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外交通事故大数据比较.doc
11页word1 国内外交通事故数据1.1 国内外交通事故情况表1 澳大利亚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年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十万人口死亡率20001,81720011,73720021,71520031,62120041,58320051,62720061,60220071,60320081,46420101368表2美国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年份事故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十万人口死亡率200063940004194520016323000421692002631600043005200363280004288420046181000428362005615900043443200659730004264220076024000412592008581100037423表3德国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年份事故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十万人口死亡率200038294975032001375345697720023620546842200335453466138200433931058422005336619536120063279845091表4英国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年份事故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十万人口死亡率200024211735802001236461359820022342473581620032200793658200421304333682005203709333620061941613297表5日本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年份事故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十万人口死亡率2000931934900620019471691100020029367218326200394799377022004952191795820059338286871200688670363525表6中国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年份事故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十万人口死亡率200061697193853200175491910593020027730001093812003667507104372200451788910707720054502549873820063787818945520073272098164920082652047348420092383516775920103906164652251.2 国内外交通事故原因表7 澳大利亚New South Wales的醉酒的事故与严重程度表8澳大利亚New South Wales的超速的事故与严重程度表9 澳大利亚New South Wales的劳累驾驶的事故与严重程度表10 中国交通事故的致因分析2 国内外事故数据比照图 1 中国与其他国家事故死亡人数的比照图 2 中国与其他国家万车死亡率的比照图 3 中国和其他国家年交通事故数比照图通过以上各国每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和总的交通事故数可得到如下的结论:(1) 美国的汽车拥有辆和公路总里程均居世界各国之首,美国的年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在世界各国中也居第一位。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美国每年的交通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已经度过了顶峰期,在最近的十年中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 英国和德国同属欧盟国家,为了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率,改善道路安全状况,欧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速和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事故数和死亡人数每年以10%~20%的速度下降3) 日本作为亚洲的兴旺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为了遏制急速上升的交通事故数,日本制订并实施《交通安全综合计划》,在此之后,交通事故和事故死亡人数呈现下降趋势但在2001年和2004年,日本的道路交通事故有所反弹,出现了两个小顶峰,二者都超过94万起,2001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11000人/年2004年之后交通事故呈现稳定下降的趋势且死亡人数稳定在7000~8000人/年2006年,日本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6352人,比上一年下降7.6%4)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由2003年的66.7万起下降到2009年的23.8万起,死亡人数从10.4万人下降到6.8万人,万车死亡率从10.8下降到3.6,10万人口死亡率由8.1降至5.12010年,全国共接报道路交通事故3906164起,同比上升35.9%3 我国与兴旺国家交通安全形势的异同点 由于交通根底设施水平和交通出行数量的差异,交通事故绝对数无法正确的反响不同国家交通安全的开展形势。
因此,通过绘制我国与其他兴旺国家万车死亡率曲线图,来说明我国与世界兴旺国家的交通安全形势的异同点3.1 一样点(1)事故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通过采取一些列的交通安全措施,我国的交通事故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除2010年〕,此趋势与世界兴旺国家的交通安全开展形势是一样的2010年的事故数出现了反弹,这是由于交通安全措施在实施初的效果显著而随着时间的延长,效果会减弱或者出现负效应,这提示交通规划者采取新的措施来调整现有的交通安全方案正如日本2001年后的调整2)醉酒驾驶和超速的事故贡献率大:从事故致因方面分析,由表7~9和表10的比照可知,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的兴旺国家,醉酒驾车和超速驾驶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数较其他事故原因多并且事故严重程度高3.2 不同点 (1) 中国的万车死亡率远远高于兴旺国家: 2007年,美国汽车保有量为2.56亿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41259人;而中国1.60亿辆的汽车保有量,却有81649人死于交通事故2) 中国的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多:近年来我国的道路交通死亡数控制在6000~8000人/年之间,与日本大致一样,但这个数字远高于英国、美国、德国等兴旺国家的事故死亡人数3000~5000人/年。
3)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救援有待提高:从数据比照可知,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多并且万车死亡率较高,我国亟待解决的是道路交通事故救援系统的流程的规X化和标准化急救服务对于减轻事故后果严重性至关重要,美国致力于推广GPS 在急救服务中的应用, 以与分析拥堵对于急救服务的影响等我国为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应制定有效的事故应急方案以与开发先进的智能事故救援系统道路交通伤害实况报道 第358号2011年9月重要事实· 每年约有130万人因道路交通碰撞而死亡· 道路交通伤害是年龄在15至29岁年轻人中的主要死因· 世界上90%以上的道路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但这些国家的车辆尚不足全世界的一半· 在全世界道路上死亡的人员中,约有一半〔46%〕为“弱势道路使用者〞:行人、骑自行车的人和骑摩托车的人· 如不采取行动,到2020年时道路交通碰撞预计每年将造成约190万人死亡· 仅有15%的国家有涉与五个主要危险因素的综合性法律:超速驾驶、酒后驾车以与摩托车头盔、安全带和儿童约束装置的使用每年近130万人的生命因道路交通碰撞而提前完毕还有另外2000万至5000万的人遭受非致命伤害,许多人因伤害而出现残疾。
道路交通伤害会对受害者、其家庭以与对整个国家造成很大经济损失这些损失源于治疗费用〔包括康复与事故调查〕以与对伤害致死或致残人员,以与对需要放下工作〔或者暂停上学〕来照顾伤者的家庭成员而言,会使生产力〔如工资〕降低/丧失全球对伤害本钱作出的估计极为少见,但在2000年作出的估计明确,道路交通碰撞的经济本钱大约为5180亿美元国家情况估计明确,道路交通碰撞使各国损失1-3%的国民生产总值,而已经明确,对个人家庭带来的财务影响会导致财务借款和债务增加,甚至会使食品消费下降道路交通伤害虽然具有可预测性并且大都可以得到预防,但是多年来该问题一直在全球卫生议程方面受到无视从许多国家得到的证据明确,经过共同努力,包括但又不仅限于卫生部门的参与,在预防道路交通碰撞方面就可能取得很大成功哪些人面临风险?社会经济状况由道路交通伤害导致的死者中,有90%以上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非洲和中东地区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发生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率最高即使在高收入国家内,社会经济背景较低的人群与较为富裕的人群相比,更有可能牵扯到道路交通碰撞问题年龄儿童和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因道路交通碰撞而致死或者受伤人员中的30%以上。
年龄较轻人群的道路交通死亡率更高性别从年轻时起,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与道路交通碰撞相牵连在年轻驾驶员中,25岁以下的年轻男性在汽车碰撞中死亡的可能性几乎是年轻女性的三倍主要危险因素以与如何才能加以应对道路交通伤害可以得到预防政府需要采取行动,采用整体方法来处理道路安全问题,这就要求多个部门〔交通、警察、卫生、教育〕的参与,并且要处理道路、车辆和道路使用者本身的安全性问题有效的干预措施包括:设计更安全的根底设施并且将道路安全因素纳入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之内;改良车辆的安全性能;以与改良发生事故后对道路碰撞受害者的救治针对道路使用者行为的干预措施具有同等重要性,比如制定并实施与主要危险因素有关的法律,并且提高公众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以下是几项主要危险因素车速平均速度的上升与发生碰撞事故的可能性以与碰撞后果的严重性直接相关其它方面的一些事实如下· 当发生碰撞的车辆速度在每小时30公里或以下时,行人的生存机率为90%但当车速在每小时45公里或以上发生事故时,生存机率就会低于50%· 设定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区可以减少碰撞危险并且建议在弱势道路使用者经常出现的地区使用〔如住宅区、学校周边〕· 较低的平均交通速度除了降低道路交通伤害之外,可能对健康结果还有其它方面的积极效果〔如减少与汽车排放相关的呼吸系统问题〕。
酒后驾车酒后驾车会加大撞车的危险,以与由此导致死亡或者严重受伤的可能性· 当血液酒精浓度高于0.04克/每分升时,卷入撞车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将血液酒精浓度设定为0.05克/每分升或者更低的法律,对于减少与酒精相关的撞车数量具有效果· 设立清醒度检查站以与进展随机呼气测试可使与酒精相关的碰撞事故减少约20%,已经证明这一做法非常具有本钱效益摩托车头盔· 正确佩戴摩托车头盔可将死亡风险降低约40%,将严重受伤风险减少70%以上· 当摩托车头盔法律得到有效实施时,头盔佩戴率可上升90%以上· 要求头盔符合公认的安全标准,这对于发生撞车事故时,确保能够有效降低对头部撞击带来的影响十分重要安全带和儿童约束装置· 佩戴安全带可使前排乘客的死亡危险降低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