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课件.ppt

55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72176041
  • 上传时间:2024-08-1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87MB
  • / 5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五、《百喻经》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天下为有为无•1、愚人食盐喻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益于道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复尔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2、愚人集牛乳喻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豫于日日中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临会时当顿取作是念已便捉牸牛母子各系异处却后一月尔乃设会迎置宾客方牵牛来欲取乳而此牛乳即干无有时为众宾或嗔或笑愚人亦尔欲修布施方言待我大有之时然后顿施未及聚顷或为县官水火盗贼之所侵夺或卒命终不及时施彼亦如是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六、佛教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1、佛教丰富了中国文学语汇•天花乱坠天花乱坠•世界世界•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 •野狐禅野狐禅 •口头禅 口头禅 •婆心婆心 •醍醐灌顶 醍醐灌顶 •当头棒喝 当头棒喝 •一丝不挂 一丝不挂 •三生有幸三生有幸•现身说法 现身说法  •泡影泡影 •魔魔•地狱 地狱 •苦海无边,苦海无边, 回头是岸回头是岸 •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 •不二法门  不二法门  •叶落归根 叶落归根 •昙花一现 昙花一现 •聚沙成塔  聚沙成塔  •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 •习气  习气  •镜花水月 镜花水月 •井中捞月 井中捞月 •六根清净六根清净 ……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佛教语。

      指不能领会禅宗哲理,只袭用它的某些常用语以为谈话的点缀此种常用语亦称之为“口头禪” 宋 王楙 《临终诗》:“平生不学口头禪,脚踏实地性虚天 清 纳兰性德 《与某上人书》:“‘万法归一,一仍归万’,此僕实有所见,非口头禪也《老残游记》第十回:“不才往常见人读佛经,什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种无理之口头禪,常觉得头昏脑闷后用以指常挂在嘴上的话或口头惯用语 峻青 《秋色赋·珊瑚沙》:“‘高速度的发展生产’这句话,已经成了洲上每一个居民的口头禅《人民日报》1981.8.6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唐朝有一个和尚,号国泽,对佛学有高深的造诣,和他的朋友李源善很要好,有一天,二人一同去旅行,路过一处地方,看见一个妇人在河边汲水,那位妇人的肚子很大,已经怀孕了圆泽指着妇人对李源善说:“这个妇人怀孕已经有三年了,等待我去投胎,做它的儿子,可是我一直避着,现在看见她,没有办法再避了三天之后,这位妇人已经生产,到那个时候请你到她家去看看,如果婴孩对你笑一笑,就是我了就拿这一笑作为凭证吧!再等到第十三年那一年,中秋的月夜,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时我们再相会罢他们分别后,就在这一天夜裹圆潭果然死了,同时那个孕妇也生了一个男孩子。

      第三天,李源善照圆泽的话,到那位妇人家里去探看,婴儿果然对地笑了一笑等到第十三年后的中秋月夜,李源善如期到达天竺寺去寻访;刚到寺门口,就看到一个牧童在牛背上坐着唱歌道:•“三生石上旧情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现在一般人凡是比喻有特别的缘份或朋友闲在一种偶然的机会里或特殊的环境中相识,成为知己,又能够帮助自己的,就以“三生有幸”来称誉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成语"河东狮吼"出处--北宋有一文人叫陈季常,自称龙丘先生,喜好宾客但他的妻子柳氏非常凶妒,所以,他的好友诗人苏东坡给陈季常写了首打油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柳氏是河东人,河东狮子即指柳氏,后来使用"河东狮吼"四字来形容妻子凶悍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出自一则佛教典故 据宋代释普济《五灯会元》记载,当时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其佛学造诣极高,常被各地请去传道讲经一天,他应邀到佛寺讲经时,有僧人施礼请他解答关于佛教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问题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唱了一句偈语:“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为如果道行的修养到了百尺竿头那样的境地不再前进,那么,虽然了得,却还不是纯真,即使修到百足竿头的顶端,仍然不能松劲,绝对不能自满,也绝对不能中辍,继续用心去做,仔细去做,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来自佛典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来自佛典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出自《起世经》和《长阿含经》出自《起世经》和《长阿含经》世界世界””,本是一个佛教名词,指的是无穷无尽的时间(世)和,本是一个佛教名词,指的是无穷无尽的时间(世)和广袤无垠的空间(界)佛教认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广袤无垠的空间(界)佛教认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它的周围分布着广阔的大海大海中分布着四大部心,它的周围分布着广阔的大海大海中分布着四大部洲,它们分别有两个洲,它们分别有两个““中洲(大岛)中洲(大岛)””,统称为,统称为““八中八中洲洲””在大海的外面,则环绕着九座山,每座山也为大在大海的外面,则环绕着九座山,每座山也为大海所环绕这些统称为海所环绕这些统称为““九山八海九山八海””,它们被同一日月,它们被同一日月所照,构成了一个所照,构成了一个““小世界小世界””佛教把““小世界小世界””的的10001000倍叫做倍叫做““小千世界小千世界””;把;把““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的10001000倍叫倍叫做做““中千世界中千世界””;;““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的10001000倍则叫做倍则叫做““大千大千世界世界””。

      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天女散花天女散花:《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记载,天女受如来佛》记载,天女受如来佛的派遣,前去检验诸菩的派遣,前去检验诸菩萨和弟子们的道行,将萨和弟子们的道行,将满篮鲜花自空中倾下,满篮鲜花自空中倾下,落向正在参禅的众人身落向正在参禅的众人身上道行够的就会从身上道行够的就会从身上坠落,唯有道行不够上坠落,唯有道行不够的才会附着在身上不下的才会附着在身上不下坠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水涨船高水涨船高:出自《五灯:出自《五灯会元》:会元》:“十五日前,十五日前,水涨船高水涨船高禅宗认禅宗认为,为,“烦恼是功德之烦恼是功德之体体”,烦恼越多,心,烦恼越多,心的觉醒就越深刻,就的觉醒就越深刻,就像水位上升,船身也像水位上升,船身也会随之升高一样这会随之升高一样这是个带有朴素的辩证是个带有朴素的辩证法的观点法的观点水涨船水涨船高高”最初就是用来说最初就是用来说明这个道理明这个道理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出自《坛:出自《坛经》原指内心纯真经》原指内心纯真的自性,后来用来表的自性,后来用来表示事物原来的样子示事物原来的样子头头是道头头是道:这是一个:这是一个禅宗用语,表示禅宗用语,表示““道道””无所不在。

      语出无所不在语出《续传灯录》:《续传灯录》:““头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自作自受自作自受:出自《太子成道:出自《太子成道经》:经》:“自作业时应自受自作业时应自受指的是:自己造下的业指的是:自己造下的业因,应该由自己承担后果因,应该由自己承担后果同床异梦同床异梦:出自《古尊宿语:出自《古尊宿语录》:录》:“同床共被,梦各同床共被,梦各不同比喻一起生活或比喻一起生活或者共事,却各有各的打算者共事,却各有各的打算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自欺欺人自欺欺人:出自《石门文字禅》::出自《石门文字禅》:““古盖吾法中罪人,而自以能嗣云门,古盖吾法中罪人,而自以能嗣云门,其自欺欺人之状,不穷而自露其自欺欺人之状,不穷而自露意意思是,从前有个违犯了佛法的人,却思是,从前有个违犯了佛法的人,却自以为能够承继云门大师的衣钵,他自以为能够承继云门大师的衣钵,他那种既欺骗自己又欺骗别人的样子,那种既欺骗自己又欺骗别人的样子,不用去描述就已经全部显示出来了不用去描述就已经全部显示出来了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闭门造车闭门造车:出自《祖堂集》::出自《祖堂集》:““闭闭门造车,出门合辙。

      门造车,出门合辙意思是,虽意思是,虽然关起门来造车,但是由于按照统然关起门来造车,但是由于按照统一的规格制作,使用时自然和道路一的规格制作,使用时自然和道路上的车辙相合;由于义理一致,今上的车辙相合;由于义理一致,今天的修行者自然会和古代的圣贤相天的修行者自然会和古代的圣贤相应应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皆大欢喜皆大欢喜::出自《金刚经》结尾:出自《金刚经》结尾:“闻佛所说,皆大欢喜,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信受奉行意思是听意思是听佛讲完了这部佛经后,佛讲完了这部佛经后,大家都非常高兴,诚心大家都非常高兴,诚心实意地接受了佛佗的教实意地接受了佛佗的教导,并照着去做还有导,并照着去做还有些经书,如《维摩诘经些经书,如《维摩诘经》《法华经》《圆觉经》《法华经》《圆觉经》等也都有相同或类似》等也都有相同或类似的结尾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拖泥带水拖泥带水:出自《五灯会元》::出自《五灯会元》:““狮子狮子翻身,拖泥带水翻身,拖泥带水这是禅宗僧人常用这是禅宗僧人常用的一个譬喻,表示法力强大的一个譬喻,表示法力强大神通广大神通广大:佛教宣称,释迦牟尼具有神:佛教宣称,释迦牟尼具有神秘莫测、无所不能的力量,这种力量叫秘莫测、无所不能的力量,这种力量叫做做““神通力神通力””。

      神通广大神通广大””用来形容用来形容佛的法力广大无边佛的法力广大无边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引火烧身引火烧身:出自《法苑珠林》出自《法苑珠林》佛教宣称,罗汉成佛的时候,佛教宣称,罗汉成佛的时候,处理肉身的方法之一,是处理肉身的方法之一,是“自自心出火烧身心出火烧身”解铃还须系铃人解铃还须系铃人:出自《指月录:出自《指月录》比喻谁弄出来的事情,谁》比喻谁弄出来的事情,谁惹出来的麻烦,仍须由谁解决惹出来的麻烦,仍须由谁解决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正如元好问所说:正如元好问所说:“詩爲禪客添花錦,禪爲詩家切玉刀詩爲禪客添花錦,禪爲詩家切玉刀诗言志、言情,重言外之意,忌平铺直叙,与禅遥相契合湯顯祖說:“詩乎,機與禪言通,以若有若無爲美詩乎,機與禪言通,以若有若無爲美唐宋詩客大談“韻韻外外之之致致”、、“味味外外之之旨旨”、“超以象外,得其環中”、、“不不著著一一字字,,盡盡得得風風流流”也是這個意思;宋人梅堯臣主張詩要“含含不不盡盡之之意意,,見見之之於於言言外外”仍是這個意思2、佛教丰富了中国文学思想、意境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诗另外一个特点是重悟悟,诗论家严羽《沧浪诗话》把悟作为为诗的第一要素,认为孟浩然的诗“一味妙悟而已一味妙悟而已”。

      唯悟乃唯悟乃是当行,乃为本色是当行,乃为本色”•清王士   这样评价唐代禅诗:“唐人五言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名默然,达磨得髓,同一关捩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禅,妙谛微言,字字入禅,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禅偈之“翻進法翻進法”,如神秀作偈“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台,時時勤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拂拭,莫使惹塵埃慧能則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此爲後來被詩人們採用,謂爲“翻翻案法案法”,如白居易《寄韜光禪師》曰:“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雲起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雲起北山雲蘇東坡在《遊西菩寺》中則略翻其意,曰:“白雲自占東白雲自占東西嶺,明月誰分上下池西嶺,明月誰分上下池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话本、小说•现代小说《生死疲劳》——诺奖得主莫言      贾平凹等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唐诗•李白耽道,但又傳有 “宴坐寂不動,大千入毫髮宴坐寂不動,大千入毫髮”之句;•杜甫崇儒,卻也有 “身許雙峰寺,門求七祖禪身許雙峰寺,門求七祖禪”之詠。

      之詠•白居易則佛道兼修,以“香山居士”自許,正如他在《贈杓直》詩中所說:   “早年以身代,直赴逍遙篇;早年以身代,直赴逍遙篇; 近歲將心地,回向南宗禪近歲將心地,回向南宗禪”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白居易便作一偈請教禪師:•特入空門問苦空,敢將禪事問禪翁;特入空門問苦空,敢將禪事問禪翁;•爲當夢是浮生事,爲複浮生是夢中?爲當夢是浮生事,爲複浮生是夢中?     禪師也以偈回答:•來時無迹去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來時無迹去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是夢中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是夢中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王維,以 “摩詰”爲號留下了許多富有禪意,影響深遠的禪詩其中最有名的當推《《終南別業終南別業》》和和《《過香積寺過香積寺》》,被視爲是禪詩的代表作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終南別業》: “中歲颇好道,晚家南山陲;中歲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後二聯是此詩是禪意所在。

      行到水窮處”,一般的人可能要興闌而返,或大爲掃興,王維則不然,“水窮”則坐下來“看雲”,並因此“一窮”而擾亂心中的自在平靜,也就是說,一切都不在意,任運自然,隨遇而安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王維的其他很多詩,所寫的多是空空山日色、青松翠竹、鳥啼花笑、流山日色、青松翠竹、鳥啼花笑、流水鐘聲水鐘聲,但所表現的多是一種圓滿圓滿自在、空靈和諧的真如境界自在、空靈和諧的真如境界這類詩的特點,是不以文字、議論、才學爲詩,而是以“但睹性情,不立文字”爲宗旨,既含蓄雋永,神韻超然,又平淡自然,深入人心,如花落香浮,月印水底,非有妙悟,難以領略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宋宋 词词•蘇東坡據蘇自己說,吳越一帶的名僧 ,與他交往的十有八九•“北宋以後,文之通釋教者,以子瞻北宋以後,文之通釋教者,以子瞻爲極則•“三百六十寺,處處題清詩三百六十寺,處處題清詩 •“溪聲儘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溪聲儘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题西林寺壁2首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蘇東坡與了元佛印之“逗機峰”:•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八風:稱譏毀譽利衰苦樂)(八風:稱譏毀譽利衰苦樂)•趙州當年少謙光,不出山門見趙王,趙州當年少謙光,不出山門見趙王,爭似金山無量相,大千本是一禪床。

      爭似金山無量相,大千本是一禪床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觉得身心十分通畅,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觉得身心十分通畅,于是问禅师:于是问禅师:““禅师禅师! !您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呢您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呢?” ?” 佛印禅师说:佛印禅师说:““你的坐姿很庄严,俨然一尊佛啊你的坐姿很庄严,俨然一尊佛啊!” !”         苏东坡听了禅师的话后,十分高兴苏东坡听了禅师的话后,十分高兴         佛印禅师接着问苏东坡道:佛印禅师接着问苏东坡道:““学士学士! !您看我坐的姿势怎么您看我坐的姿势怎么样呢样呢?” ?”         苏东坡从来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于是马上回答说:苏东坡从来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于是马上回答说:““像一堆牛粪!像一堆牛粪!” ”         可是,佛印禅师听了却也很高兴可是,佛印禅师听了却也很高兴! !禅师被比喻为牛粪,竟禅师被比喻为牛粪,竟没有什么话说,因此,苏东坡暗自高兴,心想可算赢了佛印禅师,没有什么话说,因此,苏东坡暗自高兴,心想可算赢了佛印禅师,于是逢人便说:于是逢人便说:““我今天赢了我今天赢了!” !”         很快,消息传到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的耳朵里,苏小妹就很快,消息传到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的耳朵里,苏小妹就问苏东坡:问苏东坡:““哥哥哥哥! !你究竟是怎么赢了禅师的啊你究竟是怎么赢了禅师的啊?”?”苏东坡眉飞色苏东坡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地详细叙述了一番。

      舞,神采飞扬地详细叙述了一番         没想到,苏小妹听了苏东坡的叙述后,正色说:没想到,苏小妹听了苏东坡的叙述后,正色说:““哥哥!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粪,你输了!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啊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啊!” !”   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宋元明清各代緇流能書者益衆如宋之言法華,蘇軾賞其放逸,政禪師,秦觀歎其純美,無雪庵善直行草隸,尤工榜書,一時禁匾皆出其手,釋覺隱喜作狂草,極雄宕之致,明釋雪峰,灑翰作草,龍掀鳳舞,時人譽爲詩禪草聖,清代之八大山人、石濤、石浪,既是一代名僧,又是著名的書畫家3、佛教丰富了中国文化艺术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现在舞蹈 ——千手观音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佛法无出戒定慧三学,戒:收入束身心,定:专志凝神,智:穷巧极妙,三者均与书法之道相通•蔡邕说:“夫书,先默坐静思,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王羲之说:“夫欲书者,先凝神夫欲书者,先凝神静思,预想字形,令意在笔前,静思,预想字形,令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然后作字•柳公权说:“用笔在心,心正字用笔在心,心正字正•这些议论,都深契佛家禅观之旨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 王維所開創的禪意畫例如他的名作《《輞川圖輞川圖》》,就十分超然灑脫,淡遠而空靈,而他的另一幅《《袁安袁安臥雪圖臥雪圖》》則更富禪意,雪中有芭蕉,似與常理不合,卻與禪宗跳躍式思維相符契他的畫還常常桃、杏、桃、杏、蓮花、芙蓉同入一畫蓮花、芙蓉同入一畫,也有禪宗“一念包九世一念包九世”之意蘊後人論王維的畫是“意在塵外,怪生筆端意在塵外,怪生筆端”“得心應手,意到便成得心應手,意到便成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清初著名畫家石濤和尚所說的:“不可畫鑿,不可沈泥,不可脫不可畫鑿,不可沈泥,不可脫節,不可無理,在墨海中立定精節,不可無理,在墨海中立定精神,筆鋒下決出生活,尺幅上換神,筆鋒下決出生活,尺幅上換去毛骨,混沌裏放出光明縱使去毛骨,混沌裏放出光明縱使筆不筆,墨不墨,畫不畫,自有筆不筆,墨不墨,畫不畫,自有我在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三祖僧璨磨破铁履去寻道,看穿红尘只住山。

      一生哪有金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 僧璨(张伟庚寅年底作品)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三祖僧璨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真如 •三祖僧璨著有《信心铭》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六祖慧能禅语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罔极寺    一行法师•哀哀父母,育我劳瘁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慈恩寺、荐福寺4、佛教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七、佛教对我们的启示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1、热爱生活,快乐愉悦——人身难得•2、勇猛精进,追求真理——法显玄奘观音                                                善财童子•3、利乐有情,饶益众生——菩萨愿•4、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目建连•5、遵纪守法,自净其意——戒律•6、圆融社会,团结同学——僧•7、联系实际,脚踏实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                           间觉,离世求佛法,犹如觅兔角•8、明确目标,修成正果——考学!《妙法莲华经》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八、回向偈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回向’是佛教修学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行功夫。

      所谓‘回向’是将自己所修的功德,不愿自己独享,而将之‘回’转归‘向’与法界众生同享,以拓开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有明确的方向而不致散失人身难德,中土难生,佛法难闻!(网络时代更难得啊)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卍回向卍回向 佛教智慧与知识探讨佛教智慧与知识探讨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回向偈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四重恩:三宝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     三途苦:即火途(地狱道)、血途(畜生道)、刀途(饿鬼道)卍回向卍回向 佛教智慧与知识探讨佛教智慧与知识探讨佛学管窥四-廖传珠[1]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等学校学生手册.doc 2025年区教育系统招聘编外教师储备人才事业单位考试押题.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轴对称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200张纸有多厚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旋转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范本.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与意图.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我学会了吗教学课件.pptx 2025年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深圳市大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招聘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绵阳市梓潼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招聘考试试题.docx 2025年来宾市妇幼保健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无极县教育系统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灵山县第三中学调配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