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解答.doc
14页37. ( 32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东北地区位置重要,资源丰富,是近代史上列强觊觎的重点地区之一材料一读图7和图8图7 17世纪末东北疆域图8 19世纪中期东北疆域年份大豆粮谷油类花生豆饼煤铁及铁矿石193719453679410280830046421939171170395 12812205801941P 63336520 ”8448:2635953194368636111345623838291944 〜〜1945年1月8286991350535372材料二1937〜1945年间东北地区对日出口产品及数量表(千吨)年代1937 年1940 年1943 年工矿业产品总值51. 054. 459. 3农业产品总值49. 045. 640. 7材料三东北地区国民经济中工农业总产值比重表 (%)品种产量生产量(单位:千吨)百分数关内东北关内东北煤25, 93525, 39850. 549. 5生铁239170212. 387. 7钢材39519793水泥77415033466材料四东北地区重要工业品产量表(1943年)年代1943 年(%)1945 年(%)行业工业矿业工业矿业日本私人投资95.8%99. 6%99.5%100%中国民族资本4. 2%0. 5%0. 5%0材料五东北地区民营公司工业投资表材料二至五均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纲》(1)比较图 7和图 8,简要说明从 17 世纪末到 19世纪中期,中国东北海、陆疆界各 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6 分)这一重大变化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2 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东北地区对日贸易的产品结构有何特点?( 4 分)其特点说明了什么实质性问题?( 2 分)(3)根据材料三、 四、五分析日本殖民统治期间东北地区工业发展有何特点? (8 分)(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并联系后来的解放战争,谈谈日本对东北地区的殖民统 治的双重影响。
((10 分)38.( 32 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5年12月28日至 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会议研究了“十一五”期间推 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全面部署了 2006 年农业和农村工作,讨论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修改后的讨论稿作为 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这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材料二“十一五”时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 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材料三当前中国破解“三农”困局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培育新型农民,把广大的农民变成人力资源,而不是人口负担……资料表明,全国 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 13% ,而初中的仍占 49% ,小学及小学以下的占 38% ,其中不识字的或识字很 少的占 7%。
缪尔达尔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研讨亚洲国家的欠发达问题时,曾经系统地分 析过亚洲农民的整体素质,他指出:从发展的观点看,农民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是有缺 陷的:工作纪律松弛,不守时,不太尊重秩序;有着许多非理性的观点和迷信观念;缺乏 警戒性, 适应性和雄心壮志, 不太愿意进行试验或改革; 存在着对权威和习俗的盲从; …… 缪尔达尔的分析在一定的意义上说,也适应中国——何爱国《如何培育新型农民》(1) 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谈一谈你对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方 略的认识8 分)12 分)(2) 结合所学的经济常识知识,说明如何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3) 运用国家职能的相关知识,分析应如何培养新型农民?( 12 分)39.( 60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流域的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材料一读图9:珠江流域图,回答:生B西甫11(1 )填注图中用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2分)图9城市A水电站B(2) 读图,判断广东省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判断依据 (4分)(3) 简要分析珠江流域水能开发的有利条件,以及水能开发对流域内经济发展的影 响14分)材料二在提出泛珠三角经济区构想时,当时广东省负责人张德江曾对其背景做了一番阐述。
他说,改革开放20年来,广东创造了奇迹,这是邓小平理论实践的结果,是“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实践的结果,也是全国人民支援的结果,也是广东人民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结 果但是纵观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基于形势的变化,广东提出 了 “泛珠三角”这样一个设想这个设想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区域经济发展 的规律4 )历史上的珠江三角洲就是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区域,唐朝时,从广州出发,海 路最远可以到达哪里?( 2分)(5)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早产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地区之一结合有关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知识,说明该地区产生民族资本主义的原因 (10分)(6) 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互相影响,政治也同样如此试结合中国共产党革命 历程,分别以广东和湖南为例,指出这两地如何敢为人先,并且影响到全国的革命形势发展8 分)材料三“9+2 泛珠三角”是典型的东、中、西三大板块的有机融合除了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区 外,内地 9 个行政省区中, “东”有广东、福建和海南共三个行政区, “中”有湖南和江西共两个 行政区,“西”有云南、贵州、四川和广西共四个行政区由东、中、西三大板块构成的大区 域,其最大特征之一是差异性。
在互利互惠、共赢共荣基础上,这种多元化、差异性,成 为区内社会、经济、文化和其他各方面交流、合作的重要动因 7)运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原因 ( 10 分)材料四2005年 7月 28日,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正式闭幕 从 2004年首届洽 谈会闭幕到本届洽谈会闭幕, “9+2”省区之间共签订合作项目 4473 个、合同金额 4535 亿元, 将“9+2”合作再次推向新的高潮,并充分印证了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生命力随 着“港澳带动效应”和“南扩效应”的发挥,“9+2”的整体开放水平可望迅速提高,市场开放半 径可望很快扩大,开放成果可望很快在区内各地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分享这无疑会促使全 国对外开放出现沿海、沿边的“线的延伸”以及“向内地纵深推进”的新态势8)结合上述材料,试分析“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积极成果对我国统筹区域协调 发展的影响 ( 10 分)湖南省 2006 届高三 百校大联考 第二次考试文综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部分 (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1—35题: CDBAC AADDB ADCBB CDBDC BCA CD DBADB CCDAA二.非选择题部分 (共 4 小题,共 160 分。
36 、(36 分)( 1)7 月,贵阳的气温比昆明高,主要是因为昆明的海拔比贵州高 (3 分)1 月,贵阳的气温比昆明低,主要是因为昆明海拔高,几乎不受冬季风影响,而贵阳则受准静止锋(或冬季风)影响雨日较多,日照少( 3 分) 此外,昆明的纬度略 低于贵阳( 3 分) 2 )贵阳以西夏季多雨的原因: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或西南、南、东南三 支暖湿气流的影响) (3 分)贵阳以东冬春季节多阴雨的原因:冬春季节,北方冷空气南下形成的冷锋遇云贵高原 阻挡,锋面在昆明和贵阳之间准静止下来,贵阳以东受准静止锋(或锋面)影响 (3 分)( 3)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3 分) 地震成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由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壳活动强烈3 分)滑坡、泥石流成因: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 2分) 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2分) 地势崎岖,植被破坏严重 (2 分)( 4)地势崎岖,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丘陵、河谷盆地面积较小,耕地比重小; (3分) 阴雨天多,日照少; (3 分) 喀斯特地形广布,漏水严重,地面缺水 (3 分)37 .(32 分)( 1)重大变化: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由中国内河变为中俄界河; ( 3 分) 中国失去滨海地区(日本海)出海口(包括库页岛) 。
3 分) 说明了政府能否坚决抵御外来侵略是能否维护国家主权的领土完整的关键性因素 ( 2 分)2)主要为农副产品和工矿原料( 4 分)东北成为日本的原料供应地 (2 分)(3)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工业化水平高; (2 分)工业产量接近或者超过关内地 区的总体水平; (2分)重工业投资比例大,畸形发展; (2 分)日本垄断了东北地区的工 矿业,民族资本无从发展,遭到毁灭性打击 (2 分)( 4)一方面: 日本对东北地区的侵略带来了沉重灾难 (2 分) 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大片领土,中国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 2 分) 日本疯狂掠夺东北地区的工 农业资源,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其附庸经济,以适应战争需要 (2 分) 另一方面,日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试卷 第 6 页,共 10 页本对东北地区的投资客观上加快了东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2 分)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控制了东北全境,接管了东北地区的工矿业,使东北成为全国解放战争的总后方2 分)38 .(32 分)(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的社 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促进作用 ( 2 分) 根据当前我国发展实际,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并成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体现了这一原理; ( 2 分)②不同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具有不同的的导向作用,我们要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符合社会生产发展规律,符合人民根本利益,是正确的价值观, 对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2分)(2 [①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分) ②大力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 稳步发展粮食生产;( 2 分) ③坚持农科教相结合,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走科教兴农之路; ( 2 分)④加大对农业的物质和资金投入, 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2 分) ⑤积极发展农 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 (2分) 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创造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 ( 2 分)(3 [①国家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