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传说中的】马克思主义单选题库.doc

26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37563169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0K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单项选择  1、人类解放就是(C )A.实现绝对自由     B.摆脱规律的支配    C.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       D.不受任何束缚2、人民群众的主体(D  )A.是体力劳动者    B.是进步的知识分子    C.是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  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3、技术社会形态是(A )A.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划分    B.以生产关系性质划分C.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程度划分                      D.以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划分4、使人们对微观宇宙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水平的是(A  )A.夸克禁闭理论      B.达尔文进化论        C.相对论       D.细胞学说5、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D )A.科学、技术、生产三者浑然一体     B.基本上体现为“生产--技术--科学”的过程C.“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不占主导地位   D.“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占主导地位6、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C)A.生产关系        B.宪法     C.国家          D.政党7、从总体上和根本上说,人的解放程度总要受到(A  )。

      A.生产发展的制约     B.生产关系的制约    C.社会进步的制约       D.上层建筑的制约8、人类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 B )A.客观实在性      B.主观能动性      C.规律客观性        D.运动绝对性9、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C  )A.人口太多而造成贫穷落后           B.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的觉悟及其积极性10、暴力革命是(B  )A.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             B.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C.社会革命的辅助形式             D.社会革命的特殊形式11、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叫( A )A.生物圈    B.大气层    C.生态系统    D.地理环境12、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A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13、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D )A.一般的政治斗争  B.思想斗争   C.经济斗争    D.夺取政权的斗争14、或然率是指( .B )。

      A.可能性在质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B.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C.必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判定          D.偶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15、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 )A.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C.真理是人的感觉的复合               D.真理是指客观事物本身16、社会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  )A.阶级关系   B.夫妻关系    C.政治关系    D.经济关系17、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规定实践的科学含义(C  )A.把实践归结为纯主观的、纯精神的活动   B.把实践看成个人的生活实践或犹太人的利己主义活动C.认为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D.把实践看成人为应付C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的活动18、劳动对象是指(C  )A.生产资料    B.各种产品    C.引入生产过程中进行加工改造的物质对象     D.各种生产工具19、在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D )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     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20、解放思想体现着(B )。

      A.唯心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C.唯心主义与认识论的统一      D.唯物主义与可知论的统一21、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C )A.贝克菜和休漠    B.谢林和费希特    C.叔本华和尼采    D.黑格尔和孔德22、严格科学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B )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B.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           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2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B )A.生产关系的发展      B.生产力的发展      C.上层建筑的发展      D.经济基础的发展24、生产力的含义是指( C )A.人的体力的支出       B.人的脑力的支出C.所有制、分配关束以及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25、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B  )A.运动的、发展的    B.批判的、革命的      C.科学的、真理的   D.实践的、客观的26、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这表明劳动( D )A.已成为可有可元的事情                 B.已成为纯粹的娱乐和消遣C.已不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         D.已成为一种高度自觉、自由、自主的活动27、否定之否定规律( A )。

      A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   B.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C.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   D.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28、社会革命(D  )A.在生产力发达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B.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C.在人民群众觉悟高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D.在具备了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的国家才会发生29、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D  )A.根本和条件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30、辩证的否定是( A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绝对的否定    C.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    D.对事物主观的任意的否定31、“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A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     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32、“公说公有理气"婆说婆有理”,这种说法的实质是(A  )A.主张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相对的    B.否认真理都是发展的C.主张真理都是绝对的            D.主张真理都是具体的33、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人口因素是指(D  ).A.世界所有人们的总和    B.某一阶段的人们的总和C.某一国家有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D.从事物质生产和自身生产的人们的总和34、人的本质在于( D )。

      A.人能够改造世界   B.自私自利   C.人有思想和理性   D.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D )A.辩证形式   B.趋势和道路    C.不同状态    D.源泉和动力3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是说( A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37、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因为(D  ).A.真理与谬误本身没有严格的界限     B.真理与谬误的区别是主观错误造成的C.谬误中包含着真理的因素           D.真理与谬误具有同一性38、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是( A )A.经济基础   B.阶级斗争状况    C.生产力    D.科学技术39、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通过(A  )A.对生产力状况的影响而实现的    B.对人的体质的影响而实现的C.对人的心理的影响而实现的      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而实现的40、“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B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4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B  )1.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B.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C.感性认识是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是间接经验  D.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42、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A  )。

      A.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    B.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C.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才式和多寡不同    D.社会分工不同43、事物的内容是(D  )A.各种现象联系的总和            B.事物诸要素的结构方式C.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非  D.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44、气候的变化在类人猿向人类进化中是(B  )A.内在根据   B.外部条件   C.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D.毫无意义的问题45、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C  )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D.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46、在一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C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主要方面   D.矛盾的特殊性47、人和人类(C  )A.只有纯自然生物属性       B.只有纯社会属性C.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D.具有肉体组织和生活需求的属性48、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 )。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思想    C.共产主义精神      D.无私奉献49、世界统一于( D )A.存在    B.精神     C.感觉    D.物质50、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D  )A.是否坚持唯物论    B.是否坚持唯心论   C.是否坚持辩证法   D.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的精华51、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C  )A.必须意识本身正确        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C.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    D.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52、人们历史活动的结果(D  )A.同所有人预期的目的完全一致    B.与少数英雄人物的愿望完全一致C.同大多数人的愿望完全一致      D.与任何人的意志都不会完全一致5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需要通过(A  )A.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B.社会意识自身的作用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生作用    D.社会意识对政治制度发生作用5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 D )A.它是构成生产力最重要的独立要素            B.它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要素C.它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  D.它能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55、认识的本质是(C  )。

      A.主体对客体的加工  B.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C.主体对客体均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作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