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生物思考题与参考答案解析.doc
6页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答: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加香柏油,作用是增加折光率,也就是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油的折光率和分辨率成反比<有公式>,同时与波长成正比.2.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3.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答:物镜的NA值〔物镜的数值孔径与照明光源的波长.4.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原因答:会造成更多的死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的是透明无色,衰老的是淡蓝色,死亡的是蓝色,如果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过长,会造成细胞脱水死亡并渗透染液,影响实验结果5.镜检时如何区分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孢子丝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6.在进行细菌涂片时应注意哪些环节1、载玻片应该冷却后再涂片 2、如果是涂布液体,可以用毛细管或接种环滴一小滴,然后轻轻抹开,一圈足够 3、如果是涂布菌落或菌苔,应该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水,再将菌落或菌苔涂布上去,接种环的尖蘸一点点即可 4、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将干燥和热固定合并成一步但是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5、染色时间视染色液种类而定如结晶紫只需几十秒,亚甲基蓝则需一到两分钟 6、冲洗时,水流不能太大,而且尽量避免水流直接冲在涂片上 7、冲洗后干燥,可以用酒精灯加热以节省时间,同样的,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7.进行细菌制片时为什么要进行加热固定?在加热固定时应注意什么?固定的目的有三个:1杀死微生物,固定细胞结构2保证菌体能更牢的粘附在载玻片上,防止标本被水冲洗掉3改变染料对细胞的通透性,因为死的原生质比活的原生质易于染色固定时应注意:手持玻片,菌膜朝上,在微火过3次〔手指触摸玻片反面,不烫手为宜,固定时应尽可能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8.为什么要求制片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1.因为用油镜观察时,镜头离玻片会很近.如果未完全干燥,载玻片上的液体会污染油镜镜头.镜头非常精密,被污染后不利于下次观察.2、若未完全干燥,水滴会影响油与玻璃之间折光率,造成视野不够清晰。
9.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色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答:涂片环节、加热固定环节、脱色环节;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脱色环节10.进行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特别强调菌龄不能太老,用老龄细菌染色会出现什么问题?答:菌龄太老,细胞壁通透性改变着色不均,染色效果不好阴性阳性不明显分不太清楚,问题是:不便于显微镜下观察是阳性菌还是阴性菌11.革兰氏染色中那一步是关键?为什么?你是如何操作的?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乙醇脱色〔是脱色时间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的厚薄,脱色是玻片晃动的快慢及乙醇用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脱色是应当控制速度,脱色时间一般为20—30s12.革兰氏染色中,哪个步骤可以省略?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媒染目的是在所有的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脱色后使革兰氏阴性菌变为无色 复染使革兰氏阴性菌染成红色 所以鉴别细菌的革兰氏阴阳性只须媒染,复染的目的是为了看清革兰氏阴性菌13.你主要根据哪些形态特征来区分四种不同的霉菌 曲霉:具有分隔;气生菌丝的一部分形成长而粗糙的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球状顶囊,表面辐射出一层或两层小梗,小梗上着生成串的球形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梗生于足细胞上,并通过足细胞与营养菌丝相连根霉: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有匍匐菌丝和假根在假根的上方直立地生长出一至数根孢囊梗,其顶端膨大成球形孢子囊囊的基部有囊托,中间有球形或半球形囊轴毛霉: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无假根或匍匐菌丝菌丝体上直接生出单生、总状分枝或假轴状分枝的孢囊梗各分枝顶端着生球形孢子囊,无囊托青霉:菌丝有横隔,分生孢子梗亦有横隔,光滑或粗糙基部无足细胞,顶端不形成膨大的顶囊,其分生孢子梗经过多次分枝,产生几轮对称或不对称的小梗,形如扫帚,称为帚状体孢子颜色:黑曲霉是黑色,青霉是青色,根霉是白菌丝黑孢子,毛霉则是淡黄色以上为实验室观察1菌丝特征:青菌与曲霉菌丝与膈;毛霉与根霉则无;2菌丝的特化结构:曲霉有足细胞,其它霉菌无;根霉有假根与匍匐枝,其它霉菌无;3孢子头特征:青霉的孢子头为扫帚状;根霉与毛霉的孢子头为囊状;曲霉为菊花状孢子头14.为什么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用镜台测微尺重新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校正?目镜测微尺中每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是不固定的,它是随所使用目镜和物镜的放大率的不同而改变的,故在测量前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重新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校正,以得出在显微镜的特定放大倍率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15.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来测定同一细菌的大小时,其测定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答:相同;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其中央刻有精确等分的刻度,有把 毫米刻成为50 等分或把10 毫米长度刻成100 等分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来测量经显微 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来测定 同一细菌的大小时,物象的放大倍数与每小格目镜测微尺所代表的长度在变化比例上是同步的,故而测定结果相同16.哪些因素会造成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误差,应如何避免?操作时没有先盖盖玻片再滴加悬液,导致体积不准确避免:先盖盖玻片再滴加悬液细胞密度太高避免:稀释溶液 溶液不均匀避免:滴加溶液前混匀悬液1、仪器误差:所用器材均应清洁干净,并且计数板计数区不应该有擦痕2、计数室内可能有气泡因为酵母细胞并没有染色,看起来是透明的,有气泡很容易被计入,使数值偏高;并且,气泡会影响菌悬液的随机分布改进:若产生气泡,则用吸水纸吸出3、菌体在计数板上分布不均,当用选取5格计数时,会造成很大误差改进:应使菌液自然流入并混匀,进行观察时尽可能多数几个格子4、配制稀释液时吸取的浓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稀释液浓度和原液不成正确比例,计算时产生误差。
应将原液摇晃均匀后取中部的液体进行稀释5、由于数菌体数目时视觉疲劳而导致的视觉误差应多人观察,取记录平均数6、计数时可能将格四周的菌都计算在内了,使数值偏高改进:谨遵一个规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不可以重复计数7、可能出现有出芽的酵母菌,将出芽的酵母菌按两个计数了,使数值偏高改进:计数时,只有当芽体于母细胞一样大的时候,才能计为两个17.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否无菌?为什么要倒置培养?答:由于配制培养基的各类营养物质和容器等含有各种微生物,因此,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如果来不及灭菌,应暂存冰箱内,以防止其中的微生物生长系列而消耗养分和改变培养基的酸碱度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37℃温箱中培养24~48h,无菌生长即可证明灭菌后的培养基无菌倒置培养的主要目的:1由于重力的作用使培养基表面及次层能富集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利于微生物生长;2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培养基及培养物:倒置时平板内的空气是不流动的,杂菌不会沉降到培养基表面,如果不倒置,很快平板周边会长起杂菌3倒置培养使琼脂里水分不易蒸发出去,而充分的保持琼脂的弹性与细菌容易繁殖和生存的环境。
如果不倒置,大概3天左右培养基就会出现龟裂等水分散失的情况而一些落菌等试验,需验证培养基无菌,就要先倒置培养48小时才可作为模板做落菌,水分散失是很重要的19.在配制培养基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答:一般而言,培养基的配置要注意如下几点原则:1营养成分的配比:碳源和氮源的比例〔C/N要适当;2适宜的酸碱度〔pH值:配制培养基时pH的调节;3渗透压:营养物质要有适合的浓度;4培养基不能反复高温灭菌5> 称不溶性固形物时,应单独称,若量少的可以与无机盐一起称,但一定要混匀再分装;6一般情况下培养基用自来水配制操作细节上则要注意:1称药品用的牛角匙不要混用,称完药品应及时盖紧瓶盖2调pH值不要调过头,以免回调而影响培养基内各离子的浓度3分装时注意不要污染棉塞、试管口,以免染菌4及时灭菌,以免培养基及容器里的微生物生长繁殖消耗养分、改变酸碱度1、当然是注意浓度配比不要搞错2、很多培养基的加料顺序有讲究,否则会有沉淀产生3、有些培养基会有不溶物质,分装前应摇匀4、不要忘了调节pH值〔一般细菌都需要,酵母可能自然pH就行,不过不一定5、加热溶解时尽量不要煮沸,会损失营养物质20.高压蒸气灭菌开始之前,为什么要将锅内冷空气排尽?灭菌完毕后,为什么待压力降低"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
答:1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时,灭菌锅内冷空气的排除是否完全极为重要,因为空气的膨胀压大于水蒸汽的膨胀压,所以,当水蒸气中含有空气时,在同一压力下,含空气蒸汽的温度低于饱和蒸汽的温度2压力未降至"0"便开盖取物的可能后果:压力锅内压力骤然降低,引起容器中的溶液喷出容器口导致污染或导致人员的烫伤21.干热灭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1、物品不要摆放太挤,以免妨碍空气流通2、灭菌物品不要接触干燥箱内壁的铁板,以防包装纸烤焦起火3、灭菌时人不能离开4、灭菌结束后不能忘记关掉电源5、待温度降到70度以下再打开,否则冷热空气交替,玻璃器皿容易炸裂或发生烫伤事故22.为什么干热灭菌比湿热灭菌所需温度高时间长?在湿热条件下,有水蒸汽的作用:a高温水蒸汽导热比干空气要快;b高温水蒸汽冷凝变水时有放热过程;c高温水蒸汽能穿透细菌的细胞膜,直接进入细胞内破坏细胞;d高温水蒸汽能水解一部分细胞结构,加速导热〔湿热中细菌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较易凝固,因蛋白质含水量增加,所需凝固温度降低;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每1克水在100℃时,由气态变为液态时可放出2.26kJ〔千焦的热量这种潜热,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从而增加灭菌效力。
23.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的效果以下试验方案有关操作均遵循无菌操作条件和等量原则〔一实验材料试管镊子酒精灯嗜热脂肪芽孢杆菌ATCC7053菌片纸片〔与菌片同大小同材料溴甲酚紫蛋白冻水培养基〔已灭菌等实验材料〔材料有余〔二对照组取9支洁净试管,分为A1B1C1三组〔每3支一组,将A1组中放入菌片,B1组中放入纸片,C1组中什么也不加;不经灭菌,直接加入溴甲酚紫蛋白冻水培养基〔等量〔三恒为培养将上述所有试管按分组在56℃恒温条件下培养48小时24.如何确定平板上某单个菌落是否为纯培养请写出实验的主要步骤纯培养的确定除观察其菌落特征外,还要结合显微镜检测个体形态特征后才能确定,有些微生物的纯培养要经过一系列分离与纯化过程和多种特征鉴定才能得到25.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有哪些操作步骤?那几步易出错,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