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36页.doc

35页
  • 卖家[上传人]:文库****9
  • 文档编号:173501564
  • 上传时间:2021-03-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9.50KB
  • / 3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备课成员: 李  第十三章 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和要求:物质是由分子组成、扩散、分子热运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批注: 教学步骤:一、分子热运动内容: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2、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分子之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很难被拉伸2)、分子之间还存在斥力分子之间的斥力使得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3)、分子之间同时具有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斥力大于引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第 34 页 共 35 页第二节 内能教学目标和要求:内能批注:、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教学步骤: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一切(运动、静止、高温、低温)物体都有内能。

      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热传递和做功热传递: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高温物体把能量传递给低温物体的过程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4.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效果是等效的第三节 比热容教学目标和要求:比热容、热量计算、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批注:教学步骤:.1、(1)演示:加热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2)比热容:1千克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2、比热容大的物体,升温慢,降温也慢;比热容小的物体,易冷也易热3.找出比热容表的规律: 4、水的比热容的意义:C水=4.2103 J/Kg.OC5、热量计算公式:Q=cm△t6、 练习:计算热量.(C水=4.2103J/(kg℃))(1).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2).质量是2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3).质量为m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4).质量为mkg的水,温度升高2℃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5).质量为mkg的水,温度从10℃升高到8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6).质量为mkg的水,温度从t0℃升高(降低)到t℃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第一节 内能的利用教学目标和要求:内能的利用批注:教学步骤:.1.内能的利用(1)、直接加热物体(2)、利用内能来做功  演示:书中所示的实验:燃烧酒精放出的内能,传递给水蒸气,水蒸气内能增加,增大到一定程度就能推动塞子做功,水蒸气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3)、内能对物体做功利用内能来工作的机器称之为热机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如: 汽油机、柴油机、喷气发动机等这些机器的共同之处都是 第二节 热机教学目标和要求:内能的利用、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教学步骤:.批注:一、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1)汽油机:①构造: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②工作原理内燃机的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吸气冲程 压缩冲程 做功冲程 排气冲程③能的转化压缩冲程 内能转化成机械能;做功冲程 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吸气冲程和压缩冲程 靠飞轮惯性完成(2)①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②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柴油机有喷油嘴没有火花塞;吸入的气体不同;点火方式不同(3)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2次;曲轴转动2周.第三节 热机效率教学目标和要求:内能的利用、热机效率;保护环境教学步骤:.批注:1.热机是利用燃料来做功的装置 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2.热值: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燃烧的计算公式:Q=mq或 Q=Vq3.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4.提高热机效率: 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减小内能损失,运动部件润滑良好5.内能对环境的影响:(1)废气污染(2)噪声污染6.保护环境,减小污染措施:(1)改进燃烧设备,采取集中供热,加装消烟除尘装置2)提高内能的综合利用率3)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小或无污染的能源第十五 电流和电路第一节 电荷教学目标和要求:摩擦起电现象、原子结构、电荷作用批注:教学步骤: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物体带电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两种电荷(1)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用“+”表示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用“-”表示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2)用验电器来检验3)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5.元电荷:最小的电荷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6.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第二节 电流和电路教学目标和要求: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通路、开路、短路批注:教学步骤:1.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1)电路中有电源提供电流;(2)电路闭合为通路。

      2. 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的,四种元件缺一不可3.通路、开路和短路: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接通的电路叫做通路;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短路3.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4.连电路使要注意以下几点:(1)电路的连接要有序(通常按电流方向);(2)连接过程中,开关应该是断开的;(3)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有无短路;(4)若连接无误,要试触(点接开关),观察有无异常现象,(若异常,应立即断开开关)第三节 串联和并联教学目标和要求: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批注:教学步骤:1.(1)画出一个电池,一个开关,两盏电灯组成的串联电路电路图(2)画出一个电池,一个开关,两盏电灯组成的并联联电路电路图(3)画一画:请在右边方框里画出图1的实物图对应的电路图根据图2给出的电路图,连接图3的实物图 图72、组成串、并联电路:图53、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串 联并 联定义电流路径特点电路中只有 电流路径,一处断开所有用电器都 工作电路中的电流路径有 条, 用电器工作特点各用电器工作,互相影响与否? 各用电器工作,互相影响与否? 开关作用控制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 。

      支路中的开关控制 电路图实例第四节 电流的强弱(I)教学目标和要求:电流、电流表的连接、电流表的使用规则和读数 批注:教学步骤:1、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字母 I表示,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符号:A2.在实验室中,用电流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该仪表用符号 表示4.使用电流表要注意:(1)电流只能从电流表的 正 接线柱流入,从 负接线柱流出;(2)电流表只能串联在电路中(3)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4)读数时,应该认清所用量程及分度值;(5)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接在 电源上5.如图是在一次实验时电流表的示数,由图可知,I= A6.使用电流表时,若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则 电流表会烧毁;若电流表接线柱接反了,则电流表指针会反偏. 第五节 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教学目标和要求: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批注:教学步骤:1、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IA/AIB/AIC/A第1次第2次实验结论: 2、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IA/AIB/AIC/A第1次第2次实验结论: 当堂训练:1、把电路元件______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________。

      2、把电路元件_________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在____分开,分别通过____的元件.即_____跟电源能够成独立的电流通路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第一节 电压(U)教学目标和要求:电压、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批注:教学步骤:1、电压:是使电荷做定向运动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有电源 、 电路必须闭合电源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2、电压表的使用: 电压表必须和用电器并联(等于一断开的开关) 电压必须红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负极 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3、读数: 确定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写上单位4、动手做:(1)、让学生连一电路,并连上电压表测电压2)、读出电压的大小第二节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学目标和要求:会使用电压表,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批注:教学步骤:1、画出由两个灯泡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串联并联2、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串联A两端电压UaB两端电压Ub电源电压U总第1次第2次总结: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即U总=U1+U2+……2、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并联A两端电压UaB两端电压Ub电源电压U总第1次第2次总结: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即U1=U2=U3 =……第三节 电阻(R)教学目标和要求:电阻,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批注:教学步骤: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Ω)一种元件:电阻器,符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