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商圈的界定.docx
3页城市商圈的界定【简介】本文所提及的城市商圈,是区别于普通商场营销范围意义上的商圈,是 指一个城市或地区性的中心商业区域一、城市商圈的定义1、企业商圈对于零售企业而言,商圈是指来商家的顾客的居住范围,或商家能够吸引顾客的 范围2、城市商圈 城市商圈也称城市购买圈、商业势力圈,是指在一定经济区域内,以大型商场或 中心商业区为核心,向周围扩展,具有相当认知度,形成辐射力,对顾客吸引而 形成的一定范围或区域二、商圈的界定方式1、以顾客密度为依据就零售企业来说,可以根据来店顾客的比率,划分主要商业圈、次要商业圈和边 缘商业圈一般来说,客流量的 50-70%来自主要商业圈,15-30%来自次要商业圈, 边缘商业 圈仅吸收 10%左右的客流量主要商业圈:在该商业圈的顾客占顾客总数的比率最高,每个顾客的平均购货额 也最高,顾客的集中度也较高;次要商业圈:在该商业圈的顾客占顾客总数的比率较少,顾客也较为分散; 边缘商业圈:在该商业圈的顾客占顾客总数的比率相当少,且非常分散 引起商圈大小变化的因素很多,商圈虽然和商家的经营方式、经营效果有关,但 更重要的是受到该商家所在城市和所处区域的影响2、以商业辐射范围划分 这主要包括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周边情况等。
同样,以辐射范围划分商圈,也 可以分为三级商圈:核心商圈、次核心商圈和边际商圈其划分依据主要有:顾客步行时间;使用一般交通工具的时间(如自行车、电动 车、汽车等);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难易程度和时间(如公共汽车、地铁、轻轨 等)一般说来,核心商圈界定为:① 步行 20 分钟能够到达;② 骑自行车20 分钟能够到;③ 步行10 分钟能够到达可以直通商铺的公共汽车站;④ 乘坐小汽车 20 分钟能够到达由于商场或商业区的销售以零售为主,其销售活动通常都有一定的地理界限,也 就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商圈,但是,不同的商场或商业区由于地理位置、交通状况、 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经营品种、经营条件的不同,使得商圈规模、形态存在很 大差别三、城市商圈界定方式思考 相对商业商圈的概念,城市商圈的涵义更加宽泛,不仅指商业区,还指由商务酒 店、写字楼、大量的商务配套、休闲娱乐、以及其他配套场馆所围成的商务热点 区域同时,还包括信息枢纽、人流枢纽以及交通枢纽因此,在界定城市商圈时,应该依据与普通商业商圈划分不同的标准 1、以公众认知度划分 依照普通公众对城市商业中心认知和认可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城市商圈划分为: 地市级商圈:在城市中具有极高的认可程度,一般为零售商业发达,各类商业形 态集中,密度较高,商品齐全的零售、批发集散地。
这一类商圈多数是城市发展 过程中自然聚集而形成的,部分是原有商业集市演变而来,部分由专业市场发展 而来区县级商圈:在城市的部分区域中具有很高的认知程度,一般为某一区域中商业 较为集中的地带,多数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商品较齐全,娱乐休闲及市政配套 设施较齐全且集中这一类商圈多数随着城市不断拓展,在相对中心位置形成, 部分属于政府行为小型商业商圈:在城市的认知程度较低,一般只为某一小区域中商业较为集中的 地段,娱乐休闲及市政配套设施较集中的地区它的形成多数与城市居住区域的 拓展有关,部分由大型住宅配套商业发展而来2、以集聚效应划分 依照商圈对城市第三产业投资的吸引能力的不同,可以将城市商圈划分为: 地市级商圈:吸引投资的能力最强,也可以说是外来商业投资的首选地区,其吸 引的第三产业投资在单一区域中占全市份额最高区县级商圈:吸引本地投资的能力较高,吸引外地投资的能力一般,作为区域补 充或新区域拓展投资的首选区域,市场发展潜力是吸引中小投资者的核心动力 小型商业商圈:吸引本地投资的能力尚可,外地投资很少介入是本地小型商业 投资者的集中地段3、以辐射能力划分 依照商圈对周边城市或地区辐射能力的不同,以及行业辐射能力的不同,可以将 城市商圈划分为: 地市级商圈:对本市及周边城市或地区辐射能力很强,这也包括不同行业之间的 联动效应。
区县级商圈:对本市辐射能力一般,对本区域辐射能力较强,同时,对本区域内 行业的辐射能力尚可小型商业商圈:辐射范围有限,行业一般也就仅限于商业范围之内总的说来,地市级商圈具有公众认知度高、集聚效应强、辐射能力广的特点,一 般大型城市会有几个这样的居于核心地位的商圈,同时,其对城市经济发展作用 和地位也是相当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