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有福之州野“海丝”门户.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414911660
  • 上传时间:2022-09-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有福之州野“海丝”门户福州现存有丰富的见证其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史迹,如五代闽国墓葬考古、 福州怀安窑 (南朝~唐、 五代)考古、元和八年《 场山亭记》残碑的发现与马球场遗址考古以及见证与波斯文化交流的闽王墓的考古,这些无不说明 9 世纪到 10 世纪福州与中东、亚洲周边国家频繁的商贸往来和多元文化的融合八闽首府、璀璨东南的福州,有着近 7000 年的人类文明史和 2200 多年的建城史,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 14 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福州海上贸易变迁唐五代时期,北方战乱频发,中国通往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被迫中断,加强海上交通的建设成为有唐一代与海外诸国进行商贸往来的主要渠道中国的对外经贸交流重心逐渐向东南沿海转移,引发了中国东南沿海商贸发达区域海洋文化个性的彰显这种形势为福州与中原文化交流和海外交通贸易的大发展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时机和条件,使福州在唐代中期至五代期间,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并与广州、扬州并列为唐代三大贸易港口唐末五代王审知及其后裔治闽期间,重视福州海外交通贸易的发展,并且(王延曦)在福州设立市舶司,作为管理海外贸易的专门机构。

      福州作为经济贸易发达的“闽越都会,东南重镇”,其海上贸易进一步发展壮大当时著名诗人韩 ?? 登上城边的乌山感叹道: “东南地向城边尽,外国云从岛上来福州港肇始和奠定了对外商贸格局,推动繁荣发展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成为沟通中国与海外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宋元时期,福州亦是“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重要贸易港口城市,福州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到达的地域,东至高丽、日本;南到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的交趾、占城、真腊、三佛齐、缅甸、暹罗、吉兰丹、渤泥等国家和地区;西抵南亚诸国及西亚、非洲的天竺、南毗、古里佛、大食、马达加斯加等国家和地区明代,福州是全国重要造船基地之一,造船工艺先进,装备精良,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所造福船以坚固著称, 既用于航海交通,也用于海上作战福州太平港为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候风扬帆出发地道光二十四年(公元 1844 年),福州正式辟为五口通商口岸福州与九江、汉口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茶市,而福州是唯一一个沿海港口城市唐武德年间,以海运和贸易为生的沿海人民,通过直接与海外通商谋生福州怀安窑所产的外销陶瓷器经由当地商人穿越大洋直接贩运至日本及东南亚各国,至今在这些国家都有该窑口产品出土。

      除了福州与海外的直接贸易外,还有海外诸国经福州的中转贸易隋唐时期西亚崛起的阿拉伯帝国即大食帝国热衷于开拓东方,尤其是对唐代的海上贸易福州就是他们从事商业活动的重要港口当时阿拉伯商船满载各国货物,航抵福州,国人与之交易后,携舶来品溯闽江而上,将货物贩卖至全国各地此外,朝贡贸易也是福州海上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唐末五代时期,福州作为重要的港口之一,开辟了自福州―温州―台州―明州―登莱的近海航行路线,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朝贡路线唐代泉州不置都督府,因此接待海外贡使的港口只能是福州港,所以说福州港是海外诸国朝贡路线上不可或缺的一站当时取道福州前往进贡中原朝廷的国家有三佛齐、新罗、占城、琉球等曾是全国丝纺中心海上丝绸之路顾名思义离不开“丝绸” 苏杭丝绸闻名天下,但你可能不知道,福州也曾是全国丝绸纺织中心考古作为佐证历史的第一手实物资料,是最有说服力的在过去 30 多年,仅在南宋黄升墓、明代马森墓以及宋端平二年(公元 1235 年)夫妻合葬墓等 3 座古墓,就出土了各种珍贵丝织品 700 多件,这在福建考古史上绝无仅有,在全国也较为少见在南宋黄升墓中出土的重量仅 16.7 克的纱罗背心, 和在宋端平二年(公元 1235 年)夫妻合葬墓出土的纱罗对襟女上衣,这与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所说的福州宋代能生产出“举之若无,裁之为衣,真若烟雾”的丝织品记载相印证,这种衣物轻薄如蝉翼,可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蝉衣相媲美。

      不少纺织人都知道,四经绞罗是中国古代织罗技术的最高峰,因这种罗织物的织造技术早已失传,其因此成为中国丝绸技术的历史之谜不过,在南宋黄升墓以及夫妻合葬墓中挖掘出土的丝织品,正是四经绞罗,这成为揭开这一历史谜团的珍贵实物资料同时,这些出土的丝织品在继承传统的技法基础上,还创造了新产品,如二经绞花罗、三经绞花罗以及绉纱的制造技术,代表了宋代纺织技术工艺的新成就织缎巷”、“锦巷”、“横锦巷”、“机房里” 如今,这些与纺织业相关的地名,仍保留在榕城大街小巷中,无声见证着福州纺织业曾经的辉煌海丝”必经航道站在迥龙桥上,只见两岸村居依江林立远处,连绵的棋盘山犹如劈江利刃,挡住了从闽江入海口吹来的狂风迥龙桥是全国唯一以宝奁、海图、官印为石雕的桥,宝奁是唐代女子出嫁时装金银首饰的箱子在显眼位置同时有宝奁和官印的石雕,绝非偶然,正是那个时代女权的象征,也成为该桥始建于唐朝的又一佐证而闽江闽安段形成的闽安门天险,是福州古代水路总汇和关防要地,邢港古航道直通闽江闽安门, 航道水深 15 米、港阔 70 米、港长约 5 公里,是个四面环山、弯曲如龙的天然避风良港自汉唐以来直至清朝,所有进出福州港的外国船只,都要先停留在闽安邢港古航道上,“一为接受贷物检验、课税,二为驻泊避风,由此可知其在当时地位的重要性” 。

      据《后汉书 ?郑弘》记载, “旧交趾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迅海而至” 东冶即现在的福州,汉代闽越王开辟的福州港,已经交趾七郡,即越南、柬埔寨等中南半岛诸地当时,贡船泛海均停泊闽安邢港邢港较场尾的贡船浦,就是当年汉代外国贡船入泊待检的渡口之一,如今建有1000平方米的贡船浦公园和 5 层鼓楼唐代以前的闽安镇,就已是闽江入海口进入闽江的第一要地,唐朝在闽安邢港设立巡检司衙门, 负责巡视海上贸易,缉私与巡捕海盗及设关课税 据文献记载, 唐太宗(公元 627年~公元 649 年)时,邢港已是闽州(福州)重要港口;唐武则天称帝时,闽安邢港海上贸易空前繁荣,福州海外贸易必经之路的通海大石桥迥龙桥,就在此时开建 唐玄宗(公元 712 年~公元 756 年)时,福州是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邢港因河深江阔,成为福州从事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唐文宗(公元 826 年~公元 840 年)时,福州通往南海各国商船均由邢港出海唐昭宗(公元 889 年~公元904 年)时,闽王王审知辟海通津引舶入市,进出福州的海船均在邢港停泊,商贾云集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公元 909年),王审知开辟甘棠港,福州海运至辽东、新罗(今朝鲜)的商品,大量货物由邢港起航。

      海丝”见证者福州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通商口岸,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闽安港口古码头是福州古港海上贸易的“见证者” 乾隆年间,福州郡守李拔在《罗星塔铭》中写道: “闽安镇海舶出入,为省会咽喉 ”邢港是闽安镇内港,邢港文化遗产形态多样,内涵丰富,尤其是多处港口古码头等,集中体现了 7 世纪至 10 世纪福州古港的兴盛与空前繁荣景象闽安邢港沿岸现有 3 个古码头、 6 个古道头、 8 个古浦头,这些码头因规模大小不一而在古代名字不同目前,闽安遗留下来的最大古码头,是港口水门道古码头,长约100米、宽 3 米、高 8 米,一直延伸到闽江深水处古代邢港江岸边,码头林立,舟楫相连,外国与内地商船往来频繁,商贾云集,是农产品、木材、竹材等货物的集散地邢港如今遗留下来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以及多处的港口古码头,也为海上丝绸之路及其形成阶段时期的历史,提供了相对完整而又独特的实物见证据史料记载,东汉章帝建初八年(公元 83 年),迥龙河因其地势优势被辟为南北货物中转站闽州港的重要港口宋代,闽安港口古码头为福州港口至日本、阿拉伯诸国丝绸之路的重要出海口岸明永乐三年(公元 1405 年)至宣德八年(公元 1433 年),全闽开禁,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庞大的船队有 6 次驻泊邢港古航道, 闽安港口古码头为放洋之所。

      优越的近海优势,使闽安自汉唐以来的海上贸易就很活跃当时,商船从闽安码头出发,纵跨南海,横越印度洋,至东南亚,甚至非洲,将丝绸、瓷器、茶叶、漆器等物品运往各国闽安古码头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是我国对外通商最早的口岸之一福州港最早的“海关”历史上,闽安作为军事与海关口岸的重镇,税课司自唐代以来, 经历代朝廷营建, 渐成规模, 唐宋元时期称税课司,明朝时期称税课局,清代称武口海关,由闽安水师管理,后改归福建总督监管唐代以来的闽安税课司衙门,设立在闽安江岸口头街目前,税课司旧址尚存长 200 米、深 3 米临江旧墙基宋代以税课司为中心的口头街十分热闹,距税课司百米处的凤髻山顶有一座北宋建造的闽江口标志性建筑――闽安城隍庙,外国海轮见到城隍庙,都要下半旗以示尊重中国主权早在唐天宝元年(公元 742 年),福州就名列中国三大港口之一,闽安外埠是停泊港,是外国与本国商船进出福州的第一关卡景福二年(公元 893 年),设置福州海关闽安税课司衙门宋元明清各朝继续设立税课机关,巡察管理各县税务、缉私、巡捕海盗税课司始终是福州古代重要的海上贸易和海疆事务的代表机构明洪武二年(公元 1369 年),明朝为管理海上贸易,设立闽安税课局,取代元朝设在福州府城中的福州税课局。

      清代,闽安协台衙门兼管福州闽安武口海关,这是清代福州海上丝绸之路鼎盛的标志,闽安刑港呈现“西南洋诸口,咸来互市”的盛况福州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福州与琉球的交往已久,早在明初洪武、永乐年间,朝廷就赐闽人“善操舟者” 36 姓赴琉球明成化十年(公元 1467 年),福建市舶司从泉州迁至福州后,福州与琉球的经济贸易、文化往来更加频繁福州河口设柔远驿、进贡厂(即琉球馆) ,凡中国派往琉球的使者及琉球来中国的使者、留学生都经福州转道福州还出现了主要与琉球贸易的“十家帮” 在福州仓山区建有福州琉球墓园,里面安葬琉球来华亡故人员福州琉球馆和福州琉球墓园是全国不可多得的研究琉球历史和古代中琉交往的历史古迹值得一提的是, 1995 年,连江定海水域水下考古发现的1000 多件黑釉盏等陶瓷器,以及 2005 年 9 月,“碗礁一号”水下考古发现 1.5 万多件清康熙年间景德镇青花瓷器精品,见证了福州港兴盛和繁荣此外,记载闽王王审知重视海外贸易发展的恩赐琅琊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