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川及其地质作.ppt
49页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冰川及其地质作用20112011年年2 2月月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第一节 冰川的概述 第一节 冰川的概述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冰川及其地质作用第二节 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第二节 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第三节 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第三节 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第四节 冰川作用及其原因第四节 冰川作用及其原因 陆地上的水体分为陆地上的水体分为液体和固体液体和固体,所有河流、湖,所有河流、湖泊及地下水的总量仅占陆地淡水总量泊及地下水的总量仅占陆地淡水总量15%,%,其余其余85%%的水以固态的形式构成冰体的水以固态的形式构成冰体大约大约十分之一十分之一的的地球陆地表面被冰川覆盖地球陆地表面被冰川覆盖这些陆地上的冰体,在这些陆地上的冰体,在由于地面坡度和冰体厚差异所产生的侧压力的作用由于地面坡度和冰体厚差异所产生的侧压力的作用下,能产生缓慢地运动下,能产生缓慢地运动陆地上终年缓慢流动着的陆地上终年缓慢流动着的冰体为冰体为冰川冰川冰川冰川:是在是在重力和压力重力和压力的影响下的影响下由雪源地向外缓由雪源地向外缓慢移慢移动着的冰体。
动着的冰体冰川是自然界的一股巨大刻蚀力量,是大自然开谷移冰川是自然界的一股巨大刻蚀力量,是大自然开谷移山的一种壮观景象山的一种壮观景象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冰川及其地质作用 ● 低于零度的固态水称低于零度的固态水称冰冰ice,其结构与石英很,其结构与石英很 相似相似(六面体六面体)● 封冻的河流称封冻的河流称冰河冰河;但它并不是冰川但它并不是冰川● 冰川冰冰川冰:由积雪压实而成的冰体分布于雪源区:由积雪压实而成的冰体分布于雪源区,是是高纬度区主要的外动力作用因素高纬度区主要的外动力作用因素 ● 它在重力作用下可由雪源区向外长期缓慢运动它在重力作用下可由雪源区向外长期缓慢运动● 古冰川是研究古冰川是研究地球演化、地壳运动地球演化、地壳运动的一把钥匙,的一把钥匙, 也是也是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理论建立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理论建立的支柱证据的支柱证据● 研究我国冰川最有成果的是研究我国冰川最有成果的是中科院兰州冻土研究中科院兰州冻土研究 所所我国冰川研究的泰斗人物是南京地理所的我国冰川研究的泰斗人物是南京地理所的施施 雅风雅风资深院士资深院士 乌鲁木齐市南乌鲁木齐市南80km的的冰达坂冰达坂为世界闻名的现代山岳为世界闻名的现代山岳冰川冰川,研究程度很高。
研究程度很高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冰川及其地质作用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冰川及其地质作用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冰川及其地质作用 全全全全球球球球冰冰冰冰川川川川面面面面积积积积共共共共1500150015001500多多多多万万万万平平平平方方方方公公公公里里里里,,,,其其其其中中中中南南南南极极极极和和和和格格格格陵陵陵陵兰兰兰兰的的的的冰冰冰冰体体体体占占占占1465146514651465平平平平方方方方公公公公里里里里这这这这种种种种大大大大面面面面积积积积的的的的分分分分布布布布在在在在高高高高纬纬纬纬度地区的冰川度地区的冰川度地区的冰川度地区的冰川称大陆冰冰川称大陆冰冰川称大陆冰冰川称大陆冰冰川(冰盖)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冰川及其地质作用 另另一一部部分分冰冰川川零零星星分分布布在在中中、、低低纬纬度度的的高高山山和和高高原原上上气气温温在在零零度度以以下下的的地地带带;;这这部部分分冰冰川川称称为为山山岳岳冰冰川川 1.什么是冰川?冰川是怎样形成的? 什么是冰川?冰川是怎样形成的? 2.冰川有哪些基本类型及特征?冰川有哪些基本类型及特征?3.冰川的运动? 冰川的运动? 4.冰川的剥蚀作用及冰蚀地貌?冰川的剥蚀作用及冰蚀地貌?5.冰川的搬运作用及特点? 冰川的搬运作用及特点? 6.冰川的堆积作用及冰碛地貌冰川的堆积作用及冰碛地貌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冰川及其地质作用第一节 冰川的概述 第一节 冰川的概述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冰川及其地质作用第二节 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第二节 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第三节 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第三节 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第四节 冰川作用及其原因第四节 冰川作用及其原因 一.冰川的形成一.冰川的形成1.雪线及其影响因素雪线及其影响因素 雪源区雪源区: 终年积雪区终年积雪区;一年之内积雪不会全一年之内积雪不会全 部融化或升华的地区部融化或升华的地区。
● 终年积雪区的下部界限为终年积雪区的下部界限为雪线雪线● 雪线的分布与下列因素有关雪线的分布与下列因素有关::a..气温气温:纬度高者:纬度高者,气候冷气候冷,雪线低;反之雪线低;反之, 如赤道肯尼亚乞力马扎罗山如赤道肯尼亚乞力马扎罗山,雪线就高雪线就高b..降雪量降雪量:雪量大易成冰川,雪线低:雪量大易成冰川,雪线低 c..湿度湿度:干燥寒冷的地区雪线较高:干燥寒冷的地区雪线较高d..地形地形:平缓处和背阳处积雪易保存平缓处和背阳处积雪易保存,雪线低雪线低 第一节第一节 冰川的概述冰川的概述 2. 2. 2. 2. 成冰作用(成冰过程)成冰作用(成冰过程)成冰作用(成冰过程)成冰作用(成冰过程) 在在在在两两两两极极极极或或或或低低低低纬纬纬纬度度度度的的的的高高高高山山山山地地地地区区区区,,,,降降降降水水水水主主主主要要要要以以以以雪雪雪雪的的的的形形形形式式式式降降降降落落落落,,,,长长长长年年年年累累累累月月月月就就就就聚聚聚聚集集集集而而而而形形形形成成成成终终终终年年年年积积积积雪雪雪雪区区区区的的的的雪雪雪雪源源源源。
刚刚刚刚降降降降落落落落的的的的雪雪雪雪称称称称新新新新雪雪雪雪,,,,其其其其形形形形状状状状多多多多为为为为六六六六角角角角形形形形,,,,充充充充满满满满空空空空气气气气,,,,密密密密度度度度非非非非常常常常小小小小,,,,新新雪雪通通过过圆圆化化后后变变成成圆圆的的、、较较致致密密的的的的颗颗颗颗粒粒粒粒称称称称粒粒粒粒雪雪雪雪粒粒粒粒雪雪雪雪在在在在上上上上层层层层雪雪雪雪的的的的重重重重压压压压下下下下发发发发生生生生缓缓缓缓慢慢慢慢的的的的沉沉沉沉降降降降压压压压实实实实和和和和重重重重结结结结晶晶晶晶作作作作用用用用,,,,使使使使其其其其粒粒粒粒雪雪雪雪变变变变成成成成粒粒粒粒状状状状冰冰冰冰粒粒粒粒雪雪雪雪冰冰冰冰进进进进一一一一步步步步受受受受压压压压,,,,排排排排出出出出气气气气泡泡泡泡,,,,就就就就变变变变成成成成浅浅浅浅蓝蓝蓝蓝色色色色的的的的冰冰冰冰川川川川冰冰冰冰冰冰冰冰川川川川冰冰冰冰在在在在上上上上部部部部冰冰冰冰雪雪雪雪压压压压力力力力和和和和本本本本身身身身的的的的重重重重力力力力作作作作用用用用下下下下而运动(而运动(而运动(而运动(冰川冰川冰川冰川)。
第一节第一节 冰川的概述冰川的概述积雪成冰积雪成冰●●需需经经四四个个阶阶段段::雪雪花花→→在在静静压压力力下下局局部部熔熔融融, ,排排掉掉部部分分空空气气, ,重重结结晶晶→→变变为为粒粒雪雪 ( (白白色色的的压压实实冰冰晶晶0.5-5mm0.5-5mm))→→再再压压实实, ,重重结结晶晶长长大大, ,进进一一步步排排去去空空气气→→变变为为粒粒状状冰冰( (乳乳 白白 色色 )→)→重重 结结 晶晶 ,, 增增 粗粗 ,, 变变 致致 密密→→变变为为冰冰 川川 冰冰( (兰兰色色, ,比比重重0.9)0.9) 第一节第一节 冰川的概述冰川的概述成冰过程成冰过程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压力、温度压力、温度 压力压力(重力)(重力)新鲜雪花新鲜雪花 粒雪粒雪 冰体冰体 冰川冰川 重结晶重结晶 反复融、冻反复融、冻 流动流动 ● ● 通通常常,,积积雪雪厚厚度度达达5050米米时时,,底底部部积积雪雪就就可可转转变变 为冰川冰;冰川冰由高向低运动为冰川冰;冰川冰由高向低运动, ,就成为冰川就成为冰川● ● 以以雪雪线线为为界界划划分分为为::冰冰川川积积累累区区( (温温带带高高山山形形成成 粒粒雪雪盆盆) ) 和和冰冰川川消消融融区区( (温温带带高高山山形形成成冰冰舌舌) )。
1) 1) 积积累累> >消消融融蒸蒸发发::冰冰川川冰冰量量增增加加,,扩扩展展延延长长 2) 2) 积积累累< <消消融融蒸蒸发发::冰冰川川冰冰量量减减少少,,冰冰川川退退缩缩 3) 3) 积积 累累 = =消消 融融 蒸蒸 发发 :: 冰冰 川川 规规 模模 不不 变变 第一节第一节 冰川的概述冰川的概述 3.3.研究冰雪的意义研究冰雪的意义冰雪携带有大量古气候、古环境的信息冰雪携带有大量古气候、古环境的信息! ! ● ● 气候的变化历史气候的变化历史( (最老冰盖有最老冰盖有100100万年万年) ) ● ● 不同时期大气的气体成分、压实程度、干扰大不同时期大气的气体成分、压实程度、干扰大气层的因素、大气层的化学成分(主量、稀土、微量气层的因素、大气层的化学成分(主量、稀土、微量元素、同位素、温室气体元素、同位素、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Greenhouse gases、无机、无机+ +有有机物机物) )与大气化学过程与大气化学过程 ● ● 人类历史以来的火山活动及其特征人类历史以来的火山活动及其特征( (一次大火山一次大火山爆发爆发, ,一般要一般要1-31-3年、有时年、有时4-54-5年才能降落到南极冰雪上)年才能降落到南极冰雪上) ● ● 生物化学循环与生物进化过程。
生物化学循环与生物进化过程 ● ● 美苏核大国美苏核大国6060年代进行的频繁核试验均被南极年代进行的频繁核试验均被南极冰雪冰雪所记录在南极研究冰川在南极研究冰川, ,一般在冰川流动很小的一般在冰川流动很小的古山顶平台上钻孔取冰芯,辅以井槽探测古山顶平台上钻孔取冰芯,辅以井槽探测 第一节第一节 冰川的概述冰川的概述二、冰川的运动二、冰川的运动 冰川冰在常压下是一种 冰川冰在常压下是一种脆性物体脆性物体,但是冰川下,但是冰川下部的冰川冰在上覆冰雪的压力作用下可变成部的冰川冰在上覆冰雪的压力作用下可变成塑性体塑性体冰川的运动速度一般极其缓慢,日平均不过几厘米,冰川的运动速度一般极其缓慢,日平均不过几厘米,快的也不过数米,肉眼很难观察到快的也不过数米,肉眼很难观察到 其运动方式分其运动方式分为为基面滑动基面滑动和和塑性运动塑性运动 第一节第一节 冰川的概述冰川的概述 由于冰川不同部位的由于冰川不同部位的运动速度不同,底部和两运动速度不同,底部和两侧基岩因摩擦而运动慢;侧基岩因摩擦而运动慢;上部和中间运动快,这种上部和中间运动快,这种差异将导致冰川表面发生差异将导致冰川表面发生冰裂缝冰裂缝。
冰裂隙冰裂隙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原因:不平衡流动不平衡流动英国南极科考队英国南极科考队2008年年3月月6日拍摄日拍摄的威尔金斯冰架巨大的威尔金斯冰架巨大裂缝照片裂缝照片 第一节第一节 冰川的概述冰川的概述三、冰川的类型三、冰川的类型 第一节第一节 冰川的概述冰川的概述 冰川按形态、规模、所处地形划分:冰川按形态、规模、所处地形划分:大陆冰川大陆冰川和和山山岳冰川岳冰川 1.1.大陆冰川大陆冰川( (又叫冰盖又叫冰盖) ) 全球冰川面积共 全球冰川面积共150015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南极和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南极和格陵兰的冰体占格陵兰的冰体占14651465平方公里这种大面积的分布在平方公里这种大面积的分布在高纬度地区的冰川高纬度地区的冰川称大陆冰冰川称大陆冰冰川(冰盖(冰盖Ice CapIce Cap) 第一节第一节 冰川的概述冰川的概述 第一节第一节 冰川的概述冰川的概述南极冰盖边缘南极冰盖边缘南极海中的冰山南极海中的冰山 第一节第一节 冰川的概述冰川的概述南极中山站南极中山站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中国驻南极长城站全貌,建成于中国驻南极长城站全貌,建成于1985年年2月月20日,先后经过四次扩建。
日,先后经过四次扩建 第一节第一节 冰川的概述冰川的概述 2. 2. 山岳冰川:又称山岳冰川:又称阿尔卑斯式冰川阿尔卑斯式冰川,零星分布在,零星分布在中、中、低纬度的高山和高原上低纬度的高山和高原上气温在零度以下的地带气温在零度以下的地带1)(1)冰斗冰川、悬冰川冰斗冰川、悬冰川(2)(2)山谷冰川(单、复式)山谷冰川(单、复式)(3)(3)平顶冰川(高原冰川)平顶冰川(高原冰川)(4)(4)山麓冰川山麓冰川 第一节第一节 冰川的概述冰川的概述大陆冰川大陆冰川山岳冰川山岳冰川(阿尔卑斯式冰山)(阿尔卑斯式冰山) 规模规模大大,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在南极洲、格陵兰和冰岛等南极洲、格陵兰和冰岛等地,呈地,呈面状分布面状分布不受地形不受地形约束南极大陆约束南极大陆冰盖冰盖面积面积达达13001300万万KmKm2 2,平,平均均厚厚2 2千米千米以上,最厚达以上,最厚达4800m4800m以年流动年流动几十米几十米的的速度速度流入海洋流入海洋 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高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高山区,山区,流动在山谷中流动在山谷中规模小小,,长度长度一般为一般为数数公里到公里到数数十十公里,公里,厚度厚度从几百米到近从几百米到近千米千米。
较大的山岳冰川可形成较大的山岳冰川可形成复式复式山岳冰川,可分为主冰山岳冰川,可分为主冰川、支冰川川、支冰川年流速年流速数米到数米到数十米数十米,进入消融区,进入消融区融化融化形形成成冰碛地貌冰碛地貌第一节 冰川的概述 第一节 冰川的概述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冰川及其地质作用第二节 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第二节 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第三节 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第三节 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第四节 冰川作用及其原因第四节 冰川作用及其原因 第二节第二节 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1.1.冰川的剥蚀作用冰川的剥蚀作用 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以自身的动力及挟带的沙石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以自身的动力及挟带的沙石对冰床岩石的破坏作用称为冰川的对冰床岩石的破坏作用称为冰川的刨蚀作用刨蚀作用 刨蚀作用是一种机械作用,破坏力十分巨大,其刨蚀作用是一种机械作用,破坏力十分巨大,其方式有方式有挖掘作用挖掘作用和和磨蚀作用磨蚀作用两种 挖掘作用又称拔蚀作用挖掘作用又称拔蚀作用,是指冰川在运动过程中,,是指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将冰床基岩破碎并拔起带走的作用。
将冰床基岩破碎并拔起带走的作用 磨蚀作用又称锉蚀作用磨蚀作用又称锉蚀作用,是指冰川以冻结在其中,是指冰川以冻结在其中的岩石碎屑为工具进行刮削、磨蚀冰床的过程的岩石碎屑为工具进行刮削、磨蚀冰床的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刨蚀作用形成的地形称刨蚀作用形成的地形称冰蚀地形冰蚀地形 冰斗冰斗 是由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的具是由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的具三面陡壁的围椅状洼地三面陡壁的围椅状洼地 角峰角峰 当当3个或个或3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冰斗,在冰川的刨蚀作用下,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冰斗,在冰川的刨蚀作用下,冰斗的后壁不断后退,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最终围成一个尖冰斗的后壁不断后退,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最终围成一个尖锐、似金字塔形的山峰锐、似金字塔形的山峰 刃脊刃脊 相邻的两个冰斗冰川或山谷冰川的后壁或侧壁发生节节相邻的两个冰斗冰川或山谷冰川的后壁或侧壁发生节节后退,使两相邻冰斗或山谷之间的山脊变得越来越窄,形成两侧陡后退,使两相邻冰斗或山谷之间的山脊变得越来越窄,形成两侧陡峻、顶部尖锐的山脊,又称鳍脊。
峻、顶部尖锐的山脊,又称鳍脊 冰蚀谷冰蚀谷 经山谷冰川刨蚀、改造而成的谷地称冰蚀谷经山谷冰川刨蚀、改造而成的谷地称冰蚀谷第二节第二节 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鳍脊鳍脊冰斗冰斗冰川谷冰川谷角峰角峰冰斗冰斗冰川谷冰川谷第二节第二节 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Glacial StriationsNewfoundlandGlacial PolishAcadia National Park, ME由于磨擦形成的擦痕由于磨擦形成的擦痕刃脊刃脊角峰角峰第二节第二节 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串串 珠珠 湖湖 第一节 冰川的概述 第一节 冰川的概述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冰川及其地质作用第二节 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第二节 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第三节 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第三节 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第四节 冰川作用及其原因第四节 冰川作用及其原因 第三节第三节 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将剥蚀的产物及坠落冰面的风 将剥蚀的产物及坠落冰面的风化物一起化物一起冻结冻结于冰体中,像于冰体中,像传送带传送带一样将它们一样将它们带到带到冰川下游和末端,冰川下游和末端,称为冰川的称为冰川的搬运作用搬运作用。
一、冰川的搬运作用一、冰川的搬运作用冰川搬运的冰川搬运的特点特点是:是:1.1.被搬运物与冰被搬运物与冰固结固结在一起搬运,搬运过程在一起搬运,搬运过程无分选无分选,,绝大部分绝大部分无摩擦(无磨圆无摩擦(无磨圆)2.2.山岳山岳冰川搬运冰川搬运距离距离不长不长,搬运,搬运能力很强能力很强,可将直径,可将直径数十米的巨石运走(称为数十米的巨石运走(称为漂砾漂砾)大陆大陆冰川冰川范围广范围广,搬,搬运运距离长,冰山距离长,冰山能将大量粗大碎屑物带入深海沉积能将大量粗大碎屑物带入深海沉积第三节第三节 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表碛;底碛;侧碛;内碛;中碛;表碛;底碛;侧碛;内碛;中碛; 3.3.被冰川搬运的碎屑物统称为被冰川搬运的碎屑物统称为冰碛石冰碛石,按其在,按其在冰体冰体中的中的部位部位分为:分为:A-底碛;B-侧碛;C-内碛;D-中碛;E-表碛第三节第三节 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二、冰川的沉积作用二、冰川的沉积作用 1.1.冰碛物冰碛物 冰川消融是冰川堆积的主要原因冰川消融是冰川堆积的主要原因 山岳冰川从高处往雪线以下运动,大陆冰川山岳冰川从高处往雪线以下运动,大陆冰川从高纬度向低纬度运动,由于气温逐渐升高,冰从高纬度向低纬度运动,由于气温逐渐升高,冰川冰逐渐消融,冰川内部的碎屑物就会在冰州的川冰逐渐消融,冰川内部的碎屑物就会在冰州的末端或边缘堆积起来。
这些冰川的堆积物称末端或边缘堆积起来这些冰川的堆积物称冰碛冰碛物物 第三节第三节 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山岳冰川不断将其所携带的山岳冰川不断将其所携带的山岳冰川不断将其所携带的山岳冰川不断将其所携带的物质搬运到冰川末端,在那里由物质搬运到冰川末端,在那里由物质搬运到冰川末端,在那里由物质搬运到冰川末端,在那里由于冰川冰消融而堆积下来形成于冰川冰消融而堆积下来形成于冰川冰消融而堆积下来形成于冰川冰消融而堆积下来形成终终终终碛碛碛碛终碛常呈弧形的垅岗状地形,终碛常呈弧形的垅岗状地形,终碛常呈弧形的垅岗状地形,终碛常呈弧形的垅岗状地形,称称称称终碛垅终碛垅终碛垅终碛垅山岳冰川两侧冰运物山岳冰川两侧冰运物山岳冰川两侧冰运物山岳冰川两侧冰运物最多,在冰川后退过程中,两侧最多,在冰川后退过程中,两侧最多,在冰川后退过程中,两侧最多,在冰川后退过程中,两侧大量冰运物不断地堆积在冰蚀谷大量冰运物不断地堆积在冰蚀谷大量冰运物不断地堆积在冰蚀谷大量冰运物不断地堆积在冰蚀谷的两测,形成的两测,形成的两测,形成的两测,形成侧碛侧碛侧碛侧碛在复式冰川。
在复式冰川在复式冰川在复式冰川中,两冰川汇合处,冰床两侧边中,两冰川汇合处,冰床两侧边中,两冰川汇合处,冰床两侧边中,两冰川汇合处,冰床两侧边缘搬运的物质被归并在冰川的中缘搬运的物质被归并在冰川的中缘搬运的物质被归并在冰川的中缘搬运的物质被归并在冰川的中部,冰川后退消融时则堆积下来部,冰川后退消融时则堆积下来部,冰川后退消融时则堆积下来部,冰川后退消融时则堆积下来形成形成形成形成中碛中碛中碛中碛第三节第三节 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①①山岳冰川碎屑成分与冰川发育区的基岩成分基本一山岳冰川碎屑成分与冰川发育区的基岩成分基本一致②②由于冰川为固体,由于冰川为固体,无分选作用无分选作用,故冰碛物分选性极,故冰碛物分选性极差,大至漂砾,小至粘土,混杂堆积在一起,形成差,大至漂砾,小至粘土,混杂堆积在一起,形成““泥包砾泥包砾””的现象③③冰川中的碎屑颗粒彼此不相磨擦、碰撞,故冰碛物冰川中的碎屑颗粒彼此不相磨擦、碰撞,故冰碛物磨圆度极差磨圆度极差④④岩块和砾石岩块和砾石无定向无定向排列,杂乱无章,亦排列,杂乱无章,亦无层理无层理;;⑤⑤冰碛物表面常有磨光面或交错的钉头形擦痕,还可冰碛物表面常有磨光面或交错的钉头形擦痕,还可出现凹坑和裂隙。
具冰川擦痕的砾石称为出现凹坑和裂隙具冰川擦痕的砾石称为条痕石条痕石⑥⑥冰碛物内部冰碛物内部化石稀少化石稀少,常保存寒冷型的孢子花粉常保存寒冷型的孢子花粉 2.冰碛物特征冰碛物特征 第三节第三节 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冰擦痕冰擦痕第三节第三节 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①①冰碛丘陵冰碛丘陵————由于冰体融化,原来的表碛、内由于冰体融化,原来的表碛、内碛、中碛都沉落在底碛上,称为碛、中碛都沉落在底碛上,称为基碛基碛,在地表形成波,在地表形成波状起伏的冰碛丘陵有些则沿谷地两侧形成状起伏的冰碛丘陵有些则沿谷地两侧形成中碛堤中碛堤和和侧碛堤侧碛堤 ② ②侧碛堤侧碛堤——似河流阶地状的山谷冰川侧碛似河流阶地状的山谷冰川侧碛 ● ● 平行冰川流动方向平行冰川流动方向 ● ● 数条侧碛堤则表示冰川面的下降数次数条侧碛堤则表示冰川面的下降数次 ③③终碛堤终碛堤————当冰川的当冰川的补给补给和和消融消融处于处于平衡平衡时,即时,即冰前冰前位置稳定,大量冰碛物被送到位置稳定,大量冰碛物被送到冰川前端冰川前端堆积构成的堆积构成的弧形高地弧形高地。
终碛堤的位置终碛堤的位置指示指示冰川前端所到的冰川前端所到的边界边界,可,可以推知古冰川活动的以推知古冰川活动的范围范围和和运动特点运动特点 ④④ 鼓丘:鼓丘:大陆冰川终碛堤内形成的椭圆形高大陆冰川终碛堤内形成的椭圆形高 地,由冰碛物组成地,由冰碛物组成 ●●可具基岩核心可具基岩核心 ●●迎冰面坡度陡迎冰面坡度陡, ,背冰面缓背冰面缓 3.冰碛地貌冰碛地貌 第三节第三节 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3.冰碛地貌冰碛地貌 鼓丘鼓丘鼓丘鼓丘第三节第三节 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4.冰水沉积物及地貌冰水沉积物及地貌 冰雪冰雪融化融化形成的水叫形成的水叫冰水冰水,由冰水搬运,由冰水搬运和堆积的沉积物为和堆积的沉积物为冰水沉积物冰水沉积物冰水沉积物常构成下列冰水沉积物常构成下列特征性地貌特征性地貌::①①冰水扇冰水扇————在冰川在冰川外缘、终碛堤外侧外缘、终碛堤外侧形成的形成的扇形堆扇形堆积积②②纹泥纹泥((季侯泥季侯泥))————在冰川在冰川前缘洼地前缘洼地由冰水注入湖由冰水注入湖泊而形成的泊而形成的纹层状沉积纹层状沉积。
一般一般夏季较粗夏季较粗(浅色)、(浅色)、冬冬季较细季较细(深色),两者构成一个(深色),两者构成一个年层年层,据此可推算冰,据此可推算冰川沉积的川沉积的年代年代第三节第三节 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4.冰水沉积物及地貌冰水沉积物及地貌 ③③蛇形丘蛇形丘————是是狭长而曲折狭长而曲折的的高地高地,两坡,两坡对称且较陡,对称且较陡,蜿蜒如蜿蜒如蛇形蛇形 第一节 冰川的概述 第一节 冰川的概述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冰川及其地质作用第二节 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第二节 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第三节 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第三节 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第四节 冰川作用及其原因第四节 冰川作用及其原因 第四节冰川作用及其原因第四节冰川作用及其原因一、冰川作用一、冰川作用 最早最早的冰川作用发生在距今约的冰川作用发生在距今约23亿年亿年前前的的早元古代早元古代,随后出现过几次显著的冰,随后出现过几次显著的冰期:期:震旦纪震旦纪((7亿年前亿年前)、)、石炭二叠纪石炭二叠纪((3亿亿年前年前)以及)以及第四纪第四纪((200万年前万年前)。
1.1.冰期和间冰期冰期和间冰期 在第四纪,地球上出现了在第四纪,地球上出现了几次几次大的大的寒冷寒冷与与温暖温暖气候气候交替交替 冰期冰期————指气候变冷,地球上冰川面积指气候变冷,地球上冰川面积扩大扩大的时的时期最大冰期时,冰川覆盖了陆地面积的期最大冰期时,冰川覆盖了陆地面积的3232%(现代%(现代冰川覆盖了陆地面积冰川覆盖了陆地面积1010%),那时北美欧洲许多地面%),那时北美欧洲许多地面为冰流覆盖,就象南极大陆冰川一样为冰流覆盖,就象南极大陆冰川一样 间冰期间冰期————指气候转暖,冰川面积大大指气候转暖,冰川面积大大缩小缩小的时期 第四节冰川作用及其原因第四节冰川作用及其原因一、冰川作用一、冰川作用2.全球冰期全球冰期地球上大规模的三大冰期地球上大规模的三大冰期①①震旦纪大冰川:距今震旦纪大冰川:距今6-7亿年②②石炭、二叠纪大冰川:石炭、二叠纪大冰川: 距今距今2..5-3亿年主要分布在冈瓦纳地区主要分布在冈瓦纳地区③③第四纪大冰川:距今第四纪大冰川:距今175万年万年-现在第四节冰川作用及其原因第四节冰川作用及其原因二、第四纪冰期二、第四纪冰期 第四纪以前第四纪以前的冰川的冰川活动形成的地貌形态早活动形成的地貌形态早已被已被破坏破坏殆尽,主要是殆尽,主要是根据冰川堆积物根据冰川堆积物————冰冰碛岩及寒冷生物化碛岩及寒冷生物化石石的的出现来判定。
因此出现来判定因此第四第四纪纪是研究古代冰川的主是研究古代冰川的主要对象第四节冰川作用及其原因第四节冰川作用及其原因1.1.我国第四纪冰川我国第四纪冰川 第四纪冰期在北美、欧洲属第四纪冰期在北美、欧洲属大陆冰川大陆冰川,在我国都,在我国都属于属于山岳冰川山岳冰川类型,我国的第四纪冰川作用一般划为类型,我国的第四纪冰川作用一般划为四次冰期四次冰期和和三次间冰期三次间冰期,由新到老为:,由新到老为: 第四节冰川作用及其原因第四节冰川作用及其原因三、三、冰川作用的影响冰川作用的影响1.1.地壳地壳均衡均衡调整调整2.2.海平面海平面变化变化3.3.改造改造水系水系和和水文水文条条件件4.4.生物变迁生物变迁大理大理冰期冰期 庐山-大理庐山-大理间冰期间冰期庐山庐山冰期冰期 大姑-庐山大姑-庐山间冰期间冰期大姑大姑冰期冰期 鄱阳-大姑鄱阳-大姑间冰期间冰期鄱阳鄱阳冰期冰期庐山庐山刃脊与冰川槽谷刃脊与冰川槽谷第四节冰川作用及其原因第四节冰川作用及其原因四、冰川作用的原因四、冰川作用的原因 ( (自学自学) )1.1.天文说天文说:强调外因。
太阳强幅射时地球:强调外因太阳强幅射时地球 温度升高,冰川融化;反之温度升高,冰川融化;反之, ,降温成冰降温成冰2.2.大气成分变化说大气成分变化说:强调内因强调内因C02C02含量增高时大气升含量增高时大气升温温, ,冰川融化;反之冰川融化;反之, ,降温成冰降温成冰 3 3.洋流变化说.洋流变化说4.板块运动说.板块运动说 初步了解冰川的形成、运动和类初步了解冰川的形成、运动和类型的一般概念,以及冰川地质作用的特型的一般概念,以及冰川地质作用的特征征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重点是重点是冰蚀地貌冰蚀地貌及及冰川堆积物冰川堆积物 作业及思考题作业及思考题::1.1.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2.比较冲积物与冰碛物的异同比较冲积物与冰碛物的异同本章学习要求本章学习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