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颐和园景观设计手法 - 图文.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鑫**
  • 文档编号:257182927
  • 上传时间:2022-02-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77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颐和园景观设计手法 - 图文 北京农学院实习报告 成果: 报告题目: 实习一 颐和园规划设计手法 课程名称: 园林艺术理论 任课老师: 郑强 学生姓名乔丹 学 号202220521212 系 别园林学院 专 业风景园林 实习报告提交时间:2022 年 3 月 30 日 实习一 颐和园规划设计手法 实习目的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中皇家园林这一重要类型园林的参观、实习,使学生了解驾驭以下几方面内容:1.中国古典园林中皇家园林这一类型的园林布局及造景手法 2.了解并驾驭园林空间的构成要素,开敞空间与封闭空间,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平视景观,仰视景观,俯视景观的不同视觉效果 3.了解皇家园林的植物配置特点4.了解皇家园林前宫后苑这一园林形式5.了解中国古典园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诗情画意,典故传闻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6.以颐和园为代表的中国北方皇家园林 一、颐和园背景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吸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东西向1600米,南北向1900米,湖面占总面积四分之三 北京西北郊原有瓮山,为燕山余脉,山下有湖,称七里澧、大泊湖、瓮山泊、西湖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金主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接济漕运用水须要,水利学家郭守敬开拓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势增大,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 宫庭画师郎元宁画颐和园设计初稿 二、颐和园规划设计手法 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接连修建起来的 三山五园包括万寿山、玉泉山、香山:畅春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其中清漪园于光绪变法时改为颐和园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确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历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

      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巡游区也可分为万寿前山,昆明湖,万寿后山三局部划分景区和空间的手法,那么是通过奇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 把全园划分为假设干个景区,各个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着重突出能表达这一园林主要特色的重点景区园林不管其大小,只要主要景区很有特色,即使其它方面略有欠缺,也仍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气魄宏大,充分利用了自然山水风 景的自然美西堤分开大水面,使水面更有层次感 建成后的颐和园与杭州西湖相比极其相像,昆明湖水面的划分同杭州西湖一样都有一条湖堤把水面分成几块;万寿山和昆明湖的位置关系与孤山和西湖一样都呈现北山南水的态势大致成南北走向,苏堤在西湖中也成南北走向;还有就是颐和园和杭州西湖都采纳了中国传统园林的中“一池三山”的造园模式但是颐和园之摹拟杭州西湖,并不是简洁的抄袭,用乾隆的话来说乃是“略师其意,就其自然之势,不舍己之所长”贵在神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的艺术的再缔造,能够结合本身的环境、地貌特点和皇家宫苑的要求,发扬“己之所长”,作出了卓越的创新,可以说有“本于西湖,高于西湖”的园林艺术效果譬如,杭州西湖景观之精华在于环湖一周的建筑点染而形成的如同长卷绽开大幅度烟水迷离的风景画面,颐和园的前湖的规划亦“略师其意”,着重在环湖景点的布局:从湖中的南湖岛起始,过十七孔长桥经东堤北段,折而西经万寿山前山,在转南循西堤而完毕于湖南端的绣绮桥,形成一个漫长的螺旋形“景点环带”,如同一幅连续 绽开的山水画长卷。

      颐和园中有两组中轴对称,其一组即为万寿山上佛香阁,佛教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很重要的景观元素,用来供奉神明黄瓦是突出的特点上图景致采纳了对景的手法,所谓对景即两个景致相隔必须的空间,彼此遥遥相对,可使有人欣赏到对方风光于湖心岛看万寿山倒映在昆明湖中,而万寿山上看到湖心岛与十七孔桥、知春亭湖心岛与万寿山互为对景 造园手法:人工艺术效仿自然风光乾隆帝造园前对颐和园原地形做了改造,在翁山前挖湖,并堆土成万寿山营造背峰向阳的小气候 颐和园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强调了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建筑思想,皇权的尊贵 中间高耸的万寿山前山景区,建筑最多,也最华美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就是闻名的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等佛香阁是全园的中心,四周建筑对称分布其间, 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相当壮观 佛香阁为祝寿所建,于是大量松柏在万寿山上,意为长寿永固 仁寿殿华丽堂皇,严谨庄重,空间布局上采纳严谨的轴线对称与前方的宫门、牌楼于一条轴线上,中轴对称格局建筑用重檐,红柱黄瓦,雕梁画柱,显得纷繁华贵,壮丽和奇丽.建筑和装饰色调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显得皇权的尊贵。

      仁寿殿建筑屋顶单檐歇山,斗拱上饰有彩绘,九开间表达了黄权的至高无上民用建筑不能有斗拱 古代园林建筑分几个等级,民用,官用,皇家,各不一样主要依据屋顶、台基、柱身立面分等级最高的建筑为故宫太和殿,皇帝登基大典场所,十一开间,三层汉白玉台基 手法:漏景是通过院墙或廊壁上的各种造型的窗或花棱窗,将院内外或廊壁两侧的景致组合在一起,以扩大视野,丰富有限空间景观内容的构景手法颐和园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时时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如四方、五边、六角、八角、圆形、菱形,扇面形、壶形、桃形、格形、双环形等等,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种通过更小、更有局限性的景框观景,如同从筛子的漏孔外望,视野更小,所取得的景观效果,称为漏景 障景:在园中起到屏障作用的景观,为了满意园林主子各方面的行为需求,在园中难免有不雅致的场所或器物,为不使之影响全园的景致,往往在其前方造一景观将其遮拦住障景的手法被成熟地运用于北京颐和园中巨大的、秀美的太湖石被安置在仁寿门内,起到了障景的作用,使整个院落的景致显得富有层次感。

      在很多院落里,进入正门,就是一面屏风,是同样的道理此外,园内的很多道路被蜿蜒曲折地布置在假山、草木之中,增加了曲径通幽的感觉,营造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