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第四章.doc
11页章 第四 — 3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有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 A )A.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B.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D.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2、商品是: ( D )A.一切物品 B.一切有用的物品C.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D.用来交换的有用的劳动产品3、商品的二因素是: ( B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和价值C.价值和交换价值 D.价值和价格4、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 (A )A.使用价值构成 B.交换价值构成C.价值构成 D.货币构成5、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 ( D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D.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6、商品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 ( D )A.一般人类劳动 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 D.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7、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是生产商品的: ( C )A.劳动 B.时间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8、形成商品价值实体的是生产商品的: ( D )A.劳动 B.时间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9、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是: ( D )A.脑力劳动 B.各种形式不同的劳动C.体力劳动 D.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10、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 A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有价值D.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11、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 ( A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12、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 D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不可能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13、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 C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1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B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 D )A.两种劳动 B.两次劳动C.两个过程的劳动 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16、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D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然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17、商品价值量取决于: ( D )A.货币量 B.使用价值的量C.商品的有用程度 D.生产商品的劳动量18、商品价值量是由: ( D )A.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的B.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9、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是: ( D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 B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2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 ( A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22、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 D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3、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2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C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2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 C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生产资料可以买卖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26、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 D )A.一切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B.私有制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C.商品经济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D.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27、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它在使用过程中: ( D )A.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B.能转移自身价值C.能保持自身价值 D.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2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C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29、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 D )A.工人工资的高低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30、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 B )A.不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 B.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C.固定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 D.预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31、剩余价值的源泉是: ( A )A、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B、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C.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 D.雇佣工人的抽象劳动3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 ( A )A.剩余价值规律 B.价值规律C.平均利润规律 D.竞争规律33、“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
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可见,资本从本质上讲是: ( D )A.厂房 B.机器C.原材料 D.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34、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B )A.资本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B.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C.资本价值转移的不同方式 D.资本价值周转的不同方式35、马克思把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称为: (B )A.预付资本 B.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 D.固定资本36、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称为: ( B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 D.货币资本37、生产成本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因为抹杀了: (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