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律师行业发展及管理情况分析.docx
16页上海律师行业发展及管理情况分析 引言律师是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律师事业不断发展,律师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继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后,2016年党和国家在律师制度改革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法规,为加强律师制度顶层设计,推动律师执业权利保障,强化律师执业行为规范,加强律师队伍和律师协会建设扫清障碍、提供助力2016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律师制度改革的意见》以及《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对深化律师制度改革做出全面部署2016年9月,司法部修订了《律师执业管理办法》和《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并于2016年11月1日开始实施2016年12月,司法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律师协会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律师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律协职能作用因此,2016年是国家深化律师制度改革的重要之年上海律师业自1979年恢复律师制度,已历38载春秋,取得了较大发展。
下文将总结分析上海律师行业的发展现状,上海律师作为法治建设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的作用,以及上海律师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一 上海律师行业发展现状(一)上海执业律师总数突破两万大关,量质齐升近年来,上海律师业迎来了持续健康发展至2016年底,上海律师人数首度突破2万,同比增长9.1%;专职律师18550名,占律师总数的92.61%;兼职律师670名,占律师总数的3.34%;公职律师818名,占律师总数的4.08%;公司律师281名,占律师总数的1.4%1.上海律师人数在全国处领先水平截止到2017年1月初,我国执业律师人数已经突破30万[1]上海执业律师人数有20030,占全国律师人数的6.7%上海2015年末总人口为2415万[2],每万人的律师拥有量是8.29人而全国人均律师占有量偏低,每万人的律师拥有量是2.17人,美国是37人,英国是15.4人,德国是8人[3]上海达到了德国水平,远超全国人均水平,在全国范围来说处于领先地位比较沪京深三地2016年的执业律师总人数,北京比上海约多1/3,上海约是深圳的2倍三地执业律师总人数增长速度基本相当,且保持稳步上升趋势上海2014~2016年的执业律师总人数年均增长速度为8.9%(见表1,图1)。
表1 2011~2016年全国、上海、北京、深圳执业律师人数单位:人年份全国执业律师总数上海执业律师总数北京律执业师总数深圳执业律师总数2011214968137612210067942012232384148872279672532013248623166922376178282014271452169002446785612015297175183602554293532016300000200302695310011资料来源:全国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上海市数据由上海律师协会提供,北京市数据来源于北京市司法局网站,深圳市2012~2015年数据来源于深圳市司法局网站,2016年数据来源于《深圳特区报》2016年11月25日的报道表1 2011~2016年全国、上海、北京、深圳执业律师人数2.专职律师是上海律师的主力军数据显示,上海兼职律师的数量近年来并没有明显增加,增加的律师主要是专职律师2016年专职律师占到了全体律师总数的92.61%,是执业律师中当之无愧的主力军(见图2)图1 2011~2016年上海、北京、深圳执业律师总人数走势图2 2016年上海执业律师类型结构构成比例3.“两公”律师上海多于北京截至2016年底,上海“两公”(公职、公司)律师有1099人,其中公职律师818人,公司律师281人。
而北京有公司律师286人,公职律师99人[4]上海公职律师明显多于北京,表明上海积极开展公职律师队伍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二)律师事务所发展迅猛,创收显著增长1.上海律师事务所数量近1500家,呈稳步增长态势全国律师事务所保持着年均7.0%的增速,现已有2.5万多家具体到上海,律师事务所数量从2010年的1064家发展到2016年的1463家,年均增速5.5%,低于全国水平这与上海律师行业发展在先,已经过律师事务所“井喷式增长”的年代,现逐步向专业化、精细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有关(见表2,图3)表2 2010~2016年全国、上海、北京、深圳执业律师事务所年度数据单位:家年份全国律师事务所上海律师事务所北京律师事务所深圳律师事务所20101723010641486—20111823511161609—201219361116116724132013206091222178245620142216613211924514201524425140921005982016—14632249—资料来源:全国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上海市数据由上海律师协会提供、北京市数据来源于北京市司法局网站,深圳市2012~2015年数据来源于深圳市司法局网站。
表2 2010~2016年全国、上海、北京、深圳执业律师事务所年度数据图3 2010~2016年上海、北京、深圳律师事务所数量走势2.律师事务所向规模化发展上海市50人以上律所共有49家,其中500人以上1家,300~499人所2家,200~299人所3家,100~199人所12家,50~99人所31家[5]换言之,上海市规模前50名的律师事务拥有上海地区约30%的律师大律师事务所数量逐年增长,标志着上海律师事务所向规模化发展3.上海全行业业务收入超170亿,占GDP总额比例攀升上海律师行业2016年全行业业务收入172.34亿元,同比增长22%,占全市GDP总额的0.63%,同比增长0.08%上海律师行业2015年业务收入增速是上海GDP增长值的三倍多,人均业务收入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上海律师行业在全市17个重点行业行风测评中始终位居前列[6]自2010年至2016年,全行业业务创收的数额分别为:58亿、71亿、75亿、89亿、111亿、135亿、172亿[7](见图4)图4 2010~2016年上海律师行业年度业务创收数额(三)律协工作面面俱到,“四化”建设卓有成效1.信息化建设律协高度重视律师行业信息化工作,将信息化作为推动律师行业长远发展的重要生产力,特别是在如何进一步运用新兴技术管理行业,服务会员,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这一核心工作任务方面,纳入重点思考和亟须推动解决的问题之中。
通过研究论证,律协制定了新一轮的行业信息化发展总体战略——“数据律协”,旨在建立统一规划,发掘信息技术对行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将最新的信息化技术深入应用于行业管理、会员服务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全面收集行业、行业会员乃至行业间的有效数据组成行业大数据,并通过数据技术将其反馈应用于工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行业数据生态体系,切实提升行业管理的各方面水平,为律师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引擎1)整合律协管理系统,建立统一高效的服务平台为了推动“数据律协”发展战略,专门成立了行业信息化工作小组,为“数据律协”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实现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着力从统一服务平台、打造行业信用信息平台、开发上海律协APP、推进“律师一卡通”推动“数据律协”工程2016年律协将目前已经建好的25个系统重新融合、升级,打造成一个统一的律师行业内部管理平台同时,重新梳理,整合所有行业数据,建立标准统一的行业数据中心,为“数据律协”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2)开发上海律协APP,实现全行业互联互通为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质的飞跃,首次由律协开发APP,通过移动互联技术,将全市2万多名律师,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连接律协APP的功能涵盖以下方面。
①行业管理:培训、报名、签到、查成绩、学习②辅助类工具:律师法律服务类、常用工具③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服务签到等律协APP的开发和使用,一是可以提升行业服务律师会员的质量;二是打造一个高速、有效、可控的行业交流平台;三是统一行业公共、公益法律服务入口,提升法律服务水平特别是第三类应用,我们将打造一个律师公共、公益法律服务的统一平台目前,上海市律师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公益或公共法律服务,服务领域包括政府、社区、企业、军队等各个领域但长期以来,由于涉及面广,服务分散,多头管理,经费短缺等客观问题,对于此工作缺乏有效的手段进行信息收集和科学管理,不利于律协掌握这些信息,阻碍了律师行业社会责任的进一步发挥因此,通过移动终端,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服务管理、调度效率,还能极大地降低管理成本,同时还能对具体服务实行精准化管理,尤其是对上海市律师行业参与公共法律服务、公益法律服务等履行社会责任的活动进行详细的记录,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分析决策律协APP的开发和使用,将使律协服务会员的效率及律师自身执业的效率极大提升,对整合行业资源,实现信息化发展影响深远3)推进“律师一卡通”覆盖面,争取法律职业共同体全覆盖在“律师一卡通”已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律师一卡通”的覆盖面。
通过与上海市检察院、上海市公安局监管总队等进行沟通协作,积极推进律师一卡通系统与上海检察、公安系统等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工作,实现以律师身份信息为基础,建立组织间数据交换通道、业务连接通道除推动法律职业共同体内部的覆盖外,还向条件成熟的其他与律师执业相关的机构拓展,包括仲裁机构(劳动仲裁)、工商行政、知识产权、房地产登记等部门,进一步扩大“律师一卡通”覆盖面律师一卡通”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便利了律师执业4)筹备律所管理软件,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律师事务所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上海市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水平,特别是中、小型律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一直是行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上海律协曾通过编写及发放律师事务所管理手册的方式促进中、小律所事务所的管理,但依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管理抓手另外,相较其他服务行业,我国律师行业普遍面临管理信息化应用能力差的问题,单个律师事务所往往很难承担高额的信息化研发成本为此,需要整合全行业的力量,集中资源进行法律服务行业律所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期在面上推动全市律师事务所管理能力的提升市律协通过对中、小律师事务所管理需求的调研,通过行业制定标准,社会公开招标双管齐下的办法,开发、提供律师事务所的管理软件,建立一个符合本市律师行业发展的信息化应用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律师事务所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2.规范化建设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律师协会建设的意见》[8],律协应加强纪律建设,推进诚信执业,促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信息透明对称,推动市场良性竞争,推进律师行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自2016年开始,上海律协搭建“上海律师行业信用信息平台”,通过平台整合所有律师的相关信息,包括司法行政的律师执业审批、表彰处罚信息、律师行业协会的会员管理、业务、行业奖惩等信息等平台还通过律师、律所自主申报的方式收集可以反映律师执业能力水平的其他信息,包括基本信息、执业信息、奖惩信息、业务信息、社会影响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