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红楼梦》人物语言风格.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33346706
  • 上传时间:2024-02-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红楼梦》人物语言风格的不同 10涉外2班 张蕾 23号摘要《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杰出代表,具有卓越的艺术和丰富的思想内容而最令后世所推崇的就有其极富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曹雪芹成功运用对话、独白、诗词曲赋等艺术手法,把每个人物复杂多变的人物特征描绘的极为出彩因此,《红楼梦》的人物语言风格的研究一直受到关注关键词:《红楼梦》;人物语言;语言风格;分析比较绪论文学归根结底是一种语言艺术,而文学最主要的表现工具就是语言在《红楼梦》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中,最突出的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塑造的一批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同时体现出各个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 看书琐记》中写到:“《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老舍也说:“翻开《红楼梦》看看,那绝对是《红楼梦》,绝对不能和《儒林外史》或其它的任何小说调换《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红楼梦》一书前后出场的人物共四百多个,这些人物生活在同一时代,因此有着某种想通的东西,而各自不同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又决定了人物的不同特征一、 面对同一环境,不同人物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红楼梦》中,通过语言把每个人物复杂多变的思想、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巧妙突显。

      例如大家都熟知的关于黛玉初进贾府那段,初见黛玉,贾母是抱住黛玉楼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哭起来,着实是透露着外祖母对外孙女的慈爱和怜惜贾母是疼爱小辈的,对黛玉也是真情流露,看着最宠爱的女儿留下的孩子,自然是慈爱有加凤姐则是以一段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然后携着黛玉的手,上下打量一番送至贾母身边,笑着说:“天下真有这标志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放不下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这一番快言快语,既向贾母讨好奉承赢得欢心,又变现出她讥诈用事的特征在贾母责怪她不该提黛玉之母惹人生悲时,王熙凤转悲为喜:“正是呢,我一见着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又是欢喜,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了,该打该打又拉着黛玉的手说道:“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别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也只管告诉我...”凤姐这个精彩的出场和一系列话语,极致地体现了她泼辣、机智的语言风格,作为贾府的掌权人之一,凤姐对贾母一向讨巧的很,素来逗老祖宗展笑颜,对众位姐姐妹妹话语上也照顾的很好,对丫头婆子们则以女主人的身份严格管束着,是个成功的当家少奶奶。

      她的语言总是恰到好处,该严厉时定然没人敢反驳,该讨好时即可自讽式开玩笑,该温柔时也会关切问候其实凤姐应是没有特定语言风格的而是审时度势中多变的话语风格这一章节,同样是初见黛玉,我们就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贾母和凤姐截然不同的语言风格二、 人物之间的论辩色彩表现语言风格 《红楼梦》中人物对话的论辩色彩,主要表现为痛快淋漓的口角,巧妙玲珑的褒贬,应对灵敏的舌战,雅谑嬉笑的讥讽,不露痕迹的影射等等这一手法我们可以从林黛玉和薛宝钗二者语言上的“明争暗斗”看出如第八回中,宝钗劝宝玉不要喝酒,宝玉听从了宝钗的劝告黛玉便趁紫鹃叫雪雁送手炉来时讥讽宝玉宝钗道:“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里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黛玉说话喜欢用双关手法,双关语的作用是借此而说彼,这最适合于想说而不能直说的情况黛玉和宝玉的关系既密切又微妙,她对宝玉的爱情非常真挚深沉,她又是个多愁善感爱耍小性子的人,因而她为了宝玉时喜时恼,或感或怨,但在宝玉而前,心里的好多话,往往是不便于直言可又不得不说,所以就借助于双关语而含蓄地、曲折地表达自己那种复杂细致的思想。

      尤其在看到宝玉关爱宝钗时,林妹妹便多用双关讥讽二人,风格带着些许的犀利和不留情面,这段话也体现出黛玉联想快捷,反应机徽,善于暗语影射,咏桑寓柳,设言托意,借题发挥的性格特征 相比较林妹妹的能言善辩,口齿伶俐,宝钗也是个机灵巧言的主儿,宝钗一直都是以典型大家闺秀的形象出现,她也着实是个巧外慧中的人物例如,第二十五回,因马道婆暗施魔法,使宝玉和凤姐得了重病,后得癞头和尚治愈,林黛玉情不自禁念了一句“阿弥陀佛”,宝钗趁机嘲讽道:“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讲经说法,又要普度众生;这如今宝玉、风姐姐病了,又烧香还愿,赐福消灾;今才好些,又管林姑娘的姻缘了你说忙的可笑不可笑?”她条分缕,细寓讥讽于雅谑嬉笑中,这与她沉稳的性格十分吻合又有第三十回时,宝钗借黛玉问她看的什么戏的机会,故意说:“我看的是李逵骂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玉说:“姐姐博古通今, 色色都知道,怎么连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串了这叫做《负荆请罪》宝玉趁机讽刺说:“原来这叫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什么负荆请罪在这段话中,宝钗用戏名来暗语影射不久前宝玉向黛玉赔罪的事情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宝钗工于心计,语言风格其实也是犀利看似留人情面却最是让人听了会心中抑郁而又不能反驳的,这种语言风格与宝钗自幼接受的教育和生长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她的教养是好的,不会和人撕破脸挑衅所以会选择于无形中道出内心的波动。

      三、身份类似性格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的不同 《红楼梦》素有金陵十二钗的精彩,更有众位丫鬟们的热闹而曹雪芹塑造的最成功的不外乎袭人和晴雯同样是贫苦出生的丫头,社会地位差不多,但她们的思想性格针锋相对 ,为人处世大相径庭 ,语言风格也迥忽不同袭人用柔 ,晴雯用刚 ,袭人用曲,晴雯用直袭人徇情 ,晴雯任性袭人做面子 ,晴雯绝尘埃袭人收人心 ,晴雯信天命陈其泰《红楼梦回评》)晴雯不计利害,性急如爆炭 ,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形成了热情泼辣、任情任性,心口如一的特色,可以用一个 “直” 字来概括对别人干的一些鬼祟勾当 ,常常脱口而出地揭露因此,小丫头们“畏之如畏虎”如她对偷东西的丫头坠儿骂道:“要这爪子做什么!拈不住针 ,拿不动线 ,只会偷嘴吃眼皮子又浅 ,爪子又轻 ,打嘴现世的,不如戳烂了!”她的发作是因为坠儿太不替丫头们争气了,人穷志短,是晴雯无法容忍的她一向是看重自己的尊严,对于他人的趋炎附势她是不屑和瞧不起的这恰好烘托出她说话时的刚强孤傲和些许泼辣任性的风格特色袭人阴柔的语言风格与晴雯刚强的语言特征则形成鲜明对比她说话温柔和顺 ,常常照顾别人的脸面与情绪她识大体、顾大局,善于察言观色,揣摩迎合,不轻易发表意见,不愿意得罪他人。

      第34回 ,她向王夫人告密那段话,就说得含蓄巧妙 ,不仅掩盖了自己 ,还取得了王夫人的信任,她所追求的宝玉侍妾的地位也因此有了端倪当王夫人询问宝玉被打的原因时,她的语言技巧不可谓不高超今日大胆在太太跟前说句冒撞的话 ,论理 ……” 她故意欲言又止,“说了半截又咽住”,但终于说出了那几句:“论理 ,我们二爷也得老爷教训教训才好呢 ,若老爷再不管 ,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 !”“我为这事 ,日夜悬心 ,又不好说与人 ,唯有灯知道罢了这样委婉面面俱到的语言是晴雯说不来的,袭人的柔性甚至可以说是奴性,使得她的语言风格一直是温婉的不带杀伤力的,也是为主子们所喜的综观二者的语言风格差异,无怪乎晴雯落得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下场而袭人不管怎样是安然生活着的两者不同语言风格和形象的比较,使人物塑造的更丰满四、 人物创作诗词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差异人物语言除人物对话、内心独白外,还包括人物抒情言志的诗词曲斌《红楼梦》里的诗文避开了一般才子佳人言情投蜡的俗套,书中每个人物的诗,都和他们的对话语言一样具有鲜明的个性芦雪庵咏雪联句时,王熙凤开端的“一夜北风紧”一句,就体现了王燕凤虽无文化素养,但却能即景赋诗的聪明灵巧。

      同是咏白海棠,宝钗与黛玉有着明显的区别,一一个含蓄庄重 ,一个风流别致 逸才仙品固让攀儿,温雅沉着终是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是宝钗自写身分,反映了她严守封建礼法,不肯越雷他一步的生活态度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璐翻魂”“淡极始知花更艳”等,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宝钗喜欢素洁无华,对生活水远保持着冰雪般冷摸的态度,装愚守拙,罕言寡语,以其“淡极”博得贾府上下对她的交口称赞黛玉的诗却不同凡响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续香” ,这些诗句表现出黛玉的聪明智惫,有普超尘脱俗的“咏絮之才”“月窟仙人缝编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则流耳出深藏在这个娇弱女子内心的幽怨与悲位 “娇羞狱狱同谁诉”也全然不同于宝饮笔下“不语娜婷日又昏”的那种安然闲适的故作姿态,而是黛玉借海案花所发出的揭求但又不能向知音尽诉衷肠的热烈痛苦的内心呼唤史湘云所吟的白海棠诗又是另一种风格清新、明朗、洒脱,“也宜幼脚也宜盆”,赞美了白海棠花随地而宜的特点,又是湘云乐观放达性格的自我写照从这我们能进一步感觉到她们语言上的不同表达方式和风格总结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的反映,只有又切合身份又个性化的语言才能使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这是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有无生命力的重要标志。

      因为文学尤其是小说的特性就是要通过创造每个人是典型,但同时也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恩格斯《致敏考茨基》《马克思书信选集》434页) 的形象,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感染和启迪曹雪芹自己也在红楼梦开卷第一回就表明: 他写的不是那种千部共出一套,千人一面,众口一腔,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说的作品,而是他亲闻亲睹的事迹原委,是把这些事迹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地写出来的,令世人换新眼目的作品所以《红楼梦》人物形象语言也就写得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栩栩如生了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红楼梦》的成功是人物形象的成功,而人物形象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物个性语言的成功 正如著名作家周立波的评价:“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一个长篇里创造了好几百个人物他的主要人物,各有特点和口吻,我们只要看到一段对话, 一个行动, 不用看人物的名字, 就知道, 这是谁说的, 谁干的,这是一个清醒的现实者给我们留下的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的不朽的艺术谈人物创造、文艺月报1955年第十、十一期合刊)不可否认的是,从《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学到很多关于塑造人物形象及其语言风格的手法和运用我们不仅要读《红楼梦》更要用《红楼梦》,为自己的写作也造就一帘梦幻。

      参考文献(1) 鲁迅文集[M]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2) 周立波.谈人物创造[J] .文艺月报, 1955, ( 10- 11) .(3) 老舍.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M] .天津: 百花出版社(4) 徐世辉 .《红楼梦》对话的论辩色彩闭 [D].吉林师范学院报.1981,(04)(5) 何士龙 .林黛玉、薛宝钗语言特色比较[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1,(02)(6) 殷孟伦.略谈《红楼梦》的人物语言—以王熙凤语言作例[J].文史哲,1955, (01)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