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地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经验摘登.docx
16页各地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经验摘登原标题 :各地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经验摘登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健康成长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君云南各地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文化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劳动技术教育 ,让学生在实践中快乐成长 ,在劳动中健康发展 .统一安排必修课时 ,提供学生学习劳动技术时间 .云南省编发了劳动技术课的地方教材 ,免费提供学生使用 ,并适时组织相关教师培训与研讨活动 .建设校内劳动基地 ,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实践活动 .云南积极引导和鼓励学校创造条件 ,建设不同形式的校内实践活动或劳动技术活动基地 .有的农村中学就利用学校有种植用地的优势 ,建设校内生产劳动基地.利用校外社会资源 ,帮助学生拓展生产劳动项目 .云南许多中小学 ,特别是城镇学校 ,通过引进或与校外少年宫合作的形式 ,充分利用校外社会资源 ,开展更多的劳动技术项目 .开发劳动校本课程 ,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特色技能 .云南省州市之间、城乡之间、民族区域之间的学校教育情况会有较大的不同 .虽然有省编发的劳动技术教材 ,但还是不能满足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的需要 .省教研部门通过教师培训和校本教材成果的评选活动 ,鼓励和指导学校结合实际需求 ,开发劳动校本教材 .开展综合技能展示 ,激发学生增强劳动实践兴趣 .云南把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 ,主要由学校层面实施 ,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出要求并督促检查学校有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也有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分别制定了具体评价方案 ,突出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和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技能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健康发展 .云南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 ,每年的 “国培计划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培训班 ,每年有 200名左右的教师参加 3个月的培训 .从 2013 年起 ,云南省教育厅每年分学段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评比、教师优质课竞赛、优秀成果评选 “三项技能评选活动 ” .教师基本功评“比活动 ”包括基础知识考试、教学设计说课、劳动技能展示和教学经验介绍等 4 项内容 ,以赛促训引导劳动技术教师全面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 ,重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发展 .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办学新模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育局杨海东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 .通过劳动教育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是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目标 .哈尔滨市将结合实际 ,制定出台《哈尔滨市劳动教育管理办法》 ,推动全市劳动教育工作蓬勃发展 .全面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管理工作 .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组织领导 ,进一步明确具体管理职能部门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把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基地的实践与体验学习纳入学校常规工作 .科学设置劳动基地课程 ,与学校教育、现代科技、生活实际、当地产业发展、地方人文景观、自然资源、校本教材和地方课程开发相结合 ,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 .加强劳动教育教学常规检查 ,将劳动教育工作纳入督导评估范畴 .完善劳动教育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 .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 ,逐步扩大现有基地的规模 ,增加学工、学农、拓展、生存能力训练等项目 .鼓励、支持各行各业投资合作建设劳动基地相关体验(馆)室 ,使劳动基地的育人功能和素质教育最大程度地适应需求 .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报告》 ,对学生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几方面进行评价 ,形成《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 ,纳入毕业生档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劳动教育与各学科的结合 .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 ,团结协作 ,艰苦朴素 ,勤劳勇敢的良好品质 .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组织学生从身边做起 ,学习劳动技术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 .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 ,成立劳动教育课外活动兴趣小组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同时 ,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抓好师资培训 ,将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范畴 ,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劳动教育的管理人员、任课教师进行培训 ,提高劳动教育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实践基地是劳动教育有力保障山东省潍坊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孙桂芳近年来 ,随着新课改增设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被削弱 ,劳动技术教育已降为 4 个学习领域的一个部分 ,课时只占 1/4.山东省潍坊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 ,大力发展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以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学习与活动的主要方式 ,以信息技术助推课程品质 ,通用技术与劳动技术相融合 ,开发并实施了丰富的劳动课程,并配套相关制度 ,制定课程标准 ,培养专业教师 ,有丰富的场地、设备和专门的经费等作为大力实施劳动教育的有力保障 ,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实践基地劳动课程时间安排采取集中使用的方式 .初中生集中寄宿制活动一周 ,累计达 40个课时 ,完成 20个模块;小学生集中寄宿制活动 3天,累计达 21 个课时 ,完成 12个模块 .学生活动实行走班制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学生来到实践基地 ,重新进行组班 ,一般以 30人为一个班 ,配备两名生活德育指导教师 ,以班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项目的实践 .实践基地除为学生准备了生活技能课外 ,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劳动课程 ,需要学生去创新、实践 .除了生活技能类课程外 ,实践基地还给学生提供了手工劳动类、科技劳动类、创意劳动类、拓展劳动类、职业规划类等劳动课程 .每年 ,潍坊市 9个区 100多所学校 3.5万多名中小学生轮流到实践基地参加实践 ,在校寄宿一周 ,迄今已有 40多万名中小学生在此实践成长 ,学生对课程满意度达 98%以上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践基地的劳动教育的课程模式 ,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求知方法和路径 ,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尝试各种学习方式 :调查、实验、操作、探究、设计、制作 ……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 验,主动获取知识 ,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升个体劳动意识 .学生体验了许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炒菜做饭、第一次了解自己的性格、第一次组装机器人、第一次拓展训练 ……这些对学生一生产生巨大影响 ,新的学习领域 ,给了学生新的体验、新的感悟、新的成长 .在课改中提升劳动教育 “技术含量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蔡晓东在中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教育部也提出了抓好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 :落实相关课程、开展校内劳动、组织校外活动、鼓励分担家务等 .这些环节实施起来难度并不高但在新课改中如何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 ,使之更符合新时期发展的教育需求?我校在落实劳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积累了成功的教育经验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劳动教育根植于技术课程 ,要促进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 ,就要推动技术课程的创新发展 ,给予课程建设的专业指导和大力支持 .我校的通用技术课程建设经历了讲技术、项目实践教学模式、基于走班制的分类教学实践改革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技术课程的创新发展带动了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 ,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学生的主动意识、劳动意识更强 ,在进行劳动时可以更好地使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要提高劳动教育的技术含量 ,还要创新发展劳动教育的形式 .我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 ,避免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式教育 .其中的形式之一是将劳动实践活动和创新教育结合起来 ,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提出一些 “悬赏任务 ”. 如高一( 5)班提出想解决教室内学生雨伞没处放的问题 ,某个学生想解决电脑上下棋没感觉的问题等 .学生可以自发地组成有主题的劳动小组来接这个任务 ,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创新的快乐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让劳动变得有意思起来 .劳动不是一成不变的 ,劳动的发展保证了人类的延续和发展 ,因此劳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还应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 ,为学生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服务 .因此 ,劳动与技术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学生在劳动中养成了主人翁意识四川省成都市第二十中学胡铃冬作为成都 20 中劳动教育课 20年的参与者和现在的组织者 ,有必要将学校此门课程的发展过程、教育意义和文化影响等真实的材料呈现出来 ,期待接受指正 ,利于完善自我 .经过 20年的建设 ,我校的劳动教育课已经成为一门课程要素齐备的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高中、初中均制定了 3年周期的劳动教育教学计划 ,将分散的综合实践活动学时按学期集中使用 ,即高(初)一40学时 ,高(初)二 30学时 ,高(初)三 15学时 ,每个年级轮流循环安排 .学校确定并培训了专职的教师专门从事劳动教育课的教学 ,教师编写了专门的教材 ,经过不断完善成为校本教材《劳动技能》 .学校还制订了劳动教育对班级和学生个人的评价办法及评价量表 ,高中学生评价合格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 .随着课改的深入 ,学校还将一些实践性课程内容整合纳入劳动教育课 ,如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成长指导、爱心慈善活动等 .通过劳动教育 ,逐渐使学生养成了校园主人翁意识 . “我参与了校园的建设 ,我是校园的主人 ,我爱我的学校 ”慢慢浸入学生心灵 .通过学生的实践 ,使校园长期保持整洁美丽 ,从而认识到爱护环境的公民责任 ,进而升华到 “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 ” 的社会责任 .学生开始主动整理家中自己的房间、主动帮助父母承担家务劳动 .实践体验、感悟迁移 ,应该是劳动教育最有价值的功能 .通过 3 年劳动教育的数次循环 ,学生不仅基本掌握了常用清扫工具和保洁工具的使用技能 ,更因为校园的划分 ,学生的分工合作 ,使学生学会了规划工作、协作共事、互帮互助的工作技巧 .如通过升降旗仪式 ,完全按照国家《国旗法》的规范要求完成升国旗仪式和降国旗仪式 ,使学生养成仪式感 ,逐渐生发爱国情感 .强化劳技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杨伟云从 1958 年开始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坚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形成 “坚持劳动教育 ,实现全面育人 ”的办学特色 .近年来 ,我校在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中 ,确立了新理念 ,采取了新措施 ,取得了新成果 ,实现了新发展 .校内校外相结合 ,劳动教育、技术课程相结合 ,保证多途径实施劳动技术教育 .学校和家庭相结合的劳动习惯养成教育 .初中阶段 ,七年级注重最基本的生活劳动教育 ,主要以家庭劳动为主 ,通过七年级学生手册对家长进行指导;八年级开展学校社会劳动教育 ,分别在学校劳动基地和社会劳动基地进行;九年级注重劳动教育与劳技课教学相结合 .在高中 ,结合通用技术课的实施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开设规范的劳动技术课和通用技术课程 .在七至九年级 ,我校开设多个项目的劳技课程 ,学校劳技中心的技术实践教室为学生提供了规范、安全的动手实践环境和条件 .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