同分法 2.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展示了学生生活经验中不同的分法 利用学过的连加、连减和乘法的基础,呈现了学生自主探讨的不同求商方法。
3.解决问题结合相应的内容进行 “解决问题”的内容,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编排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再编排用乘、除法两步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四、具体内容 (一)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 (1)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在建立“平均分”概念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平均分 主题图 (1)呈现了二(1)班学生分春游食品的情境,其中包含了四个“每份同样多”的例子:矿泉水每份2瓶,面包每份2个,橘子每份3个,糖每份6块使学生知道分东西每份分得同样多在生活中到处存在,为引入“平均分”做准备 (2)学生会列除法算式后,可以回过头来让学生用除法算一算主题图的每份东西的数量充分利用主题图 例1(引出“平均分”) (1)由学生分糖和橘子的情景图引入,让学生说一说糖和橘子是怎么分的,糖每份几块,橘子每份是同样多吗,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 (2)看一看主题图中其他两种食品是怎样分的 由上,引出“平均分” 例2(探讨“平均分”的方法) (1)由主题图分橘子引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2)探讨分的方法:可能有的每次每盘放1个,有的每次每盘放2个,也可能两种方法同时并用,教材提出“还可以怎样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
但可以问一问哪种分法比较快 (3)通过操作、交流进一步体会:无论怎样分,只要分的结果是每份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做一做(第14页) 呈现12瓶矿泉水的实物图,要求学生把它们平均分成3份,说说是怎样分的让学生再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学会平均分的方法 可增加矿泉水的瓶数,如15瓶、18瓶,让学生在平均分的过程中,自主选择比较快的方法 例3(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1)呈现了一幅学生准备租船的情境,要算租几条船,要用平均分来解决 (2)可用直观方法,每4人站在一起,数有几个4这里不要求列算式 (3)学完除法后,可回头来列式解答 做一做(第15页) 用平均分帮助小熊解决分筷子的问题让学生明确每位分几根 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分法 加法:1位2根,2位4根,……6位12根 减法:1位分2根,还剩10根;再给1位分2根,剩8根…… 乘法:1位2根,6位几根 2. 除 法 例4(教学除法的含义) 通过熊猫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说明除法的含义(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由此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 例5(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通过熊猫每4个一盘地分20个竹笋,分了5盘。
使学生看到分的结果仍然是每份同样多,也是平均分,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由此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按被除数从小到大分成两段 (1)被除数不超过12(即所用的乘法口诀中积不超过12的) 利用学过的连加、连减和乘法的基础以及“平均分”的实践经验,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的求商方法 (2)被除数不超过36突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例1(被除数不超过12,探讨求商的方法 (1)除法的结果,前面学生已学会通过分、连线等直观方法得出,这儿的重点是探讨求商的方法 (2)从猴妈妈分桃,引出两个除法计算问题 (3)第(1)题:多种算法:连减(算剩下的)、乘法口诀(算分掉的),小精灵用口诀求商 (4)提出:你喜欢哪种方法让学生通过探索和交流不同算法,体会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快 (5)第(2)题,鼓励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但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法 例2(被除数不超过36,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 (1)呈现学生植树情境,用乘法算出一共栽了多少棵树(一个乘法算式) (2)结合情境和乘法算出的结果,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列出两个除法算式,对照乘法算式,想口诀求商。
(3)“你是怎样算的?”组织学生交流,加深对用乘法口诀求商思路的理解 做一做(第24页) 第1题(被除数不超过12 ,配合例1) 没有插图和乘法算式,每组是两个有联系的除法算式,鼓励学生直接想出用哪句乘法口诀求商 第2题(被除数不超过36,配合例2) 乘法算式和相应的两个除法算式编排在一组,帮助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掌握求商方法 填完得数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明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三)解决问题(结合除法计算出现) (1)在除法的初步认识中孕伏第20页 第2、3题,体会生活中存在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中进一步孕伏如例1,使学生在学习除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初步体会怎样用除法解决问题 (3)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除法两步运算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 内容的呈现,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的素材如例3(15个小朋友做游戏),例4(用儿童商店里购物情境展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除法计算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例3(教学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呈现15个小朋友做游戏的情境图(3组,每组5人),由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分别提出两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式解答 (2)紧扣题意说明单位名称的写法 (3)“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用几人?” 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对不同的方法给予肯定 直接把又来的3人,每组分1人,得到每组平均6人 列除法算式计算:18÷3=6 做一做(第29页) 设计了一个小刺猬运苹果的童话情境,从中教材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每次运3个,几次可以运完?让学生解答 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还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例4(教学用除乘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1)设计了儿童商店购物的情境,通过对话呈现了需用除法和乘法两步运算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这种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确实存在 (2)通过小精灵明明和聪聪的对话揭示解决问题的步骤教学时,可让学生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仿照教材,看图提出类似的问题,并加以解答 做一做(第31页) 解决教材提出的问题:“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的问题(如,问题不变,改条件:“每3盆花摆一个图案”“每2盆花摆一个图案”等 五、教学建议 1.让学生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 除法概念是第一次出现,要让学生切实理解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为此,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充分的体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2.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求商的过程 3.合理地组织练习,完成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 表内乘除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要求比较熟悉的掌握,教师要合理地组织练习 (1)经常安排与乘法口诀有关的练习 (2)适当加强课堂练习的密度 (3)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