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方剂学各章节习题集.doc

143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08985772
  • 上传时间:2023-06-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2.50KB
  • / 14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方剂学练习题上篇 总论一、选择题 〔一〕A型题〔每题由1个以肯定或否认形式表述的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这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正确的或最恰当的,其他4个均为干扰答案〕〔 〕A "太平圣惠方" B "黄帝内经" C"五十二病方" D "千金要方" E "外台秘要"2.我国最早的中医经典理论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外台秘要" D"普济方"E"和剂局方"3. 最早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学著作是〔 〕A"和剂局方" B"千金方" C"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E"五十二病方"4. 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著是〔 〕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普济方"E"和剂局方"5."外台秘要"载方〔〕A6800余首 B 5300余首C788首 D 314首 E 61739首6.被称为"开方论之先河〞的医著是〔 〕A "普济方" B "伤寒杂病论" C "千金要方" D "五十二病方"E "伤寒明理论"7.首次按照"君臣佐使〞理论剖析组方原理的医书是〔 〕 A "伤寒杂病论" B "伤寒明理论" C "外台秘要" D "五十二病方" E "普济方"8.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方论专著是〔 〕A "祖剂" B "伤寒明理论" C "医方考" D "医方集解"E "普济方"9.开方剂综合分类法的医学著作是〔 〕A "成方切用" B "医方考" C "医宗金鉴" D "成方便读" E "医方集解"10.新中国成立后最具代表性的方剂工具书是〔 〕A "医方发挥" B "简明中医方剂辞典" C "中国药典" D "中医方剂大辞典" E "中医类方辞典"11.与治法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方剂的〔 〕A 组成 B 证候 C 病位 D药物 E 病症12.指导遣方用药的主要依据是〔 〕A 患者性别 B 患者年龄 C 患者体质 D 治疗方法 E 气候因素13.治法是依据以下哪项确立的〔 〕A 症 B 舌 C 证 D 脉 E 病因14.将治法概括为"八法〞的医家是〔 〕A孙思邈 B程钟龄 C张景岳 D朱橚 E徐之才15.提出"八法〞的医学著作是〔 〕A "景岳全书" B "医学心悟" C "医方集解" D "医方考"E "瘟病条辨"16.以下不属于"八法〞内容的是〔 〕A 汗 B 下 C 攻 D 和 E 温17.以下不属于"和〞法范畴的是〔 〕A 和解少阳 B 透达膜原 C 调和肝脾 D 攻补兼施 E 调和肠胃18.以下不属于"清〞法范畴的是〔 〕A 清气分热 B 清营凉血 C 清热解毒 D 清脏腑热 E 分消上下19.以下病证不可用下法治疗的是〔 〕A 痞块 B 宿食 C 瘀血 D 燥屎E 痰饮20."七方说〞始于哪部医学著作〔 〕A "五十二病方" B "伤寒杂病论" C "黄帝内经" D "伤寒明理论"E "千金要方"21.首次明确提出"七方〞名称的医家是〔 〕A 张仲景 B 成无己 C 吴昆 D徐之才 E陈藏器22.明确提出"七方〞名称的医书是〔 〕A "伤寒明理论" B "黄帝内经"C "伤寒杂病论" D "五十二病方"E "千金要方"23.以下不属于"七方〞内容的是〔 〕A 大方 B 急方 C 缓方 D 偶方 E 和方24.明确提出"十剂〞名称的医家是〔 〕A 陈藏器 B 赵佶 C 张仲景 D 成无己 E 徐思鹤25.明确提出"十剂〞名称的医书是〔 〕A "本草拾遗" B "圣济经" C "伤寒明理论" D "本草衍义" E "医家全书"26."十剂〞的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 〕A 宣剂、通剂 B 升剂、降剂 C 补剂、泻剂 D 轻剂、重剂E 涩剂、滑剂27.按病证分类的方书首推〔 〕A "黄帝内经" B "五十二病方" C "伤寒杂病论" D "兰台轨范" E "张氏医通"28."八阵〞的分类法是哪位医家提出的〔 〕A 张仲景 B 徐思鹤 C 赵佶 D 成无己 E 张景岳29.以下内容不属于"八阵〞的一项为〔 〕A 燥、湿 B 补、和 C 攻、散 D 寒、热 E 固、因30.党参、黄芪同用所起的配伍作用为〔 〕A 产生协同作用 B 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C 增强药力 D 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 E 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31.以下药物配伍能产生协同作用的是〔 〕A 桃仁、红花 B 生姜、半夏 C 砂仁、熟地 D 附子、干姜 E 甘遂、大枣32.川芎与羌活、细辛配伍起祛风止痛作用,与当归、芍药配伍起活血调经作用,属那类配伍作用〔 〕A 增强药力 B 产生协同作用 C 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D 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 E 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汗方向33.组方原则的理论最早见于哪部医书〔 〕A "五十二病方" B "黄帝内经" C "伤寒明理论" D"圣济总录" E "普济方"34.以下哪项不属于组方原则〔 〕A 君 B 臣 C 复 D 佐 E 使35.君药的涵义以下说法正确的为〔 〕A 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B 针对次要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C 辅助臣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 D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E 减缓方中其他药物的毒烈性36.以下关于佐药的涵义不正确的说法是〔 〕A 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B 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C 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 D 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E 与君药性味相反,但在治疗中能起相成作用的药物37.一首方剂中必不可少的药物为〔 〕A 反佐药 B 使药 C 佐助药 D 臣药 E 君药38.以下关于臣药的说法正确的为〔 〕A 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的药物B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C 辅助君药起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 D 引领方中诸药直达病所E 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39.能引领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称为〔 〕A 调和药 B 引经药 C 反佐药 D 佐制药 E 佐助药40.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是〔 〕A 君药 B 佐助药 C 臣药 D 佐制药 E 反佐药41.桂枝汤变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属于方剂的哪种变化形式〔 〕A 药味加减的变化 B 剂型更换的变化 C 药量加减的变化D数方相合的变化 E 配伍形式的变化42.方剂药味加减变化中,不包括方中哪种药物的加减变化〔 〕A 臣药 B 反佐药 C 君药 D使药 E 佐制药43.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两方的变化属于〔〕A 药味加减的变化B药量加减的变化 C剂型更换的变化D 数方相合的变化E煎煮方法的变化44. 理中丸与理中汤的变化属于方剂组成变化的哪种形式〔 〕A 配伍形式的变化 B 药量加减的变化 C剂型更换的变化D数方相合的变化 E药味加减的变化45.将药物粉碎,混合均匀,制成粉末状制剂,属于哪种剂型〔 〕A 汤剂 B 丸剂 C 膏剂 D 散剂 E 酒剂46.将药物细粉用水或酒、醋、蜜水、药汁等为粘合剂制成的小丸,属于〔 〕A 煮散 B 水丸 C 蜜丸 D糊丸 E 浓缩丸47.将药物加水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炼糖制成的半液体剂型是〔 〕A 浓缩丸 B 软膏 C 硬膏 D流浸膏 E 膏滋48.以下不属于浓缩丸的特点的是〔 〕A 口味甜美 B 体积小 C 有效成分高 D 服用剂量小 E 吸收较缓慢49.以下不属于酒剂的特点的是〔 〕A 活血 B 通络 C 体积小 D易于发散 E 助长药效50.补益药的服用时间宜〔 〕A 食后服 B 食前服 C 临卧服 D 平旦服 E 空腹服〔四〕*型题〔每题均由1个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

      5个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要求应试者将正确答案准确全部选出,多项选择或少选均为错误〕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是( )( )( )( )( ) A方从法立 B以法统方 C方剂是治法的表达 D治法是方剂的依据 E以上都不是2. 以下属于"吐法〞范畴的有( )( )( )( )( )A 中风痰壅 B痰涎壅盛之癫狂 C 干霍乱吐泻不得 D 燥屎内结 E 宿食积滞于肠3. 以下属于"消法〞范畴的有( )( )( )( )( )A 水湿内停 B 痰饮不化 C 饮食停滞 D 气滞血瘀 E 疳积虫积4. 以下属于"十剂〞的内容有( )( )( )( )( )A轻 B滑C因 D涩 E宣5."以法统方〞的全部内容包括( )( )( )( )( )A以法组方 B以法遣方C以法释方 D以法类方 E以法煎方6.方剂中的药物通过配伍,可以起到下述作用( )( )( )( )( )A增强药力B产生协同作用 C控制多功用单昧中药的发挥方向中医药学D以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7. 以下属于方剂的分类法的是( )( )( )( )( )A病证分类法 B"七方〞说 C综合分类法 D主方分类法 E治法分类法8. 以下方书中以病证分类的是( )( )( )( )( ) A"五十二病方" B"伤寒杂病论" C"太平圣惠方" D"普济方"E"外台秘要"9.关于使药的意义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 )( )( )A引领方中诸药以达病所 B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C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D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E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