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整理]单向板及次梁的配筋计算.pptx
18页1. 掌握单向板及次梁的配筋计算要点;2. 掌握单向板及次梁的构造要求第八章 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第四讲教学目标:单向板及次梁的构造要求单向板及次梁的计算要点重 点难 点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整体式楼盖中的板和次梁,通常均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主梁仍采用弹性理论方法计算 3、单向板肋形楼盖的计算和构造(1)单向板1)计算要点a、板的计算步骤:计算单元、荷载计算、内力计 算、配筋计算§8.1 现浇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b.对于四周与梁整体相连的板:对于四周与梁整体相连的板,在荷载作用下跨中下部及支座上部将出现裂缝,使板的实际轴线呈拱形因支座不能自由移动,则使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产生横向推力,此推力将使板的内力有所降低因此,对于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可按计算所得弯矩减少20% c. 板一般均能满足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要求,设计时可不进行抗剪承载力验算d. 采用弯起式配筋方式,选配钢筋时,应使相邻跨和支座钢筋的直径及间距相互协调3中间支座负钢筋上弯点距支座边缘为6/0l,弯起数量为跨中钢筋的1/3~1/2,如弯起钢筋尚不足以抵抗支座负弯距时,可另补充负钢筋。
弯起钢筋角度一般为30 a,当等跨或跨度相差不超过20%,时,按下列规定采用伸过支座边缘的距离0为避免支座处钢筋间距紊乱,通常跨中和支座的钢筋采用 相同间距或成倍间距1)板的配筋方式弯起式配筋)板的构造要求23当gq> 时,3nla=时,当gq≤4nla=(2)构造钢筋a、分布钢筋板的配筋b、嵌固于墙内板的板面附加钢筋为避免沿墙边产生板面裂缝,应在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沿板的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沿非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可根据经验适当减少c、 板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板上部构造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的1/3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l l/5(ll为板计算跨度),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l l/4(ll为短跨方向计算跨度),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d、嵌固在砌体墙内的板(见图)e、 与主梁肋垂直的板面构造钢筋当板的受力钢筋与主梁平行时,应沿主梁方向配置与主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间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伸入板中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l l/4(ll 为板的计算跨度)。
b 楼板孔洞边配筋要求a)见图7.2.20(a),当b(或d)≤300mm时; b)见图7.1.20(b),当300mm≤b(或d)≤1000mm时;c)见图7.1.20(c),当b(或d)>1000mm时,或孔洞周边有较大集中荷载时,应在洞边设肋梁2)次梁1)次梁的计算特点1. 次梁的计算步骤选择截面尺寸→荷载计算→按塑性方法计算内力→按正截面承载力条件计算纵筋→按斜截面承载力条件计算箍筋及弯起钢筋→确定构造钢筋2. 截面尺寸:满足此高跨比(1/18~1//12)、宽高比(1/3~1/2)的要求可不必验算挠度和裂缝宽度3. 次梁的荷载包括次梁的自重及由板传来的荷载,计算由板传来的荷载时,假定次梁两侧板跨上的荷载各有1/2传给次梁4. 由于次梁与板整体浇筑,正截面计算时,对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对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返回2)次梁的构造要求小 结1. 板内钢筋的构造要求;2. 次梁计算要点及其构造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