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经名篇赏析.doc
10页《诗经》名篇赏析(3篇)邶风·绿衣 原文 译文 绿兮衣兮, 绿色衣啊绿色衣, 绿衣黄里① 绿色外表黄里衣 心之忧矣, 见到此衣心忧伤, 曷维其已!② 不知何时才能已! 绿兮衣兮, 绿色衣啊绿色衣, 绿衣黄裳 上穿绿衣下黄裳 心之忧矣, 穿上衣裳心忧伤, 曷维其亡!③ 旧情深深怎能忘! 绿兮丝兮, 绿色丝啊绿色丝 女所治兮④ 丝丝是你亲手织 我思古人,⑤ 想起我的亡妻啊, 俾无訧兮⑥ 使我无法找过失 絺兮綌兮,⑦ 夏布粗啊夏布细, 凄其以风⑧ 穿上风凉又爽气, 我思古人, 想起我的亡妻啊 实获我心⑨ 样样都合我心意 (据程俊英译文有改动)[注]①里:即下章之裳衣在外,裳在里 ②曷:何维:语助词已:止息 ③亡:通“忘”④治:犹制,此指染织 ⑤古人:即故人,指亡妻 ⑥俾(bǐ):使訧(yóu):指责之意。
⑦絺(chī):细葛布綌(xì);粗葛布都是夏季的优良衣料 ⑧凄:凉 ⑨获:得 这首诗出自《诗经·邶风》一位丧偶的男子穿上妻子生前给他做的衣裳,睹物思人,哀伤不已,从而唱出了《绿衣》这首沉痛凄楚的悼亡之歌 全诗分为四章,以衣为线索,由物及人,抒发了诗人的无限伤悼之情前两章重在写已之“伤”,后两章重在写对妻子之“悼” “绿兮衣兮”,这起首一句,间用两个语气诃“兮”,隔断询话,造成一种强烈的顿宕,即刻给人以缓慢沉重和一唱三叹的哀伤感读这句诗,我们不是分明可以感受出诗人的咽塞和抽泣吗?以下各章的第一句,也都采用这样的句式,复沓叠唱,从而造成全诗哀伤的氛围和悲痛的旋律,强烈地振动了读者的心弦第二句“绿衣黄里”,与下章的“绿衣黄裳”互文重叠闻一多先生说:“此里,谓在里之衣,即裳因为“衣在表,裳在里,衣短裳长”,所以“此章曰绿衣黄里,以内外言之:下章曰绿衣黄裳,以上下言之”(《诗经通义》)绿衣”二字是“绿兮衣兮”的紧缩重复绿色的上衣,黄色的裙裳,这色彩是多么的鲜艳,搭配得又是多么的协调可是这艳丽的衣裳,却触动了作者无限的伤痛:“心之忧矣,曷维其已”!心之忧矣、曷维其亡!”原因何在呢?从第三章里我们得知,原来这衣裳都是出于妻子之手(“女所治兮”)。
如今衣犹烛然,而妻子已经作古,怎能不令人心伤!诗人触物伤情,无比悲痛,这揪心的伤悲何时止息!那千恩万爱又怎能忘记!诗人无尽的忧伤、浓重的哀思,不能不掀动读者心中的波涛接下来,诗人又由衣说到丝,由丝说到絺、綌,由自己的忧伤转到对故妻的深挚悼念诗人望着绿色的丝,自然想到治丝之人他沉痛地说:“这绿丝是你亲手染织的啊”!这绵绵绿丝,凝集着妻子生前的多少恩爱!又抽绎出作者如今的多少情思!絺、綌分别是细葛布和粗葛布,从全诗“似乎无头无绪,却又若断若连”(姚际恒《诗经通论》)的结构线索看,它和上文的衣、裳、丝是紧相关联的,当是指衣或裳的质料而言这葛布是夏季的优良衣料,同样是妻子染织,并缝制成衣现在诗人把它穿在身上,“凄其以风”这里的“凄”字用得很妙,它在此兼有“凉爽”和“凄凉”双重涵义诗人身上感到凉爽舒畅,而心中,却充满了“物是人非”、“惨惨戚戚”的孤独和哀伤,就难免感到凉风凄凄了这便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此时身心上的复杂感受——既有对妻子厚爱的幸福体味,又渗透着失去爱妻后的凄凉伤悲诗人睹衣思人,激情难抑,从肺腑深处进发出“我怀念您啊,亡故的爱妻”(“我思古人”)这样深情的呼唤,并赞美她“使我挑不出半点瑕疵”(“俾无訧兮”),赞美她“使我称心如意”(“实获我心”)。
这里,诗人的赞颂与惋惜,热爱与痛悼是交织在一起的他赞颂愈多,憾恨就愈深;与热爱之极所伴随的,也正是痛楚之至因此,诗人在深情赞美的话语后面,给我们留下了悼惜不已的悠长余韵 提起悼亡诗,人们自然会想到潘岳、苏轼等人之作特别是潘岳《悼亡诗》睹物思人的抒情方式,更为后人所称道其实这种艺术手法,在《诗经·绿衣》里早已得到成功地运用一身衣裳既是引发诗人万千思绪的契机,又移注了他的全部情感诗人穿上妻子生前为他缝制的衣裳,触物伤怀,无限的思念与哀痛顿时绵绵不绝地涌上心头诗人由眼前的绿衣黄裳追溯到妻子是怎样治丝,染色、织布,缝衣,又想到妻子的辛勤贤惠,体贴关怀,美好无比恍惚之间,爱妻的形象几乎就在眼前一身衣裳,又浓缩着妻子的一生劳动和全部恩爱通过它,诗人把过去和现在,把妻子的厚爱与自己的伤悼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达到以少胜多、包容无穷的抒情效果只要看到这“绿衣黄裳”,就会引起诗人的绵绵思绪遗物与诗人朝夕相伴,那么这种深深的伤悼之情也就永无绝期了 最后应提到,关于此诗,《毛诗序》解释为“卫庄姜伤已出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后儒便据此在“黄”、“绿”两种颜色上做文章,以为黄为“正色”,喻庄姜,绿为“间色”,喻宠妾;“绿衣黄里”喻宠妾上僭夫人之位云云,皆穿凿附会,不足取。
车舝 原文 译文间关车之舝兮,① 安装好车上的辖啊,思銮季女逝兮② 把美丽少女迎回家啊匪饥匪渴, 并非因为饥与渴,德音来括③ 思慕你贤淑有美德虽无好友,④ 虽无琴瑟亲近你呀,式燕且喜!⑤ 宴饮喜庆也欢乐!依彼平林,⑥ 那片平林多茂密,有集维鷂⑦ 漂亮的锦鸡林中栖辰彼硕女,⑧ 妙龄年华的好姑娘,令德来教⑨ 美德使我受教益式燕且誉,⑩ 既宴乐来又赞誉,好尔无射!(11) 我爱你呀情不移!虽无旨酒, 虽然咱们没好酒,式饮庶几12) 勉强可以干几杯虽无嘉肴, 虽然咱们无佳肴,式食庶几. 希望你也尝尝味虽无德与女,(13) 虽无美德与你配啊,式歌且舞! 载歌栽舞乐无极!陟彼高冈, 登上那座高山冈,析其柞薪14) 去把山上柞树砍析其柞薪, 砍下柞树背回来,其叶胥兮。
15) 绿叶柔嫩多鲜艳鲜我觏尔,(16) 难遇你这好姑娘啊,我心写兮!(17) 我心花怒放喜洋洋!高山仰止,(18) 德如高山人敬仰,景行行止19) 行如大路人向往四牡騑騑, 四匹公马跑得忙,六辔如琴, 六辔如同琴絃张觏尔新昏,(20) 娶下你这位好姑娘啊,以慰我心, 我甜蜜幸福心欢畅![注]①间关:安装车辖《毛传》:“间关,设舝 也”陈奂;“以舝设车轴间曰间关舝(xiá),同辖,车轴两头的铁键,②娈(luan)季女:少女逝:往,指出嫁或迎娶③德音;有美德的言谈,代指美德括;同恬,会合④友:亲爱通宴,宴饮⑥依:茂密的样子⑦敿(jiao);长尾雉⑧辰:时,及时止值妙龄之意硕女:美女⑨令德:美德⑩誉:赞美11)好:爱射(Yi);通※,厌12)庶几:勉强可以,含有希望的语气13)与:给予这里有相配之意14)析:劈柞(zuo):柞栎,树名15)湑(xu):形容柔嫩鲜美16)鲜,罕有、难得之意觏(gou):遇合,特指男女相爱而结合17)写:通泻,宣泄,指心情舒畅18)止:通之,语助词19)景行(hang):大路,行(亦读hang);往。
20)昏:同婚古代夫称妻为昏,新婚与新妇同义 这首诗出自《诗经·小雅》《毛序》以为本诗是“大夫刺幽王”之作,显然是牵强附会从诗的内容看,它是一首歌咏新婚的乐章《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叔孙昭子为季平子如宋迎女,赋《车舝》,便是很好的佐证 全诗五章,都是抒写作者在迎娶途中的无比喜悦和对佳偶的热切思慕诗以“间关车之舝兮,思娈季女逝兮”发端,开宗明义点出了迎娶的主题出现在读者面前的主人公(即诗人),满面春风,喜气洋洋,正在那里整理车辆安装车辖车辖是车轴两头的铁键,“无事则脱,行则设之”,现在设辖,表明要出门了他出门干什么?又为何这样高兴? “思娈季女逝兮”点明了事因:他在想念那美丽的姑娘,就要去迎娶她啊!在这里,诗人运用六言长句和语气词“兮”,造成舒缓的节奏,把他那按捺不住的激动欢欣传神地表现了出来,洋溢在字里行间正如明人孙矿所;“首两语曼声、绵丽,有姿态”(《评诗经》)诗人的欢欣究竟从何产生的呢?仅仅来自于一般的男女爱慕吗? “匪饥匪渴,德音来括”作了回答饥渴”在《诗经》中多作性欲的隐语,诗人在此声明,他娶这位姑娘,并非只是生理上的需要,而首先是出于对她所怀美德(“德音”)的爱慕,这便具有了超越一般性爱的审美意义。
这样的窃窕淑女,怎能不令诗人倾心!怎能不激起他爱的涟漪!好象姑娘已来到了眼前,他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虽无好友,式燕且喜”——“尽管我无以表达对你的亲爱,但愿和你欢笑宴饮,使你愉快”这恳挚的“心里话”,包含着多么深厚的情意啊!诗人还在设辖装车,心却早已沉浸在“之子于归”的欢乐中了 进入第二章,迎亲的车子已经登程,穿行在一片茂密的平林中诗人可能看到了一只长尾锦鸡,触景生情,顺口唱道:“依彼平林,有集维敿”又由栖息在林中的“敿”,联想到闺中待娶的“硕女”敿”那溢光流彩的毛羽,不正好象那妙龄“硕女”如花似玉的容貌吗?姑娘的容貌是美丽的,更令人景慕的,还有她那高出容貌的“令德”,会给诗人带来教益诗人的思绪再一次扬起,接续着原来的想象,构思与新娘欢宴的情景他与佳人“式燕且誉”,一边宴饮,一边赞美她他要告诉她:“好尔无射”——“我爱你终生不渝”!诗人的爱情,是多么深挚!他此刻的思慕,又是何等热切!这时诗人的心里,已完全被其佳偶占据,言之不足故重言之,重言不足故三言之,用了整个第三章来继续描写他与佳人对饮欢宴的想象他对她说:虽然咱们没有“旨酒”、“嘉※”,但希望你“式饮”、“式食”,畅饮饱尝,虽然我“无德与女”,和你不配,但愿咱们“式歌且舞”,尽情欢娱。
这亲切的话语,正如春风细雨,有多温馨,醉人!这排比而下的诗句,涌泻着诗人澎湃的激情,倾注着诗人热切的憧憬同时,这流畅的笔势奔泻的情思,又与马车驰骋在平地上的情景,也配合得十分和谐 迎亲的车子继续前行,诗人眼前山现了…座长满柞树的高冈举目望去,那葱笼的枝叶又引发了诗人蓬勃的诗兴,一连串的诗句便脫口而出:“陟彼高冈,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叶渭兮在《诗经》中,“析薪”大多隐喻婚娶如《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就真以析薪兴喻娶妻这里的登山析薪也是如此诗人在眼前景物的触发下,顺手拈来这一人所熟知的隐语来象征自己前往迎亲又沿着这一隐喻,象征蝉联而下,由砍伐树木写到“其叶湑兮”,推出了进一层的比喻:那柔嫩鲜美的树叶,不正象征着容光照人的新妇吗?诗人熔咏物与比兴于一炉,巧妙地表现了自己的欢悦和对佳人的喜爱如果说前几章的情调欢快明朗的话,那么这里随着婉蜒盘旋的山路,诗人的情致也显得委宛曲幽了它犹如东去的河流,由乎原旷野进入了逶迤掩映的群山之间诗人的万千思绪,都离不开他迎娶的对象,因此,在上述的即兴隐喻之后,“鲜我觏尔,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