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2023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doc
13页2023学年高一下化学期末模拟测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测试卷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图为合成氨反应(N2+ 3H22NH3 ΔH<0 )中氮气反应速率v(N2)变化的图象,则横坐标不可能的是A.温度(T/K) B.压强(P/Pa)C.反应时间(t/min) D.氮气浓度(c/mol·L―1)2、据报道,1996年8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制出一种新核素镅—235,已知镅(Am)的原子序数为95,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A.镅—235与铀—235具有相同的质子数B.镅—235的原子质量是12C原子质量的235倍C.镅—235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40,核外电子数为95D.镅—235原子一定不具有放射性3、将一小段镁带投入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生剧烈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烫手这个实验事实说明该反应A.为放热反应 B.为吸热反应C.过程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4、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B.随着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C.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NH4Cl的电子式: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D.聚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6、高温下,炽热的铁与水蒸气在一个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把铁块变成铁粉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C.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体积增大 D.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压强增大7、应对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寻找新能源.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 B.石油 C.太阳能 D.天然气8、将过量Fe粉放入200 mL 2 mol/L的HNO3溶液中,假设还原产物只NO且HNO3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Fe的质量为A.4.2g B.5.6g C.8.4g D.11.2g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10、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其简单离子X+、Y3+、Z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离子半径:X+> Y3+> Z2- B.碱性:XOH > Y(OH)3 C.单质的还原性:X > Y D.原子序数:Y > X > Z1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基环己烷的一氯代物有4种B.甲苯(C7H8)和甘油(C3H8O3)二者以任意比例混合,当总质量一定时,充分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不变的C.某烃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碳原子数≤10),已知烃分子中有两种化学环境 不同的氢原子,则该烃一定是苯的同系物D.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只能含有一种官能团1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B.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C.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D.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13、下列物质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蛋白质 B.聚乙烯 C.油脂 D.淀粉14、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A.150 mL 3 mol·L-1的KClO3 B.75 mL 2 mol·L-1的NH4ClC.350 mL 3 mol·L-1的NaCl D.150 mL 0.5mol·L-1的CaCl215、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C.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合成D.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16、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的结构示意图 B.HCl的电子式为C.的电子式 O=C=O D.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T元素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1)T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2)元素的非金属性为:Q_____________R(填“强于”或“弱于”);(3)R元素的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4)T的单质与同周期金属性最强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T的单质与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固态表面有大量无色气泡冒出,同时还异常地嗅到了一股刺激性气味你猜想该气体是_________(填化学式),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A是一种气态烃B和D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中成路线如下图所示:(1)A制备B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利用B与钠反应制备氢气,若制得1 mol H2需要B________mol3)物质B在空气中可以被氧气为C,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下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图中圆括号表示加入适当的试剂,编号表示适当的分离方法①写出加入的试剂:(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②写出有关的操作分离方法:①是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铁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铁的质量相等,铁块的形状一样,盐酸均过量),甲同学设计实验如下表:实验编号盐酸浓度(mol·L-1)铁的状态温度/°C12.00块状2022.00粉末2031.00块状2042.00块状40请回答:(1)若四组实验均以收集到500mL(已转化为标准状况下)氢气为标准,则上述实验中还需要测定的数据是________2)实验________和______是研究铁的状态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填实验编号,下同);实验______和______是研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3)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图,则曲线c、d分别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_______、______4)乙同学设计了下列一组实验:所用铁块的形状、质量均相同,所用酸的体积相同,其浓度如下,你认为产生氢气速率最快的是______。
A 18.4mol·L-1硫酸 B 5.0mol·L-1硝酸 C 3.0mol·L-1盐酸 D 2.0mol·L-1硫酸20、海洋植物如海藻、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中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1)溶液a中加入稀H2SO4、H2O2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式为__________2)上述流程中实验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3)证明溶液b中含有单质碘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4)溶液b中加入的试剂X可以选择是__________A.酒精 B.苯 C.乙酸 D.四氯化碳21、(1)合成氨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是______(填名称),该反应温度一般控制在500℃,主要原因是______2)下列措施,既能加快合成氨反应的反应速率,又能增大反应物转化率的是(_____)A.使用催化剂 B.缩小容积体积 C.提高反应温度 D.移走NH3(3)在t2时刻,将容器的容积迅速扩大到原来的2倍,在其他条件下不变的情况下,t3时刻达到新的平衡状态,之后不再改变条件。
请在下图中补充画出从t2到t4时刻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__________4)常温下,在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铵晶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A.溶液的pH增大 B.氨水的电离程度减小 C.c(NH4+)减小 D.c(OH-)减小(5)石蕊(用HZ表示)试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HZ(红色) H+ + Z-(蓝色)通入氨气后石蕊试液呈蓝色,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____________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答案解析】从影响反应速率的几个因素分析解答题目详解】由图象可知,氮气的反应速率增大;A.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所以横坐标可能表示温度,故A不选;B.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所以横坐标可能表示压强,故B不选;C.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降低,反应速率不会逐渐升高,所以横坐标不可能为反应时间(t/min),故C选;D.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的速率越大,所以横坐标可能表示氮气浓度(c/mol·L―1),故D不选2、C【答案解析】A、镅—235与铀—235的质量数均为235,具有相同的质量数,故A错误;B、质量数是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整数值,镅—235的原子质量约为12C原子质量的倍,故B错误;C、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镅—235原子核内中子数=235-95=140,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95,故C正确;D、镅—235属于锕系乙酸,具有放射性,故D错误;故选C。
3、A【答案解析】将一小段镁带投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生剧烈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烫手,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选A4、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详解: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是元素的性质,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A错误;结构决定性质,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与元素性质的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B错误;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变化属于元素的性质,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C错误;由原子的电子排布可知,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呈现周期性变化,则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故D正确5、C【答案解析】A. 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7,原子结构示意图:,A错误;B. NH4C1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B错误;C. 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可表示为,C正确;D. 乙烯的结构式:,D错误答案选C点睛:注意了解有机物结构的常见表示方法,(1)结构式:完整的表示出有机物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成键情况2)结构简式:结构式的缩简形式。












