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的表面张力.doc
10页《水的表面张力》教学设计 河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教学目标:1. 细致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并能设计实验研究水的表面张力2. 作出科学预测并通过实验验证3. 进一步训练科学观察、实验、记录等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科学知识:1. 认识水的表面存在着一股收缩的力——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可以改变2. 了解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大胆预测、认真实验科学的习惯2. 体验大自然的奥秘,进一步热爱科学探究活动教学准备:1. 收集水的表面张力材料2. 分组材料:玻璃杯两个、玻璃球、硬币、大头针、小块滤纸、滴管、洗洁精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看到我们桌上的研究材料,聪明的同学一定能猜到我们今天的研究内容和水有关说到水,相信同学们一定不陌生,那么你们知道水的哪些特点呢?还知道水有什么特点吗?(大家的科学知识真不少!)今天的我们还要继续来研究水的一个新的特点如果不借助船、木筏等工具,你们能在水面上悠闲自在的散步吗?对,肯定不行,只有在一些武侠片中,我们才能看到一些轻功高手在水面上疾驰如飞,不过这都是虚构的。
但是在自然界中却有一些动物能在水面上悠闲自在的散步,你们见过吗?想不想来看一下?2.(出示:水黾等的图片水黾的本领大吧!看来它可是真正的轻功高手了水黾怎么可以在水面上而不沉下去呢?想不想揭开其中的奥秘?二、认识水的表面张力现象1.讲述:我们首先借助大头钉来研究把大头钉丢在水里,会怎样?(演示直接在杯中丢大头钉)讲述:真的沉下去了,很多金属做的物体丢在水里往往都会沉下去但是及金老师却可以使金属做的大头钉待在水面上而不沉下去,你们相信吗?2.(出示:事先准备的钉漂在水面的杯子,并投影展示)一样的大头钉怎么能待在水面上而不沉下去的?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使大头钉待在水面上的吗?你们很想知道吧!可我现在不告诉你们!先请大家猜猜老师可能用了什么巧妙的方法?(我没有在水里加盐)给大家一点提示:注意观察这个杯子的底部有什么?(有纸)对,可以告诉大家的是老师确实是借助了这张后来沉到底部的小纸片才使大头钉待在了水面上的那怎么做才能成功呢?3.讨论:小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方法,但不要先试学生讨论)汇报:说说你们的想法请学生上台边讲边试,并引导得出正确的方法注意让学生讲出具体操作的办法,如:放纸片和钉子的时候要注意什么?)4.大家现在特别想也来试一试吧!注意:老师为大家准备好几个钉子及纸片,只要做成功一个,其余的就不要再放入水面了,我是怕大家一开始失败才准备得多一点的。
下面就请小组合作试一试学生分组实验)5.汇报讨论:哪几组成功了?为什么将大头钉放在纸片上再一起放入水面就可以成功地使它不沉下去呢?为什么平时我们随手把大头钉往水里一丢它就马上沉下去了呢?大头钉的重量有没有变化?水有没有变化?那是什么力量使大头钉待在水面上的呢?有同学知道吗?不知到了吧!这是一种同学们还不了解的力量想不想来了解?请看大屏幕6.(出示:水的表面张力概念)讲解:其实“水的表面有一股收缩、拉紧的力,就是水的表面张力”bs:水的表面张力)(bs:收缩、拉紧)讲解:水表面的这股收缩、拉紧的表面张力使水的表面形成了一层膜一样的东西,就像人的皮肤一样如果我们把大头钉随手丢在水里,就把这层“皮肤”撕破了,所以大头钉就沉下去了而像我们刚才这样,纸慢慢被浸润后,沉了下去,但是在纸上面的大头钉却没有将水表面的皮肤撕开,待在了这层“皮肤”的上面讨论:1)所以是什么力量托住了大头钉而使它沉不下去?(水的表面张力托住了大头钉)2)对,那么现在你能揭开水黾能在水面上悠闲自在散步的奥秘了吗?是什么力量托起了水黾?(让学生说一说)三、研究水的表面张力的大小1.讲述:水表面的这股收缩、拉紧的张力不仅可以托起像大头钉、水黾这样比较轻的物体,有时还可以使水的表面形成一种特殊的形状。
让我们继续观察水的表面张力在另一个玻璃碟子里有一个硬币,(演示)如果我们用滴管往硬币上滴红色的水,大家预测一下硬币表面能容纳多少滴水?(汇报)(出示:记录表)待会实验前请各组现将预测记录在表格中2.提问:实验前想一想要注意些什么?怎么记录容纳的水滴数?如果滴到20滴后水溢出来了,那么只能统计为容纳多少滴水?每滴水应用怎样的力挤?讲解:另外,还有一个要求:要画出水溢出之前从侧面观察到的形状可以蹲下来从侧面观察硬币上水的形状)并画记录表上(指着表中的框说,这就代表是硬币)小组内的同学要分工合作,一位同学负责滴水,其他同学分别数数及观察侧面水的形状请一组同学在讲台上来做3.学生实验并记录4.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中硬币可以容纳多少滴水?(每组都汇报)一枚小小的硬币居然可以容纳这么多滴的水!想不到吧!那水在溢出来之前是什么形状的?水怎么能高出来一段形成这样圆弧形呢?是什么力量使水形成这样的形状的?自然界里的水也有类似的形状,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图片)提问:叶子上的水珠为什么不散开来?是什么力量把它收缩拉紧团成圆球形的?5.小结:对,都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才把水收缩拉紧成圆球形的。
神奇吧!6.讲述:让我们继续来研究我把这个碟子里的硬币取出,放入这个空杯(演示:往杯中装满水)现在杯中装满水了吗?你们凭什么认为杯子装满了呢?7.提问:如果我们往里面放玻璃球,会怎样?水会溢出来吗?(演示往杯中加玻璃球)看来还能往里面装玻璃球,你们预测杯子里面能装多少个玻璃球?待会实验前记录在表中8.提问:实验前想一想要注意什么?注意:A一个一个往杯中加玻璃球,如果有水溢出杯外了,就只能记录溢出前的玻璃球数B要小心翼翼,不能晃动桌子和杯子C还得侧面观察杯口水面的形状,并画在记录表中讲解:这个就代表杯子,在杯口画水的形状)(学生分组实验,请一组同学到讲台实验)11.汇报讨论:刚才大家实验时很认真,观察得非常仔细那么大家的预测准确吗?最多可以放多少个玻璃球?在放玻璃球的过程中,大家观察到水面有什么变化吗?为什么水面鼓起来却而不马上溢出来?是什么力量拉住了杯口的水?四、认识水的表面张力可以改变1.讲述: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水的表面张力还真不小,可以使水面鼓得这么高都不溢出来那如果我们在刚才漂浮着大头针的杯中加一滴洗洁精会怎样呢?2.(分别滴水及洗洁精)大家观察到了什么?3.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是什么力量托住了钉子?现在钉子下沉了,说明什么?是什么破坏了水的表面张力?4.讲述:原来是洗洁精破坏了水的表面张力。
五、总结延伸1.通过今天的研究,大家有什么收获?2.提问:我们现在知道了水有表面张力现象,那么其它的液体是否有表面张力呢?你们准备怎么来研究呢?请大家在课后自己研究其它液体的表面张力1 认识水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获取证据,能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描述对一定量的水的形状变 化的观察结果 2、能设计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方案,并实施能对各组实施的方案及效 果进行评价,在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易操作性、简便性的基础上, 评出 1~2 个最优方案 3、学会使用量筒进行测量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1、尊重证据,用证据来说明问题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在设计方案时,能积极思考,方案严 密、可行 (三)科学知识目标: 认识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教学重点: 认识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教学难点: 能设计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方案,并实施 教学准备: 水、烧杯、量杯、漏斗、水槽、量筒、瓶子、不同形状的其他容器若干、 尺、调匙、滴管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一、阅读单元页,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二、提问:关于水,我们有哪些认识?有哪些问题? 教学新课 一、拿出清水、杯瓶等各种容器。
二、试猜想:将水倒入这些容器中,水的形状会是什么样子? 三、学生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四、交流汇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容器内水的形状 拓展延伸 你能画出容器里水的形状吗?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教学新课 一、提出猜想 1、出示三瓶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水 2、谁的肚子里装的水最多呢?(学生回答) 3、教师统计学生所持观点情况 二、实验验证 1、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呢?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根据现有材料选择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 4、办法可行吗?这需要咱们亲自动手试一试 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 1)你们小组准备使用哪种实验方法?需要什么材料呢? 2)小组内的同学怎样分工? 5、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6、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三、反思猜想 通过刚才的猜想和动手实验来验证,说说你有什么想法呢? 四、认识量筒 1、为了精确地测量水的多少,我向大家推荐一个专门用来测量水的仪 器——量筒,它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 2、小组观察量筒,认识“毫升” 3、介绍量筒的使用方法 4、比赛:教师说出多少毫升水,学生马上量出水比一比,哪个小 组倒得快? 5、先估测,再用量筒测量一号瓶的水,并填写实验记录单。
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有刻度的物体,可以来测量液体的体积呢? 板书设计: 1 认识水 一、 关于水,我们有哪些认识?有哪些问题? 二、水的特点: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 有一定的形状 教学后记:2 流动的水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材图示,小组分工合作制作小水轮模型 2、对如何使小水轮转得快做出设想,并用实验证明能找到两种以上的 办法使小水轮转得快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1、积极思考,大胆设想 2、 2、注重实践,尊重事实 3、能意识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有有利和有害的一面,科学能帮助 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能帮助人们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自然力量,趋 利避害,甚至化害为利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列举实例说明流水有力量 2、 能初步了解人类科学利用流水的历史 教学重点: 小组分工合作制作小水轮模型 教学难点: 对如何使小水轮转得快做出设想,并用实验证明 教学准备: 红萝卜、小塑料片若干、铁丝支架、水槽、烧杯或可乐瓶、与流水有关 的图片和声像资料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一、阅读指南车信箱,介绍古时水磨及这一技术发明给人类带来的好 处和它创造的价值。
二、提问:水磨是怎样利用水力的? 教学新课 自制小水轮 1、教师出示一个小水轮范例 2、介绍制作小水轮的材料及基本制作方法 3、学生动手制作 4、简单测试后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制作经验 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课后做出更多的各具特色、新奇有趣 的水水轮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一、展示学生课后制作的作品 二、让小水轮转起来,想想,怎样才能使小水轮转得更快呢? 教学新课 一、研究讨论 1、小组讨论:小水轮转得快的条件和原因有哪些?试做猜想 2、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二、实验探究 1、提问:我们的小水轮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