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数学语言支持幼儿建构数学核心经验.doc
8页运用数学语言支持幼儿建构数学核心经验作者:陈仙红作者简介:陈仙红,浙江省湖州市蓝天实验幼儿园原文出处:《福建教育:学前版》(福州)2017年第201725期第37- 39页期刊名称:《幼儿教育导读(教师教学)》复印期号:2017年12期数学核心经验是幼儿在一定年龄发展阶段中可以获得的最基础、最关键的数学 概念和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数学认知部分 多处提到让幼儿进行语言描述,如"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物体量方面的特征"〃会 用数词描述物体的排列顺序和位置"〃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等可见,《指南》强调幼儿数韵既念的学习与发展需要通过语言描述来促进然而,许多教 师往往过于关注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忽略语言中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性,或者过分 强调数学概念,忽略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活动中难以将幼儿的思维特点和数学的 学科特征恰到好处地融合幼儿园活动的数学语言是”能体现和隐含一定的数学概念与知识”有助于儿童 进行逻辑思考的语言"这样的语言既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和语言理解能力,又隐含相应的数学概念或思考方式,不仅有利于幼儿理解,还可以帮助幼儿较好地掌握 数学概念如数学活动〃用三角形拼规则图形"中,教师说:〃用两个三角形拼图, 三角形的边和边完全重合,不多也不少,拼出一个叫得出名字的图形。
"教师这样的数学语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富有童趣,〃不多也不少,拼出一 个叫得岀名字的图形"是幼儿听得懂的语言,同时指向数学概念,"叫得岀名字的 图形"是指规则图形同时,教师运用的抽象、概念化语言〃边和边重合",其中 蕴含图形构造的方法,暗示幼儿用平移、翻转等方式组合新图形可见,有效支持 和促进幼儿建构数学核心经验,教师要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丿L学习数学核 心经验的一般规律,使用准确、有效的数学语言厘清数学语言内容,明确数学语言特点儿童的数学语言不是远离幼儿经验和兴趣的高深的数学专业术语,而是在数学 情境中幼儿能够理解的,能够帮助幼儿在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之间建立联 系的语言1.梳理数学语言内容对幼儿数学核心经验进行梳理,我们发现幼儿的数学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 面:一是理解简单的数学概念,并能运用数学经验解决相关的问题;二是拥有良好 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意志,如对数学材料和活动感兴趣,乐于探究等;三是掌 握数学学习的过程性能力,如表征能力、关联能力等因此,活动中的数学语言也 应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既要}旨向幼儿的数学认知和思维过程,注重幼儿的学习品 质(学习态度和习惯),也要涵盖幼丿L学习、理解和运用数学的过程性能力(见表Do2朋确数学语言特点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数学语言既要符合幼儿的思维特征和语言理解 能力,又要凸显数学特征,应当是三者的有效融合。
幼儿园的数学语言既要迎合幼 儿的具体形象思维特征,又要能助推幼儿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萌芽它应当是联系 幼儿生活经验,是幼儿亲身体验和操作的表达,同时蕴含初级的逻辑思维内容,是 抽象的、概念化的表述,是需要剥离具体表象或特征形成数学概念的一种语言这 样的语言能有效化解数学学科属性与幼丿層习特点的矛盾,让幼儿的数学学习落实 到有趣而具体的层面如中班数学活动"图形碰碰乐"中,4名幼儿合作完成拼图(四个三角形通过 移动、翻转或旋转拼摆成一个规则图形),其中有一个小组已经摆好一部分,然后 不知道如何继续,这时教师说:"请你们观察已经拼好的图形,它像什么?是不是 继续移动、翻转三角形就可以拼接成功了?"其中〃它像什么"考虑了幼儿的思维 特征,因为幼儿建构新图形是参照生活中具体形象的物件幼儿并不是通过〃三条 边三个角"的图形特征来判断三角形的,而是可能通过像自己看到的屋顶的"那个 样子"来判断,以前认识的三角形像屋顶,拼好的新形状也要像屋顶,通过屋顶建 构起新图形与三角形的联系所以"它像什么"的数学语言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对图 形特征的感知和联系此外,〃移动""翻转"这两个动词蕴含了操作动作和数学 方法,激发幼儿发现和体验图形的分解和组合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教师对幼儿建 构图形核心经验的一种支持。
此外,教师还借助数学语言提示幼儿继续探究,发展 幼儿的关联能力、合作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坚持性二采用恰当数学语言支持幼儿数学学习幼儿感知、体验数韵既念并精确地表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抽象思维的发 展而逐步提高伴随活动进程以及问题的生成,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数学语言,帮助 幼儿关注数学逻辑,聚焦数学概念,建构数学核心经验L引导式语言中关注数学逻辑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引导幼儿链接已有经验,并从幼儿的操作或 回答中挖掘其在表达和思维方面的亮点,对有价值的内容给予语言支持如大班数 学活动“认识星期〃中,教师问:〃你知道哪些有关星期的事吗?"幼儿回答:〃星期三、星期二 星期五……”教师回应:"说是说了很多,如果能按顺序说那就 更好了"幼儿接着按顺序说了星期一到星期日,还有的说:〃一个星期有7天, 这7天是按顺序过的"显然,教师的语言激发了幼儿探究星期的时间顺序和其中 的逻辑关系,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又如,大班数学活动"模式" 中,幼儿利用白黑两个颜色的雪片进行模式排列,大部分幼儿都是按照"ABABAB"“AABBAABBAABB"规律排列,而有一名幼儿的排列(oeoeooeeoooeee )与众不同。
于是,教师与幼儿进行了如下探讨师:这组排列你发现了什么?幼:白色和黑色越来越多幼儿对事物表象的描述)师:它们是怎么增加的?("增加"一词引导幼儿观察模式的变化和逻辑关系, 语言从具体转向概念化)幼:白黑白黑白白黑黑白白白黑黑黑,后面每—次增加—个白—个黑师:和其他同学的排列模式有什么不同?(刺激幼儿发现和比较"重复性模式" 和"发展性模式")教师对于新出现的〃发展性模式〃进行适时的引导,帮助幼儿初步感知〃发展 性模式〃的特点(按照同一规律发展变化),同时引发幼儿进行比较,发展幼儿关 联、比较的能力2.提炼式语言中聚焦数学概念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方向、幼儿的思维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 活动中要有意识地使用规范、精炼、概括的语言,刺激幼儿进行有逻辑的思考,完 善和巩固幼儿正在形成的数韵既念如大班数学活动"快乐拼图"中,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4个图形并猜测图形面 积的大小(猜测的大小不统一),接着让幼儿用小正方形作为测量工具铺满图形, 测量图形的大小,然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是用估计的、猜测的方法了解图形的 大/」\ ”可能猜对了 ”也可能猜错了现在我们是用/」'正方形作为工具进行测量”准 确地知道图形到底有多大,还能用数字表示。
"教师通过提炼式的语言帮助幼儿理 清两种测量的方法,直接指向数学方法和数学概念最后,教师引导幼儿用〃虽 然……但是……"的语句说说自己的发现,幼儿回答:"虽然图形的形状不一样,但 是它们面的大小都一样"幼儿在运用数学语言的过程中,实现了从具体操作到抽 象逻辑的表达,这有助于幼儿形成数学概念(面积守恒),同时促进幼儿的过程性 能力(如表征能力、关联能力、推理与证明能力、交流能力)的发展又如中班数学活动“认识图形"中,教师发出指令:"请将弯弯边、没有角的 图形找出来〃 〃请将四条边、四个角的图形找出来〃圆形和椭圆形都是弯弯边、 没有角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都是四条边、四个角的图形教师通过概括 性、归纳性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图形特征,这样的数学语言促使幼儿对各个图形的 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理解了不同图形之间的共性与区别3追问式语言中建构核心经验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也是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伴随着探究和发现, 幼儿会出现各种疑惑和问题,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思维冲突,给予幼儿思考、表 达、争辩的机会,并适当追问,促使幼儿自主建构数学核心经验如上述的大班数 学活动〃快乐拼图"最后环节,教师要求每组幼儿用14根小棒围合成四个图形,鼓 励幼丿薦次猜测图形的大小。
幼儿迁移经验用小正方形工具进行测量,测量结束后 幼儿产生疑惑:"我们用的都是14根小棒,怎么围好的图形大小都不一样呢?"于 是,教师与幼儿逬行了如下探讨师:为什么小棒数量相同,围合成的图形大小不同?(引发幼儿思考长度和面 积的关系)师:能不能想办法把图形的面变大?(激发幼儿观察、推理与证明)幼:我只要移动两根小棒就可以把我们的图形变大通过这样的追问刺激幼儿感知图形边长相同、面积不同的现象(周长守恒), 同时帮助幼儿建构量的比较与测量的经验此外,幼儿问题解决、关联、推理与证 明等过程性能力得到了发展三、提升幼儿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建构运用数学语言的并不一定都是教师,也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运用的数学语言 教师要帮助幼儿学习运用恰当的数学语言,帮助幼儿建立不同表达方式之间的联系, 促进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建构L师幼互动助推幼儿运用数学语言,帮助幼儿建构数学核心经验教师要理解数学核心经验和幼儿发展的特点,在活动中多运用数学语言同时, 要发现和捕捉幼儿朴素的〃前〃数学语言,并助推幼儿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让幼儿 对数学问题或概念的学习从具体到表象再到符号层面,推动幼儿归纳和概括能力发 展。
如大班测量活动〃一寸虫"中,教师问:〃你用一寸虫是怎么量知更鸟的尾巴 的?"幼儿说:"我是用一寸虫一个连接一个的方法量的,量好一次做标记,再接 着量"(幼儿感知到首尾相接的方法)于是教师又问:”测量的时候要一个一个 相连接,不间断且不重叠交叉吗?"幼丿占教师在抛接球式的循环互动中逐步建构 数学概念在这样的师幼互动中,幼儿的学习由经验层面逐步过渡到概念层面,同 时建构了数学核心经验2.利用其他表征方式辅助数学语言,促进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建构幼儿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努力摆脱具体事物无关特征的干扰,剥离出事物抽象化 的特征”并能用符号进行表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断内化、概括的思维过程幼儿 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和描述数学的方式除了语言,还涵盖实物、动作、符号、图画等 所以,数学语言应该与实物、图形或图表、书面符号等相结合教师在活动过程中 要引导幼儿在不同的表征方式之间进行转换如大班数学活动〃测量"中,教师拿 着长方形纸,用手〃平铺〃在长方形的面上,说:"请你用小正方形当测量工具量 一量这个长方形面的大小"教师借助"平铺"的动作帮助幼儿理解"面积"的含 义又如中班数学活动〃相邻数"中,教师说:〃请你取比4片多1片的雪花片。
好几个幼儿不知所措,接着教师拿出4的点卡(或数字4 )说:〃请你取比4片少 1片的雪花片"幼儿能马上做出判断显然,幼儿对于语言信号4与数量4之间 没有建立联系,所以需要借助符号来理解4这一数概念在这过程中,教师的语言 通过点卡或数字的辅助,较好地帮助幼儿理解了 〃相邻数"的概念,建构了数学核 心经验综上所述,活动中有效地运用数学语言能引发幼儿积极的思考,帮助幼丿尿理 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这能助推幼儿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帮助幼儿较好地建构数学核心经验当然,高效的数学语言还可以较好地帮助教师 突破数学教学重点,实现数学活动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