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年鉴》2008年工作总结及.doc
6页《《北京年鉴北京年鉴》2008》2008 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总结及《北京年鉴》2008 年工作总结及2009 年工作安排2008 年,北京年鉴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领导下,在各撰稿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北京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在此,北京年鉴社对大家一年来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就《北京年鉴》2008 年工作情况以及 2009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一、2008 年北京年鉴社的主要工作2008 年,北京年鉴社围绕编纂、出版、发行《北京年鉴》这个核心任务,在市地方志办的领导下,在全市各供稿单位的支持下,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扎实开展工作,顺利完成了 2008 年《北京年鉴》的编纂、出版任务2008 年的《北京年鉴》 ,全面记述了 2007年本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全书共有正文 748 面、彩页 302 面,版面字数 157 万字,除各栏目综述外共3841 个条目,刊登了刘淇书记在市委十届二次全会上的报告和“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专文。
坚持工作创新,积极探索数字化出版方式,首次制作了光盘,提高《北京年鉴》的应用价值,方便读者检索使用2008 年,北京年鉴社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四项:1.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编校质量通过修订《北京年鉴编写规范》统一编辑标准针对旧《北京年鉴编写规范》中存在部分规定不明确或不符合实际的规定,依据国家相关的语言文字标准,在 2008 年《北京年鉴》工作会议前,年鉴社就组织责编对编写规范进行修订,对模棱两可的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删除了部分无意义的规定年鉴会后,根据参会人员的讨论意见,年鉴社再次修订了编写规范,并下发至责编手中,作为编辑的唯一标准在年鉴编辑过程中,年鉴社定期召开责编例会,及时梳理编辑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不断对编写规范进行修订,通过统一责编的编辑标准统一整本年鉴的体例要求通过加强责编培训提高编辑水平,强化校对程序提高校对质量年鉴社利用例会时间加强责编培训,集中学习出版物中数字的用法、标点符号的用法等编辑常用规范邀请中指办年鉴处处长王熹结合2007 年《北京年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培训,邀请赵庚奇副主编对2008 年《北京年鉴》校对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参加版协年鉴工委学术委员会组织的高级研讨班。
通过这些集中学习和培训,责编了解了编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提高了自身的编辑水平尽管 2007 年《北京年鉴》在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组织的第四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评比中获得一等奖,但编校质量仍然存在着提升的空间特别是校对质量作为出版物质量的硬性标准,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为此,年鉴社继续强化校对程序,完善责编互校制度,加强对外校的管理还根据其他年鉴出版经验,采用黑马校对软件辅助人工校对2.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栏目框架设置为更加准确的反映本市各方面的工作,年鉴社根据实际需要开展调研活动,走访了市市政管委等多家供稿单位,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北京年鉴》的整体框架设置,在保持年鉴信息连续和一级栏目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对二级栏目进行了微调主要有:“城市建设”取消“综合开发” ,增加“住房保障”和“建筑节能” ;“城市管理”增加“城管综合执法” , “园林绿化”中单设“市属公园管理” ;“经济体制改革”取消“自主创新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 “就业、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调整为“民生和社会保障改革” ;“综合经济管理”取消“物资” ;“农业与农村经济”取消“林业”和“城镇建设” ,增加“农产品市场行情” ;“精神文明建设”取消“城市环境综合治理” ;“医药卫生”增加“卫生监督” 、“社区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这些栏目的调整,使《北京年鉴》的框架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更有利于反映当前的实际情况,便于读者查阅,工具书的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3.加强业务指导,履行服务职能2008 年,北京年鉴社履行专业指导职责,为本市部分年鉴的编纂提供业务培训和修改意见 《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北京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的出台以后,考虑到年鉴编纂所具有的独特专业性,市地方志办将各类年鉴的专业指导权限交由年鉴社承担年内,应部分年鉴编纂单位的要求,年鉴社组织市地方志办相关人员,对《北京监狱年鉴》 、 《密云年鉴》和《北京农业年鉴》等年鉴的组撰稿人员和编辑进行了专业培训应石景山志办的要求,对《石景山年鉴(征求意见稿) 》进行审读,提出了修改意见此外,还应邀出席了《北京建设年鉴》和《海淀年鉴》工作会议专业指导职责的履行,对提高本市年鉴编纂水平、促进本事年鉴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加强业务交流,扩大《北京年鉴》的影响年初,版协年鉴工委换届大会在北京召开,年鉴社积极参与,为与会代表提供参观服务在换届大会上, 《北京年鉴》连任常务理事单位,继续有一人出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年内,出席了两次常务理事会议,代表本市年鉴界发表了意见和建议;全程参与版协年鉴工委学术委员会组织的第四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评比活动和第五届全国学术论著评奖活动。
5 月,组织 12 个供稿单位的 18 人赴广西学习考察,与广西年鉴社进行了交流,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9 月,参加了在石家庄召开的全国城市年鉴研讨会,与各城市年鉴编纂单位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通过这些工作和活动,年鉴社了解了目前国内年鉴发展的基本情况,找出了自身发展的不足,加强了与国内同行的交流,扩大了《北京年鉴》的影响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008 年,北京年鉴社的各项工作整体比较顺利,绝大部分供稿单位的配合也很到位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部分年鉴稿件质量不高在《北京年鉴》编纂过程中,交稿不及时的现象有所缓解,但稿件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依然很突出2008 年,根据供稿单位要求和实际情况,年鉴社将交稿时间调整为 4 月 10 日有接近一半的单位按时供稿,与上年基本持平,7 月以后交稿的单位比上年有所减少,只有 6 家,整体交稿情况好于上年从稿件整体情况看,往年稿件中存在的字数过多、直接上交年终总结等情况依然存在从具体条目看,要素不全、综述与概况不分、条目分段、内容过细、标题太长、文不对题、过分修饰、内视信息、预测展望、连续性差等问题也还广泛存在原始稿件的质量直接对责编后期的编辑造成了压力。
还有少数单位多次补充、修改稿件,对编辑工作的进度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 年鉴基础理论研究不够据不完全统计,本市目前共有各类年鉴 60 余种,在《条例》和《办法》出台以后,还有新的年鉴不断创刊问世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本市年鉴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基本处于空白2008 年,北京年鉴社公开发表论文的仅有副主编赵庚奇一人在版协年鉴工委学术委员会组织的第五届全国学术论著评奖活动中,北京年鉴社没有论文和论著参评基础理论研究的缺失,造成年鉴工作认识的不统一这些都对本市年鉴工作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3.年鉴编纂业务的交流与沟通不足年鉴工作缺少全局性指导,年鉴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目前,本市的年鉴工作多处于单兵作战状态,埋头做自己的年鉴,不了解其他年鉴的发展状况,缺少相互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年鉴带给大家的往往是只对自己的部门或行业有用、信息基本是单一信息、年鉴使用价值低等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年鉴工作缺少全局性指导,全市年鉴工作没有形成一盘棋也正因为如此,本市的年鉴无法发挥规模优势,每种年鉴独立发挥作用,没有体现出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价值所在年鉴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就无法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认同三、2009 年北京年鉴社的工作安排2009 年,北京年鉴社的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巩固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北京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以《北京年鉴》的编纂工作为核心,全面推动本市年鉴工作。
2009 年北京年鉴社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及时修订《北京年鉴编纂方案》 ,全面、客观地反映 2008 年首都特色和年度特点2009 年的《北京年鉴》 ,在全面、客观反映本市 2008 年经济社会发展全貌的同时,将突出反映北京奥运会、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加强社会建设、改革开放 30 年等具有北京年度特点的重要事件北京年鉴社已经为此修订了编纂方案此外,还会根据供稿单位反馈的情况,及时对编纂方案进行部分修订,以更好的突出首都特色和年度特点2. 做好日常基础性资料收集工作,加强责编的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编校质量为改变单纯被动依赖供稿单位、有什么稿件登什么稿件的情况,北京年鉴社拟建立基础性资料收集工作制度,责编要及时收集栏目相关资料,对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继续安排多种形式的责编培训工作,引导责编学习年鉴专业知识,通过提高责编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年鉴的编校质量3.成立年鉴研究会,加强年鉴基础理论研究,为本市年鉴事业科学发展奠定基础为弥补当前年鉴基础理论研究严重不足的状况,年鉴社拟成立年鉴研究会,通过聘请年鉴专家授课、会员交流座谈、召开专题理论研讨会等形式推动本市的年鉴理论研究工作。
同时,组织供稿单位外出考察和培训,鼓励责编积极参与版协年鉴工委组织的全国性理论研讨会,通过与国内其他省市同行的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本市形成良好的年鉴理论研究氛围,为本市年鉴事业的科学发展奠定基础4.继续履行年鉴业务指导职责,加强与本市其他年鉴编纂单位的联系和交流,做好服务工作依据市地方志办赋予北京年鉴社的业务指导职责,年鉴社将继续加强与本市其他年鉴编纂单位的联系和交流,做好服务工作根据年鉴编纂单位的要求,安排具备相应能力的人员,认真准备,为年鉴编纂单位进行各类业务培训和稿件审读,帮助协调解决年鉴编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面提高本市年鉴的整体编纂质量5.构建大年鉴工作格局,形成规模效应,体现本市年鉴事业应有价值依托年鉴研究会,在全面提高本市年鉴编纂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本市的大年鉴工作格局,筹备全市年鉴数据库的建立工作,形成本市年鉴的规模效应,为全市年鉴事业有序发展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借助中指办年鉴学会和版协年鉴工委广泛开展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不断扩大本市年鉴的知名度,体现本市年鉴事业在年鉴界应有的价值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一年来对北京年鉴社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谢谢大家!北 京 年 鉴 社2009 年 2 月 12 日PAGE 6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