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知识点总结(四)(浙教版七年级上).doc
3页第四章:物质的特性一、熔化与凝固1、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凝固 需要吸收热量, 需要放出热量2、根据固体熔化时的特点,把固体分为两类: 、 两者最大的区别是: ,即有无熔点3、晶体举例:金属、食盐、海波(大苏打、硫代硫酸钠)、明矾、石膏、水晶、冰……非晶体举例:松香、塑料、橡胶、玻璃、蜂蜡……4、晶体熔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 ;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 ;5、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6、熔点是晶体固液两态的分界温度:当物质的温度大于熔点时为 态,当物质的温度等于熔点时为 态,当物质的温度小于熔点时为 态7、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8、记住几种晶体的熔点:冰 、海波 二、汽化与液化1、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液化(也称 ),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汽化。
需要吸收热量, 需要放出热量2、汽化的两种方式: 、 3、两种汽化方式的比较:汽化的方式蒸发沸腾不同点温度条件发生部位剧烈程度相同点都是由液态变成固态;都是吸热的过程4、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 、 5、液体沸腾的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 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6、沸点是液体 时的温度,不同的液体沸点 ,因为液体的沸点还与液体表面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 ,所以同一液体的沸点在不同情况下也是不同的7、记住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酒精的沸点 8、液化的两种方法: 、 9、液体蒸发可降温,气体液化可供热试举例说明:三、升华与凝华1、物质从 态直接变为 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 态直接变为 态的过程叫凝华。
需要吸收热量, 需要放出热量2、完成物态变化过程图:3、自然现象中水的物态变化:云: 、雨: 、雾: 露: 、雪: 、霜: 冰雹: 请说出除云雨外的现象发生的季节:4、请描述云雨形成的过程:四、物质的构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 注意:物质并不是全由分子构成)2、分子的基本性质有:(1)分子体积和质量都极小用光学显微镜不能看到分子)(2)分子之间有空隙注意:证明有空隙的实验)(3)分子之间有吸引力和排斥力举例证明)(4)分子在不停的运动,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3、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进入另一处的现象叫: 固态、液态、气态物质都能发生该现象,只不过快慢不同, 最快 最慢4、物质状态变化的微观解释:(1)对于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只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 发生了变化2)一般物质不同状态时微粒之间的空隙关系:固 液 气3)汽化、升华都是一种扩散现象五、物质的溶解性(物理性质)1、 溶解是一种扩散现象,它的结果是形成溶液,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和稳定性。
物质的溶解能力称为溶解性2、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称为溶剂,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所以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3、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固态物质:温度、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2)气态物质:温度、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气压4、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能力也不同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量是有限的5、有些物质溶解时会放热,例: 有些物质溶解时会吸热,例: 6、影响固体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温度的高低、颗粒的大小、是否搅拌、溶质溶剂的量六、物质的酸碱性1、酸性物质:酸、其他酸性物质碱性物质:碱、其他碱性物质2、强酸、强碱都具有 性,例如: 3、物质酸碱性的测定:(1)判断物质酸碱性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 记忆口诀:溶液酸中碱,石蕊红紫蓝2)物质酸碱性强弱程度称酸碱度,测定酸碱度的最简便方法是使用 3)溶液的酸碱度用 表示,它的范围为 酸性越强 ,碱性越强 。
4)酒精、水、食盐水、蔗糖水为中性物质洗涤剂、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具碱性醋、果酱、汽水、可乐、水果等具酸性七、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物理变化: 物质状态、形态的变化、物质的溶解等2、化学变化: 生锈、腐烂、燃烧、石灰水变浑等3、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可以不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必定发生物理变化4、物理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溶解性、吸水性、密度……5、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还原性……注意:判断性质要从它对应的变化着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