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洱源的脱贫攻坚之路.docx
2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生态洱源的脱贫攻坚之路 开启文本图片集 入刊理由 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创办是二十一世纪两个重要的课题脱贫攻坚“是创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历史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势在必行,势如破竹推进生态文明创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也是目标任务之一,不容忽略,不容懈怠洱源县作为中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云南省首批生态养护与创办示范区,交上怎样的“答卷”令人期望,“解题方法”也备受关注 洱源县,因地处洱海源头得名这里有“水光潋滟晴方好”的西湖、东湖和茈碧湖,湖水如明镜一般清澈见底,放眼望去,“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盛景映入眼帘,仿佛置身仙境抬头便能看到“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景致,白鹭的啼声如一首首动人心弦的音乐,回荡在上空,久久不消这片生活着汉、白、彝、藏、傣、傈僳、纳西等26个民族的热土,亦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西边境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片区县自被列入云南全省12个首批脱贫摘帽退出县以来,洱源县锁定2022年底摘帽脱贫目标,在省、州党委、政府领导下,在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等省、州挂钩单位的挂包帮扶下,中共洱源县委、县人民政府率领全县各族人民咬定精准二字,向贫困下战书,与贫苦作斗争,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真功、在精准落地上见成效多举措压实责任,从根本上拔掉穷根。
力拔穷根 铺就脱贫致富幸福路 蒙蒙细雨挡不住汽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在前往洱源县牛街乡福和村的途中,记者被一片繁茂的“花田”吸引——满山遍野的淡紫色小花随风摇曳,活力盎然下车一问,原来是中草药材附子这是村里种的致富花!”随行的乡政府干部兴致勃勃告知,这一大片“花田”是福和村的附子种植示范基地 福和村自然条件不好,村民们分散居住在海拔2100米至3400米之间的高寒山区在这里,由于缺资金、缺技术,周而复始的辛勤劳作并没有变更贫困群众的生活面貌根据实际处境,以问题为导向对症下药,在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等省、州扶贫挂钩单位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福和村在产业进展和易地搬迁上下功夫一方面,积极协调洱源县农行向建档立卡户发放产业信贷资金180多万元,另一方面,引进大理州农科院、大理药业、大理青松薯业等企业、院校,参与产业扶持工程,扶助建档立卡户添置大牲畜、种植中药材、革新马铃薯品质同时,依托易地搬迁工程,解决54户村民的安居问题正是有了这种“对症下药”的布局,实现农业产业布局调整,增加群众收入,为实现脱贫摘帽打下坚实的根基 “根基设施改善了,产业进展了,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劲头更足了……”盛夏节令,在洱源县牛街、乔后、西山、凤羽等乡镇,一个个喜人变化让人如沐春风。
洱源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西边境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片区县和云南省12个首批脱贫摘帽县之一扶贫开发任务重、难度大据中共洱源县委书记李洋介绍,截至目前,洱源县尚有建档立卡4290户15002人,主要分布在西片黑潓江片区西山、乔后、炼铁等3个乡镇以及外片牛街乡和其他镇乡山区、半山区行政村面对“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扶贫攻坚工作任务现实问题,中共洱源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来抓,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进展全局,积极开展“挂包帮”“走转访”工作,通过实施产业进展、搬迁安置、生态补偿、进展教导、改善根基设施、金融扶贫和社会保障兜底等七大工程,突出重点和整体推进,筑牢根基设施、产业进展、民生保障、素质提升和基层党建五个根基,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面实施精准帮扶,全力推进精准脱贫摘帽工作 在李洋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本名为《情洒洱海源》的画册 “这本画册记录了云南省委、省政府,尤其是省委宣传部挂包帮扶洱源20年的片面片段,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新的开头画册图文并茂记载了洱源20年来扶贫攻坚的点点滴滴,是对脱贫攻坚之路率领人的感恩,更是一种对新生活的敬仰书中记录到: 二十世纪90年头,扶贫开发的号角在全国吹响。
1996年9月18日,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与洱源西山“结亲”,开启了挂钩帮扶洱源20年的漫漫历程 20年中,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精心用情用力关切关注着洱海之源这片热土 时任中共云南省委主要领导先后两次到洱源县调研,在农家小院与基层干部群众代表促膝交谈,并于2022年6月19日专题听取洱源县脱贫攻坚工作处境汇报 2022年8月6日,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陈豪到洱源县右所镇举行调研,听取洱源县相关工作处境汇报 20年来,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赵金先后数次到洱源县,调研指导工作,拜访慰问联系户赵金指出,要明确省委宣传部挂钩扶贫的定位,做到扶贫与扶智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经济与文化相结合,推动形成洱源城乡一体化进展的局面20年来,云南省委宣传部的同志们,把洱源人当亲人,把洱源事当家事,想洱源人之所想,急洱源人之所急 “在省、州各级领导及各部门的关切与帮扶之下,洱源县的脱贫攻坚之路走得坚强而沉稳李洋报告记者 洱源县西山乡,最低海拔1600米,最高海拔3800米乡政府驻地海拔2480米,距洱源县城92公里 走进西山乡5个村委会之一的告成村,只见一条条明净感激的水泥路通往农家小院,一排排新修的砖房错落有致。
水井小组村民欣喜地说:“过去日子过得很繁重,盼着哪天能盖上一间对比亮堂的新屋如今,通过政府补助和自己筹资,新屋终究建起了 “我们村扶贫开发工作呈现有力、有序和有效的良好局面,困难群众在扶贫攻坚中得到实惠告成村委会负责人介绍,全村共650户2720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51户1030人全村要抓实传统种植业实现稳农,打造规模品牌实现富农,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实现强农,努力实现“脱贫、摘帽、致富、奔小康” 告成村只是西山乡脱贫攻坚的一个典型乡党委负责人介绍,2022年以来,以“生态家园,幸福西山”为目标,通过进展优质经济果木、养殖大小牲畜等产业,全乡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6元,增长16%在全乡3717户13849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04户5018人要通过进展产业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进展教导脱贫、进展金融脱贫、社会保障兜底等举措,确保2022年底脱贫摘帽 如今,山坳深处、田间地头,大地间脱贫攻坚的强劲足音在回响,山寨里自强不息向贫困宣战的热浪扑面而来洒汗出力,亮剑出手,力拔穷根,在脱贫攻坚大决战中谱写出一曲曲雄浑乐章 为将全县的工作重点引导到脱贫攻坚上来,洱源县建立加强精准扶贫攻坚的组织保障体系。
成立了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建县扶贫开发工作指挥部,由县委书记承担指挥长,县长和县委副书记等县级领导承担副指挥长由9名县级领导挂钩帮扶9个乡镇,39名处级领导每人挂钩帮扶1至2个贫困村,由106个省州县三级部门概括负责保村,实行结对帮扶“532”制度(县级干部帮扶5户,科级干部帮扶3户,一般干部帮扶2户),全县2488名干部职工结对挂包7455户贫困户,实现“挂包帮”全笼罩同时,采取“抽强人、强抽人”的方式,由县委、县政府统一选派了8名挂职副(镇)乡长,选派了40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队吃住在村,以“人在、心在、实在”“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扎实作风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在牛街乡福田村委会,只见小院干明净净,墙上醒目地挂着“三图二表”——“2022年脱贫攻坚工程示意图”“脱贫出列攻坚战任务图”“脱贫工程实施处境图”“整乡整村及其他工程挂图作战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出动态表”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向记者介绍:“我们实行‘挂图作战’,让大家对脱贫攻坚推进处境一目了然,明确目标、措施、时限,强化责任、落实、成效,促进精准靶向、精准施策、精准脱贫 像这样明晰的扶贫作战图在洱源县每个贫困乡、贫困村都有,标明扶贫措施、脱贫时限、责任人等信息。
县、乡、村层层签订军令状,优秀干片面赴贫困村任第一书记,一村一个工作队、一户一个责任人,精准入户结对帮扶,确保“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扶贫不是单打独斗,需要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一起完成这在洱源县上下已形成共识 在扶贫格局建立和扶贫对象确定之后,洱源县严格按照“快审、快批、快拨”的方式,让资金落到实处,用在刀刃上据介绍,2022年,洱源县筹划整合中央及省级专项财政资金4.5亿余元,州、县两级财政投入7000多万元,发放到户扶贫贷款2亿元以上,涉农龙头企业工程贷款8000万元,易地搬迁贷款3亿多元,农村危房改造贷款2亿元,累计投入资金13.7亿多元,确保2022年脱贫摘帽目标任务顺遂实现 有了钱怎么用在“刀刃上”?洱源县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路径 产业扶贫“换穷业”结合各贫困村进展实际,立足“一村一品”培育富民产业,引导贫困户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按照“实事求是、因户施策、宜养那么养、宜种那么种”的原那么,赋予每户不低于3000元的产业扶持补助,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笼罩,扶助贫困户进展产业产业进展始终紧紧扭住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这个关键,以“公司+基地+党支部+贫困户+科技+金融扶持”的模式来拉动贫困户进展种植业、养殖业。
同时,采用“涉农企业带、龙头企业带、农业合作社带、农业庄园带”的方式进一步抓实村级特色经济,充分发挥好当地企业技术和市场优势,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带动农户自我进展,通过劳务合作、资金入股、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形式与贫困户建立产业进展多种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的扶贫产业进展格局,变“输血”为“造血”,努力实现精准脱贫目标同时,按照每个行政村不低于30万元,每个易地搬迁点不低于10万元的标准拨付1610万元互助金,笼罩50个行政村目前,洱源县共种植山萮菜、附子、灯盏花和大白芸豆等经济作物4.28万亩,养殖肉牛、山羊和生猪等牲畜2.07万头,家禽1.08万羽,并与8家企业确定了长期合作关系 易地搬迁“挪穷窝”为切实解决好“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有效改善农村贫困农户生存进展环境,本着“保障根本”和有稳固住房的原那么,结合建档立卡动态管理三轮“回头看”的实际,在省州“三年行动筹划”下达洱源县850户易地扶贫搬迁规模的根基上,洱源县自加压力,分两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867户11085人(建档立卡2039户7807人,非建档立卡828户3278人),其中: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1559户6464人(建档立卡931户3828人,非建档立卡628户2636人),实施45个安置点,涉及9镇乡33个行政村,有4个集中安置示范点175户749人,41个插花安置点1384户5715人,筹划投资3.32亿元;其次批易地扶贫搬迁901户3659人(建档立卡792户3202人,非建档立卡109户457人);特困户住新屋407户962人(建档立卡316户777人,非建档立卡71户185人),全部为插花分散安置,筹划投资1.28亿元。
生态补偿给实惠洱源作为洱海源头,有退耕还林21.38万亩,兑付补助金630万元;发放国家和省级公益林补偿金940万元;全县已建成生态湿地3.1万亩,湿地创办中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土地等方式每年增加群众收入2000多万元,同时,从建档立卡户中吸纳的天保员、护林员、环保员、河道协管员、垃圾收集员、保洁员等705人赋予工资性收入,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养护中收益 教导培训谋长远推进义务教导均衡进展,围绕年内实现义务教导均衡进展目标,投入3.68亿元,新征学校用地383.3亩,新建校舍面积8.32万平方米,新建体育运动场地9.92万平方米,投入750万元举行校园绿化,购置多媒体设备621套,计算机3320台同时,全面落实建档立卡户子女中等职业教导免费政策和助学金政策对建档立卡户在校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