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医学院教师岗位聘任实施细则.docx
10页基础医学院教师岗位聘任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竞争激励机制,合理配置教学与科研人才资源,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根据郧医院发[2021]10号档案《郧阳医学院教师、教学辅助人员岗位聘任办法》,结合基础医学院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一、岗位设定 根据本院实际,教师岗位按照重点岗位、重要岗位和一般岗位三类七级设定,其中四至六级为重点岗位, 七、八级为重要岗位, 九、十级为一般岗位在四至六级岗位中分设教学型、教学科研型和科研型岗位以教学科研型岗位为主,教学型、科研型岗位为辅教学型岗位仅限男55岁以上、女50岁以上的教师申报 表 1 教师岗位设定 注:依据控制数,结合本单位教师职称係数及实际工作需要,在5%的区间内适度调整重点岗位、重要岗位及一般岗位的比例 表 2 教师岗位设定型别 注:岗位职数百分比按六级岗位以上人数测算 二、聘任条件与岗位职责 (一)基本条件与职责 1.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郧阳医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规範》,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尊重、爱护学生。
2.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二)申报四级岗位的条件与聘期职责 申报四级岗位的人员必须具有副教授以上任职资格,具有本学科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能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在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在前一聘期内应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且教学效果优秀 1.申报四级教学型岗位的人员,近三年,科研(含教研)量化分数≥25分 四级教学型岗位人员在下一聘期内应承担以下职责: (1)参与本学科的学术梯队建设,培养和指导年轻教师 (2)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服从学科教学安排,年均教学工作量不低于260标準学时(参与临床工作的基础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不低于220标準学时),且教学效果优秀 (3)科研(含教研)量化分数≥40分,且应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①在核心或统计源期刊上发表独撰或第一的学术**两篇,或以第一发表的学术**被sci、ei、ssci收录一篇; ②主持完成校级及以上科(教)研专案一项; ③公开出版五万字以上学术专着或任副主编以上国家规划教材一部或本人承担五万字以上撰写任务的合着一部; ④获校级以上科(教)研成果一项。
2.申报四级教学科研型岗位的人员,近三年,科研(含教研)量化分数≥45分 四级教学科研型岗位人员在下一聘期内应承担以下职责: (1)参与本学科的学术梯队建设,培养和指导年轻教师 (2)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服从学科教学安排,年均教学工作量不低于200标準学时(参与临床工作的基础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不低于160标準学时),且教学效果优秀 (3)科研(含教研)量化分数≥60分,且应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①在核心或统计源期刊上发表**三篇,或以第一发表的学术**被sci、ei、ssci收录一篇; ②公开出版五万字以上教材(任副主编)一部或本人承担五万字以上撰写任务的合着一部; ③主持完成省厅级科(教)研专案一项; ④获省厅级科研(含教研)成果三等奖一项 3.申报四级科研型岗位的人员,近三年,科研(含教研)量化分数≥65分 四级科研型岗位人员在下一聘期内应承担以下职责: (1)参与本学科的学术梯队建设,培养和指导年轻教师 (2)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服从学科教学安排,年均教学工作量不低于140标準学时(参与临床工作的基础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不低于110标準学时),且教学效果优秀。
(3)科研(含教研)量化分数≥80分,且应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①在核心或统计源期刊上发表独撰或第一的学术**四篇,或以第一发表的学术**被sci、ei、ssci收录两篇; ②公开出版五万字以上学术专着或获得省部级优秀教材三等奖的教材(任副主编)一部或本人承担五万字以上撰写任务的合着一部; ③主持完成省厅级以上科(教)研专案一项; ④获省级教(科)研成果二等奖一项或市级科研(含教研)成果一等奖一项 (三)申报五级岗位的条件与聘期职责 申报五级岗位的人员必须具有副教授以上任职资格或两年以上讲师任职资格的博士,具有本学科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能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在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成绩显着在前一聘期内应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且教学效果优秀 1.申报五级教学型岗位的人员,近三年,科研(含教研)量化分数≥15分 五级教学型岗位人员在下一聘期内应承担以下职责: (1)参与本学科的学术梯队建设,培养和指导年轻教师 (2)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服从学科教学安排,年均教学工作量不低于260标準学时(参与临床工作的基础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不低于220标準学时),且教学效果优秀。
(3)科研(含教研)量化分数≥30分,且应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①在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或更高层次的期刊上发表独撰或第一的学术**一篇; ②主持完成校级及以上科(教)研专案一项; ③公开出版五万字以上学术专着或任副主编以上国家规划教材一部或本人承担三万字以上撰写任务的合着一部; ④获校级以上科(教)研成果一项 2.申报五级教学科研型岗位的人员,近三年,科研(含教研)量化分数≥35分 五级教学科研型岗位人员在下一聘期内应承担以下职责: (1)参与本学科的学术梯队建设,培养和指导年轻教师 (2)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主持完成1项校级教研教改专案服从学科教学安排,年均教学工作量不低于200标準学时(参与临床工作的基础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不低于160标準学时),且教学效果优秀 (3)科研(含教研)量化分数≥50分,且应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①在核心或统计源期刊上发表独撰或第一的学术**两篇,或以第一发表的学术**被sci、ei、ssci收录一篇; ②承担五万字以上撰写任务的教材(任编委)一部或本人承担五万字以上撰写任务的合着一部; ③完成省厅级或市级科(教)研专案一项; ④获市级科研(含教研)成果三等奖一项。
3.申报五级科研型岗位的人员,近三年,科研(含教研)量化分数≥55分 五级科研型岗位人员在下一聘期内应承担以下职责: (1)参与本学科的学术梯队建设,培养和指导年轻教师 (2)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服从学科教学安排,年均教学工作量不低于160标準学时(参与临床工作的基础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不低于130标準学时),且教学效果优秀 (3)科研(含教研)量化分数≥70分,且应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①在核心或统计源期刊上发表独撰或第一的学术**三篇;或以第一发表的学术**被sci、ei、ssci收录一篇; ②公开出版五万字以上学术专着或获得省部级优秀教材(任副主编)一部或本人承担五万字以上撰写任务的合着一部; ③完成省厅级科研(含教研)专案一项或市级科研专案两项; ④获得省级科研(含教研)成果三等奖一项或市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一项 (四)申报六级岗位的条件与聘期职责 申报六级岗位的人员必须具有副教授以上任职资格,或具有博士学位和讲师任职资格,或具有两年以上讲师任职资格和硕士学历学位,或具有三年以上讲师任职资格和硕士学位。
在前一聘期内应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且教学效果优秀 1.申报六级教学型岗位的人员,近三年,科研(含教研)量化分数≥10分 六级教学型岗位人员在下一聘期内应承担以下职责: (1)参与本学科的建设 (2)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服从学科教学安排,年均教学工作量不低于260标準学时(参与临床工作的基础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不低于220标準学时),且教学效果优秀 (3)科研(含教研)量化分数≥20分,且应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①在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或更高层次的期刊上发表独撰或第一的学术**一篇; ②主持完成校级及以上教(科)研专案一项; ③公开出版五万字以上学术专着或任副主编以上国家规划教材一部或本人承担二万字以上撰写任务的合着一部; ④获校级以上科(教)研成果一项 2.申报六级教学科研型岗位的人员,近三年,科研(含教研)量化分数≥30分 六级教学科研型岗位人员在下一聘期内应承担以下职责: (1)参与本学科的建设 (2)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服从学科教学安排,年均教学工作量不低于200标準学时(参与临床工作的基础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不低于160标準学时),且教学效果良好以上。
(3)科研(含教研)量化分数≥40分,且应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①在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或更高层次的期刊上发表独撰或第一的学术**一篇; ②主持完成校级以上科(教)研专案一项 ③承担五万字以上撰写任务的教材一部或五万字以上撰写任务的合着一部; ④获市级三等奖以上科(教)研成果一项 3.申报六级科研型岗位的人员,近三年,科研(含教研)量化分数≥45分 六级科研型岗位人员在下一聘期内应承担以下职责: (1)参与本学科的学术梯队建设,培养和指导年轻教师 (2)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服从学科教学安排,年均教学工作量不低于180标準学时(参与临床工作的基础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不低于150标準学时),且教学效果良好以上 (3)科研(含教研)量化分数≥60分,且应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①在核心或统计源期刊上发表独撰或第一的学术**两篇,或以第一发表的学术**被sci、ei、ssci收录一篇; ②公开出版五万字以上优秀教材(任编委)一部或本人承担五万字以上撰写任务的合着一部; ③完成省厅级或市级科(教)研专案一项; ④获得省级或市级科(教)研成果三等奖一项。
(五)申报七级岗位的条件与聘期职责 申报七级岗位的人员必须具有讲师以上任职资格或获得博士学位在前一聘期内应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近三年科研(含教研)量化分数≥15分 七级岗位人员在下一聘期内应承担以下职责: (1)积极参加学科建设、教学法研究、科学研究及其他科学技术工作 (2)服从学科教学安排,年均教学工作量不低于200标準学时(参与临床工作的基础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不低于160标準学时),且教学效果良好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